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把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剖析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思考并探索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宗教观的有效措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思考
近些年来,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日益凸显,给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战工作、党建工作都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一方面需要我们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把握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思想状况,了解当代大学生群体宗教信仰情况,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基础上,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营造科学文明的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加强对大学生群体宗教观的正确引导,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又要加强对非法宗教活动的预警和防控力度,谨防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
一、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
我国宗教信仰者存在“五多”现象,即妇女多、老人多、低收入者多、农民多、病人多。而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的现象,即新增宗教信仰者企业家、文化精英、大学生相对于以前来说在增多。对此,笔者在高校发放1000份(有效问卷984份)问卷进行调查,其中个中:“您身边有有宗教信仰的同学吗”,共有548名同学回答的是“有”,占被调查人数的55.7%,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同学接触到了有宗教信仰的同学。有219人回答自己“有”宗教信仰,且信仰程度不同。其中虔诚的信仰者,且经常参加宗教活动的有55人,占调查总数的5.6%。
根据调查,在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中,信仰佛教和基督教的人数占有很大比重,分别占到信仰宗教人数的40.2%和37.4%,天主教、伊斯兰教和道教所占比重较小,均不足10%。因历史环境的影响,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并在唐朝时期得到广泛传播,所以在中国信仰佛教的人数具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大学生中占有较大比重也不足为奇;但是基督教起源于欧洲,在清朝时期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才开始传入中国,至今在中国传播不足二三百年的历史,却在大学生当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这种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党员和积极分子中有宗教信仰的学生都占相当的比例,分别占相应群体的23.8%和22.6%,这就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同学对宗教概念认识模糊,对宗教本质缺少清晰的认识,对党的有关规定不了解。早在199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妥善解决共产党员信仰宗教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信仰宗教或有浓厚宗教感情的人,不能发展入党”。为此,高校党建工作、统战工作在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调查显示,对宗教“了解一点”或者“不了解”的人占54.9%和31.5%,只有13.6%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宗教“很了解”。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的肤浅和对宗教文化知识的匮乏。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宗教认识还不够科学,缺乏正确的认识。
二、当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主要在于宗教的内在吸引力、环境的外在影响力、个体的自我诉求力、民族文化传统等是主要的因素。其中33.0%受家庭原因的影响,25.7%的大学生是因为亲友影响开始信教 ,30.4% 的人出于“自我内心需要”, 7.0%为保平安。一方面说明,现阶段宗教还在发挥着心灵慰藉的功能;而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党团组织应充分了解大学生们的心理需要,切实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1.对于宗教文化的好奇、盲从的心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社会的包容性大大增强,市场上宗教的书本越来越多,反映宗教内容的文化作品不断增加,宗教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宗教在我们以前的生活中总是蒙着一块神秘的面纱,现在它不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大学生了解宗教的渠道包括书刊、影视作品、亲朋好友、互联网及宗教组织宣传的影响。他们的好奇心强,心智尚未成熟,感性认识大于理性分析, 其中不乏盲从和赶时髦的心态。很多人对宗教的历史文化以及理念没有更深的理解。
2.寻求一种精神上的保佑和心理安慰
大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如学习、就业、经济、人际交往。大学生对宗教的作用的认识十分有限和肤浅,他们更多的只是单纯的利益关系。宗教对于他们来说就只是个心理的安慰剂,往往都是出了问题时,和有什么需求时才临时抱佛脚。如考试前去拜拜菩萨,求求它让他们考试顺利不被挂科等。
3.家庭民族文化的传播与继承
学生中也不乏真正的宗教信徒。但是他们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学生,或父母亲戚是信徒。由于民族文化和家庭的影响,幼小的他们就开始接触,了解宗教文化,长大后自然就开始成为了家族宗教信仰的延续者。
三、应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的对策思考
从调研中笔者感受到宗教信仰在现实中对于学生的双重影响。对某些人来说确有心理抚慰、道德教化、群体凝聚、文化传承等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宗教自身的特点、宗教信仰者对教义的不同理解、宗教信仰者个体心理及行为特点的不同以及大学生准成人的特殊人生阶段等原因,如果把握不好的话,也会给个人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调查结果显示, 12.7%的人认为,自己身边信仰宗教的同学脱离了群众或影响了学习。对此,高校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深入研究、积极引导、加强管理。
