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孢子丝菌病和芽生菌病都是由双相真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皮肤孢子丝菌病比较常见。芽生菌病主要是系统感染,皮肤受累较少。本文首次报导孢子丝菌病和芽生菌病在同一损害内并发的病例。患者男21岁,体健,菲律宾人。发现顽固性干咳数周,约8周后在双面颊各出现一个结节。几周内结节逐渐长大,不痛不痒不出血。用双氯青霉素治疗咳嗽无效。大约3年前移居威斯康辛的一个乡镇。病前数周曾到威斯康辛北部猎鹿。否认与植物及蔬菜有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孢子丝菌病和芽生菌病都是由双相真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皮肤孢子丝菌病比较常见。芽生菌病主要是系统感染,皮肤受累较少。本文首次报导孢子丝菌病和芽生菌病在同一损害内并发的病例。患者男21岁,体健,菲律宾人。发现顽固性干咳数周,约8周后在双面颊各出现一个结节。几周内结节逐渐长大,不痛不痒不出血。用双氯青霉素治疗咳嗽无效。大约3年前移居威斯康辛的一个乡镇。病前数周曾到威斯康辛北部猎鹿。否认与植物及蔬菜有损伤性接触,亦无宠物及其它动物接触史。体检:不发热,左上肺少许?
其他文献
作者收集了自1962年以来的6424例癌症患儿的资料,发现其中31例感染了传染性软疣,另外1例传染性软疣患儿同时患有血友病和AIDS。
随着西方国家在食物和化妆品中广泛配用香料和调料,以及许多关于芳香物质引起接触性皮炎、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荨麻疹的报道,致使作者对接触香料引起的变态反应进行研究.作者采用欧洲标准系列和木焦油,其中包含可能的香料变应性指示物如松香、秘鲁香脂和混合香料以及其它10种系列香料对103例病人做斑贴试验.
近年来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发现: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的某些表型可能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丢失,或表达一些奇特的新表型;Southern印迹分析检测出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带,提示该病是一种克隆性恶性疾病。应用多种单克隆抗体检测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表型的变化及Southern印迹技术检测克隆性重排带可能对该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定具有意义。
作者研究了28例男性淋病患者住院治疗后复发的临床特征.(1)复发率:急性和亚急性淋病治疗后的复发率为6.3%,慢性为5.2%,伴并发症者为4.5%.慢性和伴并发症患者复发率较低的原因之一是除采用抗生素外,还辅以免疫疗法、发热疗法和理疗.
近年来,常有由药物引起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报道。诱发天疱疮的药物常见于硫醇类药物。在临床与特发性天疱疮不同之处是常有与一般药物疹相似的前驱症状。血中的抗体滴度常低或缺如。诱发大疱性天疱疮的药物最常见的是速尿、青霉胺等,临床表现的变化很大。药物诱发的这二种疱病一般在停药后即可渐趋好转,如仍持久不退,则应考虑到药物激发的特发性损害。
由于甲癣的感染位置深在,局部外用药不能有效地渗透入甲板,故有必要口服抗菌药物来治疗。terbinafine是一种新的丙烯胺抗真菌剂,近来经临床使用表明它对甲癣是有效的。它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一种在真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而发挥其抗真菌作用。为了确定药物最佳剂量及治疗时间,terbinafine与指甲结合的动力学测定是很重要的。然而用一般化学方法(1M NaOH),甚或加用超声波或温热处理,
报道2例镍过敏引起的汗疱症样手部皮炎。例1.女性,40岁,教师。双手有水疱性皮损,以往有异位性皮炎和过敏性鼻炎,自觉皮炎由接触粉笔所致。
为进一步研究必需脂肪酸(EFAs)与皮肤病的相关性,作者随机选取21例慢性斑块状银屑病、20例寻常性痤疮和13例寻常性鱼鳞病患者,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非空腹)这些患者血浆磷脂中的EFAs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对照.
作者报告3例严重而抗治疗的结节病,用小剂量氨甲喋呤(MTX)治疗,均获显著效果,以面部肉芽肿和溃疡效果最好.治疗效果出现在治疗数周后,但达到最佳疗效需6~9个月.3例患者皮肤活组织检查均有结节病性内芽肿表现,除肺部外无其它内脏器官受累的临床表现.
皮肤疥螨在疗养院中可引起重复感染和流行,常难于根治.本文报告应用5%二氯萃醚菊脂霜(permethrin)在8个疗养院治疗疥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