猪伪狂犬病的防治方法探讨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oqwr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猪伪狂犬病是好发于仔猪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可进一步导致猪仔发生呼吸道及神经症状。研究发现,猪伪狂犬病发病的严重程度与猪仔的年龄有关,一般猪仔年龄越小症状越严重,并且治愈率还较低,死亡率较高,其严重影响养猪业的持续发展。目前,伪狂犬病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并且已经广泛在猪群中蔓延。随着我国养猪业的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本病流行趋势也不断扩大,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养猪业的发展。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猪伪狂犬病是猪伪狂犬病毒导致的一种以发热及脑脊髓炎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该疾病还可使处于妊娠期的母猪流产、死胎。此外,还可导致猪仔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以及神经系统症状。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本病在猪群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目前,猪伪狂犬病已经严重影响养猪业的蓬勃发展[1]。由此看来,猪伪狂犬病的防治对于目前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下是特针对猪伪狂犬病的防治进行的研究。
  1 流行病学特征
  猪伪狂犬病主要发生于冬季,在养猪场一般主要通过感染猪排毒,或通过已经被伪狂犬病感染的工作人员传染。据相关研究显示,猪伪狂犬病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空气传播,但目前,对于传播的距离还不明确。在猪群中主要是通过鼻腔分泌物传播,此外,还可能是通过精液或乳汁传播[2]。
  2 猪伪狂犬病发病机理
  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为伪狂犬病毒,其是一种疱疹病毒科,动物易感染,并且致病性极强、高度潜伏的病毒,这种病毒随时都可能受到环境或者自身的刺激继而引发疾病。猪是伪狂犬病毒常见的宿主之一,极易发生感染,继而成为传染源,继续传播疾病。病毒进入猪体内后可以通过猪的鼻腔分泌物、精液及乳汁等途径传播。严重者还可能通过神经脊髓进一步扩散至大脑,引起非脓性脑炎。此外,还可通过血液传播散步全身中枢神经,导致全身各种病理症状[3]。
  3 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临床症状主要由伪狂犬病毒的毒性大小及猪仔的年龄大小决定,研究表明,随着猪仔年龄的增加,猪伪狂犬病的患病率逐渐下降,并且年龄越小病情越严重。有文献资料报道,新生的猪仔患猪伪狂犬病的死亡率高达100%。主要特征为呼吸困难、结膜炎以及大量流涎,神经症状主要为癫痫发作、运动失调及抽搐等。而生长猪则主要表现为咳嗽、喷嚏、呼吸减慢和发热等。成年猪一般表现为隐性感染,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或较轻微。处于妊娠期的母猪若感染伪狂犬病毒则可能出现流产、死胎等。一般公猪表现为睾丸萎缩、肿胀等不育症状,母猪则主要表现为不发情、返情以及多次配种不孕等情况,继而丧失种用价值。
  4 诊断
  可通过观察猪仔的典型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但是如果患病的猪仔之出现呼吸道症状则极有可能出现误诊的情况。此外,需要结合病猪的发病史、病理变化、临床症状、病毒检测以及血清学诊断等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5 紧急处理措施及治疗方法
  5.1 即刻隔离,消毒,并处理传染源
  若发现患有猪伪狂犬病的猪仔,需要即刻处理病源猪,采用碘伏、复合酚以及百毒杀等消毒剂进行紧急消毒,每天消毒处理2次。
  5.2 及时进行免疫接种
  发现疾病出现后,除了患病的猪仔以外,针对没有临床表现的猪仔实施紧急免疫疫苗接种,2 mL/头,于猪仔而后注射,每头猪单独使用针头,注射完毕后用煮沸的开水对针头进行消毒处理。
  5.3 治疗
  针对已经患有猪伪狂犬病的猪仔,及时应用干扰素治疗,按照一定的比例稀释后进行肌内注射,1 mL/头,同时注射抗病毒多肽,2 mL/头,按照0.1 mL/kg体质量予以黄芪多糖,肌肉注射,1次/日,持续治疗3 d。针对高烧不退、病情严重的猪仔予以安乃近和氨苄青霉素肌肉注射,1次/日,持续治疗3~5 d;③为防治进一步感染,需要在猪仔的饲料中添加药物喂养,按照每500 kg水加150g 70%阿莫西林、250 g黄芪多糖、250 g多维,每500 kg料加200 g的70%阿莫西林、500 g爱乐新、150 g强力霉素,持续喂养7~10 d[4]。
  6 防治措施
  6.1 加强引进猪仔的质量
  目前,发现的大部分养猪场发病主要的诱因是因入猪携带病毒。由此看来,引入猪仔的健康问题关乎整个养猪场的安全,乃至整个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养猪场应尽量避免从外地购买猪仔,特别是禁止从疫区购买。在引进猪仔时应选择规范的,并且无疫病的猪场,在引进时应首先检查引进猪仔的健康,反复确认无猪伪狂犬病,主要通过监测伪狂犬病毒是否为阴性,检测结果阴性后方可引进,并且在引进后需要隔离一段时间,观察时间一般在15~30 d。
  6.2 强化疫苗免疫并规范免疫程序
  坚持“预防强于治疗”的观点,并根据养猪场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规范、科学的免疫程序。选择国家认证的厂家生产的疫苗,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优质性,并且根据猪仔的具体情况做好猪仔的免疫工作,目前推荐选用的疫苗程序如下:乳猪:生产后7 d的乳猪,一般推荐剂量为0.5 mL/头,断奶后0.5 mL/头,可滴鼻,也可耳后肌肉注射;育肥猪:年龄在70 d时,免疫剂量2 mL/头,选择耳后肌肉注射;妊娠猪:于分娩前25 d可加强免疫,剂量2 mL/头,采用耳后肌肉注射;小公猪:年龄在70 d和170 d时分别免疫1次,2 mL/头,耳后肌肉注射,基础母猪以及种公猪:于每年的4、8、12月分别免疫1次,选择剂量为3m/头,耳后肌肉注射。