1.引导大学生认识宗教本质,树立科学观念
恩格斯从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出发,揭示了宗教的本质:“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高校,由于缺乏对宗教应有的教育和宣传,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宗教,对宗教的本质、功能等缺乏客观科学的分析。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大学生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帮助他们树立科学观念,指导大学生辩证地看待宗教,引导大学生自觉培养科学精神、探索真理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追求科学的献身精神。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满足大学生精神需求
大学生信仰宗教,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不彻底。政治理论教学部、学工部、团委、统战部等应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宣传和教育,使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营造一种文明、健康、高品位的厚重文化氛围,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要通过举办名家讲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终生受益的精神食粮,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3.加强对非法宗教活动的预警和防控力度
宗教在大学校园的蔓延和发展,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对此,高校思政工作、统战工作既要“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又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特别是对扩张性的传教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要特别关注,加强预警和防控力度。一方面,及时把握社会上宗教活动的大趋势,另一方面,密切关注高校周边地区信教群众的活动状况。同时,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察力度,堵塞由于互联网可能导致的非法宗教活动 。
参考文献:
[1]陈丽杰、姜艳华: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探析[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9)
[2]G. 西美尔( 德) :现代人与宗教[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版
[3]傅厚春.对新时期高校宗教工作的思考[J].民族与宗教,2009.
[4]华 桦.我国青年和大学生信教现象研究综述[J].理论观察,2009,(3):129- 132.
[5]霍玉敏.高等学校大学生宗教问题[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3- 95.
注:
本文系2013年度辽宁省高校统战研究课题(2013-GXTZC10)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思考
近些年来,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日益凸显,给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战工作、党建工作都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一方面需要我们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把握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思想状况,了解当代大学生群体宗教信仰情况,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基础上,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营造科学文明的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加强对大学生群体宗教观的正确引导,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又要加强对非法宗教活动的预警和防控力度,谨防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
一、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
我国宗教信仰者存在“五多”现象,即妇女多、老人多、低收入者多、农民多、病人多。而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的现象,即新增宗教信仰者企业家、文化精英、大学生相对于以前来说在增多。对此,笔者在高校发放1000份(有效问卷984份)问卷进行调查,其中个中:“您身边有有宗教信仰的同学吗”,共有548名同学回答的是“有”,占被调查人数的55.7%,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同学接触到了有宗教信仰的同学。有219人回答自己“有”宗教信仰,且信仰程度不同。其中虔诚的信仰者,且经常参加宗教活动的有55人,占调查总数的5.6%。
根据调查,在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中,信仰佛教和基督教的人数占有很大比重,分别占到信仰宗教人数的40.2%和37.4%,天主教、伊斯兰教和道教所占比重较小,均不足10%。因历史环境的影响,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并在唐朝时期得到广泛传播,所以在中国信仰佛教的人数具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大学生中占有较大比重也不足为奇;但是基督教起源于欧洲,在清朝时期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才开始传入中国,至今在中国传播不足二三百年的历史,却在大学生当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这种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党员和积极分子中有宗教信仰的学生都占相当的比例,分别占相应群体的23.8%和22.6%,这就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同学对宗教概念认识模糊,对宗教本质缺少清晰的认识,对党的有关规定不了解。早在199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妥善解决共产党员信仰宗教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信仰宗教或有浓厚宗教感情的人,不能发展入党”。为此,高校党建工作、统战工作在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调查显示,对宗教“了解一点”或者“不了解”的人占54.9%和31.5%,只有13.6%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宗教“很了解”。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的肤浅和对宗教文化知识的匮乏。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宗教认识还不够科学,缺乏正确的认识。
