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企业内部控制。本文对我国工业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下内部控制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改进措施
一、我国工业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下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相对弱化
一些企业过分重视自身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会计领域,这样不利于企业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及时防范。因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致使其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一种形式。企业董事会控制环境弱化,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无法真正的建立起来,往往对于各类突发事件手足无措。同时,企业内部控制文化的弱化直接降低了企业风险管理职业道德标准以及风险控制意识,对于企业良好风险管理防范机制的形成非常不利。
(二)企业缺乏风险评估意识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所采用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针对于企业业务发生过程中以及发生后的监督控制,而对于业务发生前期缺乏应有的风险评估意识。企业目标定位过于空泛,只是一个框架,缺乏具体内容,这样直接导致企业风险控制不完善。企业常常因为缺乏风险评估意识而忽略了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各方面风险因素,最终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此外,一些企业风险评估方法使用不当,也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造成一定影响。
(三)企业的内部监督不到位
一些企业的内部监督不到位,一些员工运用手中的权力私自交易,签订一些违背企业规章制度且风险大的合约,而企业内部审计对这种情况未能及时发现,直接造成了董事会对交易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未能及时发现和控制,致使企业亏损。
(四)企业风险监控范围不全面
企业对于其风险监控不能只局限于企业的日常业务上,在对企业风险管理系统进行监控的过程中,企业对自身的运行状态也应该受到监控。我国的企业主要是受会计和审计两方面的监控,其他部门并没有起到监控作用,以致于企业风险监控范围不全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五)企业信息传递途径不畅通
企业的信息传递途径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存在风险时其管理层不能及时获得风险信息,就不能针对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以及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同时,企业信息传递途径不畅通致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不能及时有效的沟通,容易造成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不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影响企业正常发展。
二、我国工业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下内部控制改进措施
(一)重视营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要想具备及时识别风险及风险应对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非常重要。这样不仅有利于强化企业内部机制、完善内部管理,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二次创业的机会。企业要想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必须将企业文化建设以及风险管理哲学有机结合,企业文化作为风险管理哲学的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在思想上规范和引导企业员工的行为。同时,将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各级员工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实现统一,从而提高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自觉执行意识、业务素质以及风险防范意识,营造一个团结向上的良好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二)改变内部控制观念
一些企业为了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度,往往会建立一个复杂的内部控制体系。然而复杂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决策的形成起阻碍作用,影响企业运营效率。对此,企业应改变内部控制观念。
首先,坚持适度原则。对企业所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防范。其次,遵守风险管理要求。所有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风险。但是,风险的大小与损失并不成正比,甚至一些风险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机。所以企业应适当利用风险,为企业创造效益。最后,考虑内部控制成本。风险控制的最终目标实现利益最大化。在控制过程中忽略成本就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这样就背离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预期目标,影响企业发展。
企业应将日常业务与风险管理有机结合。首先,企业应制定一个能够促进员工积极参加风险监督工作的目标。其次,理清企业风险状况之间的关系,并对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以确保采用适当的风险应对措施。最后,企业应制定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评估方法,将定性、定量等风险分析方法有机结合,不断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三)企业应逐步加强和规范内部监督制度
企业只有管理层和各个环节相协调才能有效取得和利用资源。所以企业应突破传统会计、审计范畴,加强和规范内部监督制度,将内部控制管理融入日常监督中,在内部监控过程中,将制度监控和专职监控有效结合。把制度建设作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基础,利用相关规定有效引导员工认识自己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所处的位置,落实风险防范工作。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对企业日常运营进行监督,促进企业发展。
(四)扩展企业信息传递途径
信息的及时传递可以保证企业员工更好的执行内部风险管理工作实现内部控制。对此,企业应将决策建立在信息传递途径之上,审时度势,对企业日常业务经营发展策略及时调整,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同时,企业应重视对相关法律法规信息、监管机构信息的收集,积极从客户、经营伙伴、投资者中取得有用信息,整理归纳后及时向上级汇报。
参考文献:
[1]叶陈刚.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框架[J].财政监督,2011(3)
[2]任孝臣 曹爱静.风险管理导向型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科技向导,2013(3)