  6.3 坚持抗体检测
  要求养猪场规模化、规范化,并定期对猪仔进行抗体检测,一般检测时间间隔为半年一次,按照养猪场所有住在数量的15%进行随机抽取。然后采集血液进行抗体检测,旨在于掌握猪仔的免疫情况。结合检测的最终结果,针对抗体保护率不足70%的猪仔进行免疫接种,并且淘汰掉免疫耐受的猪仔。对于小型的养猪场以及家庭养猪场而言,为确保猪仔的健康,也必须坚持定期进行抗体检测,尤其是对于怀疑发病的猪仔以及猪伪狂犬病爆发时段[5]。   6.4 严格按照规定对养猪场进行消毒,保持养猪场的卫生
  时刻注意养猪场的环境卫生,对猪圈内的粪便应及时进行清理,维持猪圈内的清洁和干燥,并定期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具体。针对空圈消毒方法为:首次将猪圈内地面、前面、排粪沟以及走廊等地残留的粪便、饲料、草料等打扫干净,并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污染物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处理,以防感染的发生。然后采用消毒液实施喷雾消毒,过12~16 h后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待24 h后通风,必须等到消毒后1周才能进猪。猪圈带猪的消毒方法:带猪的猪圈需要每周消毒1次,而通道和排粪沟则需要每周消毒2次,而猪圈周围的环境需要每个月消毒1次。但如果发生疫情,则需要产房内每天消毒1次,保育舍2 d消毒1次,育肥舍需要每周消毒2次,猪圈周围环境需要每周消毒1次。需要注意的是,消毒剂的高效性和多样性,应选择适合带猪消毒的喷雾消毒剂,并且消毒中做到不留死角;同时,应保证消毒间隔的砂浆不应超出消毒剂的保护期,尽可能的最大限度的降低养猪场内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概率,降低或杜绝养猪场内猪群的继发感染[6]。
  7 结语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不断壮大,加之伪狂犬病毒的普及,猪伪狂犬病的防治工作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猪伪狂犬病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为预防,预防科通过各个方面展开,如加强饲养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养猪场伪狂犬病疫情控制,做好消毒工作,并妥善管理养猪场的粪便、患病猪。保证养猪场内的环境的干净。此外,在引进猪仔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疫情监测,以防猪伪狂犬病病猪进入养猪场。还应严格鼠、控犬以及鸟类,禁止牛羊等其他牲畜混入养猪场,并控制好养猪场的人员、车辆出入,并且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出必须严格消毒。最后,对于已经发现的病猪或者抗体检测阳性的猪仔,应果断隔离处理,并进行治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降低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率,提高养猪场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春华,王英,蒋凤英等.猪伪狂犬病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8,29(3):68-72.
  [2]张成武.猪伪狂犬病防治关键技术[J].新疆农垦科技,2013(9):21-22.
  [3]刘萍,郝立建.猪伪狂犬病防治[J].四川畜牧兽医,2014,41(4):51-52.
  [4]何志发.猪伪狂犬病防治[J].福建畜牧兽医,2007,29(4):62-63.
  [5]贾泽颖,荣颖.猪伪狂犬病的防治[J].中国畜牧杂志,2006,42(9):52-53.
  [6]穆德华.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原因及其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4(10):187-187.
  (责任编辑:刘昀)
其他文献
2008年初,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将"转型升级"、"转型增效"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旅游发展战略,使旅游业转型升级成为我国旅游业界与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众多文献资料的梳理,从
在儿科,采集血标本是一项不容易的护理操作。采血部位首选体表静脉,优点是直观、清楚、易穿刺。然而,对于新生儿、小婴儿、肥胖儿及休克、腹泻脱水的患儿,体表静脉血管细或者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结合三维适形外照射放射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和放射治疗的毒副反应,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可行性探讨。方法:65例Ⅲ期非小细
对国华台电500kV升压站全站失压过程分析显示,由于保护装置难以感知系统运行状况,有必要采用安稳控制系统来判断系统运行状况,当升压站送出断面断开时,及时通过安稳装置出口动作
摘 要 主要介绍了起苗前准备工作、掌握两地气候特点、起苗、运输及卸苗等异地苗木调运栽植技术,希望为提高异地苗木调运栽植苗木的成活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异地苗木调运;栽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0--02  由于质量标准要求以及供需矛盾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育苗、造林等林业生产的过程中,当地苗木通常无法满足育苗、造林等林业生产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