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全切Bricker术与Studer原位膀胱术8年的随访和评价

来源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xw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长期对患者各方面检查和随访,评价两种术式在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05年4月至2013年8月,363例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患者中行Studer原位膀胱术97例,Bricker术266例,比较不同术式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术后早期、晚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Studer组和Bricker组在不全肠梗阻、尿道肿瘤复发、术后吻合口狭窄、低血钾性行走无力方面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组在排尿困难、膀胱结石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uder组排尿情况:术后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6周后恢复控尿;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3例临时导尿,与黏液堵塞出口有关;新膀胱容量前3月100~200mL,术后半年200~350mL,1年后350~500mL,平均450mL;残余尿量10~100mL,平均30mL。两组患者随访肾功能、电解质、肝功等,静脉造影无明显差异。结论相比Bricker术,Studer原位膀胱术在肿瘤特异生存和手术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别。然而,Studer原位膀胱术可达到极好地自主排尿,是一种生活质量较高的尿流改道方式,因此是临床可首先选择的膀胱重建术。
其他文献
我国环境监理制度仍处在发展和完善阶段,在实际工作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本文在对焦化项目、煤化工项目环境监理工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类项目的建设特征、工业
目的探讨肾嗜酸样细胞腺瘤(RO)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评估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对于此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于我科接受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
<正>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27岁,因反复尿频尿急1年余就诊。尿常规提示白细胞1 523/μL,红细胞34/μL。CT平扫提示膀胱内巨大结石(图1A),直径约3.5cm。患者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
精囊囊腺瘤非常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精囊囊腺瘤患者的诊治过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7岁,已婚未育,主诉"小便不畅8个月、便秘3个月、加重5d"就诊。入院查体未
数学方法在计算机算法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数学方法中的递推、循环、归纳等思想方法,探究其在计算机算法思想、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