关键词: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改进措施
一、我国工业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下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相对弱化
一些企业过分重视自身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会计领域,这样不利于企业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及时防范。因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致使其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一种形式。企业董事会控制环境弱化,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无法真正的建立起来,往往对于各类突发事件手足无措。同时,企业内部控制文化的弱化直接降低了企业风险管理职业道德标准以及风险控制意识,对于企业良好风险管理防范机制的形成非常不利。
(二)企业缺乏风险评估意识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所采用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针对于企业业务发生过程中以及发生后的监督控制,而对于业务发生前期缺乏应有的风险评估意识。企业目标定位过于空泛,只是一个框架,缺乏具体内容,这样直接导致企业风险控制不完善。企业常常因为缺乏风险评估意识而忽略了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各方面风险因素,最终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此外,一些企业风险评估方法使用不当,也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造成一定影响。
(三)企业的内部监督不到位
一些企业的内部监督不到位,一些员工运用手中的权力私自交易,签订一些违背企业规章制度且风险大的合约,而企业内部审计对这种情况未能及时发现,直接造成了董事会对交易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未能及时发现和控制,致使企业亏损。
(四)企业风险监控范围不全面
企业对于其风险监控不能只局限于企业的日常业务上,在对企业风险管理系统进行监控的过程中,企业对自身的运行状态也应该受到监控。我国的企业主要是受会计和审计两方面的监控,其他部门并没有起到监控作用,以致于企业风险监控范围不全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五)企业信息传递途径不畅通
企业的信息传递途径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存在风险时其管理层不能及时获得风险信息,就不能针对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以及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同时,企业信息传递途径不畅通致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不能及时有效的沟通,容易造成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不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影响企业正常发展。
二、我国工业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下内部控制改进措施
(一)重视营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要想具备及时识别风险及风险应对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非常重要。这样不仅有利于强化企业内部机制、完善内部管理,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二次创业的机会。企业要想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必须将企业文化建设以及风险管理哲学有机结合,企业文化作为风险管理哲学的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在思想上规范和引导企业员工的行为。同时,将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各级员工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实现统一,从而提高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自觉执行意识、业务素质以及风险防范意识,营造一个团结向上的良好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二)改变内部控制观念
一些企业为了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度,往往会建立一个复杂的内部控制体系。然而复杂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决策的形成起阻碍作用,影响企业运营效率。对此,企业应改变内部控制观念。
首先,坚持适度原则。对企业所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防范。其次,遵守风险管理要求。所有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风险。但是,风险的大小与损失并不成正比,甚至一些风险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机。所以企业应适当利用风险,为企业创造效益。最后,考虑内部控制成本。风险控制的最终目标实现利益最大化。在控制过程中忽略成本就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这样就背离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预期目标,影响企业发展。
企业应将日常业务与风险管理有机结合。首先,企业应制定一个能够促进员工积极参加风险监督工作的目标。其次,理清企业风险状况之间的关系,并对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以确保采用适当的风险应对措施。最后,企业应制定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评估方法,将定性、定量等风险分析方法有机结合,不断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三)企业应逐步加强和规范内部监督制度
企业只有管理层和各个环节相协调才能有效取得和利用资源。所以企业应突破传统会计、审计范畴,加强和规范内部监督制度,将内部控制管理融入日常监督中,在内部监控过程中,将制度监控和专职监控有效结合。把制度建设作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基础,利用相关规定有效引导员工认识自己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所处的位置,落实风险防范工作。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对企业日常运营进行监督,促进企业发展。
(四)扩展企业信息传递途径
信息的及时传递可以保证企业员工更好的执行内部风险管理工作实现内部控制。对此,企业应将决策建立在信息传递途径之上,审时度势,对企业日常业务经营发展策略及时调整,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同时,企业应重视对相关法律法规信息、监管机构信息的收集,积极从客户、经营伙伴、投资者中取得有用信息,整理归纳后及时向上级汇报。
参考文献:
[1]叶陈刚.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框架[J].财政监督,2011(3)
[2]任孝臣 曹爱静.风险管理导向型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科技向导,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