二、当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主要在于宗教的内在吸引力、环境的外在影响力、个体的自我诉求力、民族文化传统等是主要的因素。其中33.0%受家庭原因的影响,25.7%的大学生是因为亲友影响开始信教 ,30.4% 的人出于“自我内心需要”, 7.0%为保平安。一方面说明,现阶段宗教还在发挥着心灵慰藉的功能;而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党团组织应充分了解大学生们的心理需要,切实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1.对于宗教文化的好奇、盲从的心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社会的包容性大大增强,市场上宗教的书本越来越多,反映宗教内容的文化作品不断增加,宗教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宗教在我们以前的生活中总是蒙着一块神秘的面纱,现在它不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大学生了解宗教的渠道包括书刊、影视作品、亲朋好友、互联网及宗教组织宣传的影响。他们的好奇心强,心智尚未成熟,感性认识大于理性分析, 其中不乏盲从和赶时髦的心态。很多人对宗教的历史文化以及理念没有更深的理解。
2.寻求一种精神上的保佑和心理安慰
大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如学习、就业、经济、人际交往。大学生对宗教的作用的认识十分有限和肤浅,他们更多的只是单纯的利益关系。宗教对于他们来说就只是个心理的安慰剂,往往都是出了问题时,和有什么需求时才临时抱佛脚。如考试前去拜拜菩萨,求求它让他们考试顺利不被挂科等。
3.家庭民族文化的传播与继承
学生中也不乏真正的宗教信徒。但是他们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学生,或父母亲戚是信徒。由于民族文化和家庭的影响,幼小的他们就开始接触,了解宗教文化,长大后自然就开始成为了家族宗教信仰的延续者。
三、应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的对策思考
从调研中笔者感受到宗教信仰在现实中对于学生的双重影响。对某些人来说确有心理抚慰、道德教化、群体凝聚、文化传承等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宗教自身的特点、宗教信仰者对教义的不同理解、宗教信仰者个体心理及行为特点的不同以及大学生准成人的特殊人生阶段等原因,如果把握不好的话,也会给个人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调查结果显示, 12.7%的人认为,自己身边信仰宗教的同学脱离了群众或影响了学习。对此,高校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深入研究、积极引导、加强管理。
1.引导大学生认识宗教本质,树立科学观念
恩格斯从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出发,揭示了宗教的本质:“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高校,由于缺乏对宗教应有的教育和宣传,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宗教,对宗教的本质、功能等缺乏客观科学的分析。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大学生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帮助他们树立科学观念,指导大学生辩证地看待宗教,引导大学生自觉培养科学精神、探索真理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追求科学的献身精神。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满足大学生精神需求
大学生信仰宗教,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不彻底。政治理论教学部、学工部、团委、统战部等应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宣传和教育,使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营造一种文明、健康、高品位的厚重文化氛围,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要通过举办名家讲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终生受益的精神食粮,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3.加强对非法宗教活动的预警和防控力度
宗教在大学校园的蔓延和发展,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对此,高校思政工作、统战工作既要“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又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特别是对扩张性的传教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要特别关注,加强预警和防控力度。一方面,及时把握社会上宗教活动的大趋势,另一方面,密切关注高校周边地区信教群众的活动状况。同时,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察力度,堵塞由于互联网可能导致的非法宗教活动 。
参考文献:
[1]陈丽杰、姜艳华: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探析[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9)
[2]G. 西美尔( 德) :现代人与宗教[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版
[3]傅厚春.对新时期高校宗教工作的思考[J].民族与宗教,2009.
[4]华 桦.我国青年和大学生信教现象研究综述[J].理论观察,2009,(3):129- 132.
[5]霍玉敏.高等学校大学生宗教问题[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3- 95.
注:
本文系2013年度辽宁省高校统战研究课题(2013-GXTZC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