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课教学在当前面临着较高的难度,因为该课程对小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同样也需要培养小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这就必然需要教师能够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创新优化,确保小学科学课教学效果更为理想。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当前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课中进行合理应用可以发挥理想价值。本文就重点围绕小学科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具体应用价值,然后分析了当前常见的问题和不足,最后探讨了具体应用策略,以期具有参考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 小组合作学习 价值 现状 策略
在当前小學科学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更高的教学要求,作为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必然需要重点围绕着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调整,促使小学科学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方式,借助该模式能够在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对小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进行培养。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也就显得很有必要,有着较为突出的研究价值。
一、应用价值分析
(一)提升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往往在小组内设置了不同的角色,如此也就能够促使交流沟通具备更为清晰明确的目标,优化合作探索效果,使相应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效果更为突出。这种人际交往能力不仅仅表现在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上,往往还能够在团队协作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从而促使小学生在小组内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职责,进而在共同完成小学科学探索任务时,就可以有效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有助于调动小学生积极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都是师生之间的交流,由于师生在身份方面的差异,必然也就容易存在较为明显的隔阂,导致教育教学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可以将互动交流转化为小学生之间进行,如此也就降低了小学生在沟通交流方面的压力,学生对小学科学知识学习和探讨的积极性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调动,最终有助于小学生主动参与到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来。
二、应用现状
(一)学生分组不合理
在活动小组划分方面,很多教师存在明显的关注度不高的问题,仅仅借助一些简单的小组划分模式,甚至直接采取前后桌联合的方式进行小组划分,很难形成较为理想的小组架构,对于后续的小组探究学习的开展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限制和影响。例如,小组内部各个成员的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往往都是学习成绩相对理想的学生,或者都是后进生,无法取得相互带动和帮扶效果。另外,在小组划分后没有有效制定各个小学生的职责和分工,最后发挥不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价值。
(二)教师定位不准确
在当前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定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准确的问题,这种教师定位不准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倾向上:一是将整个课堂完全交给小学生,让小学生通过合作和相互学习,最终完成对小学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二是教师的参与度过高,在整个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进行小学科学知识的讲述,如此也就必然难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评价机制不健全
在当前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整体评价机制并不是很健全,尤其是从最终评价机制方面来看,很难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如此也就在小学生学习效果方面明显受限,也不利于对小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当前相对较为单一,仅仅由教师针对各个小组的完成情况以及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必然也就容易使小学生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也不利于小学生有针对性地改进和调整,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小学科学课学习水平的提升都不利。
三、应用策略
(一)科学划分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必然需要首先从小组划分入手进行优化,促使小组的划分能够较好地适应小学科学课的学习要求。一般而言,为了更好地提升小组内交流和合作效果,以4-6人为一个小组最佳。小组内部的成员划分也应该体现出较强的层次感,进而也就能够在后续学习中具备更强的互补和相互学习效果。同样也可以为后续评价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小组的运行机制进行合理划分和明确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教师应该在小组内明确基本规则,对各个小学生的职责和角色进行有效划分。一般而言,小组内需要设置小组长,然后安排较为适宜的发言者和记录员等角色,促使后续学习交流以及合作探索等过程更好地落实,真正意义上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价值,同时也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比如在小学科学课中学习“地球上的水”相应章节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让小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安排给小组长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小组长合理划分各个组员的具体职责。小组长可以要求各个小组成员在课后依托互联网或图书馆等多个渠道进行相应知识素材的搜集,然后规定一个较为适宜的时间进行素材的汇总,安排一个学生进行所有知识的整理,在全员参与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哪些材料是很重要的,哪些材料是次要材料,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汇报材料,最后安排一个组员进行汇报。这样也就能够促使小组内合作学习高效顺畅,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从而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明确教师角色定位
一般而言,小学科学课教师应该充当教学过程中的推动者和引导者角色,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实时监督管理,了解各个小组的进度状况,如此也就能够针对具体表现进行灵活调整,促使小组合作学习更为顺畅,符合原有预期要求。当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应该隐藏在暗处,具体的学习以及组织工作应该尽量安排给各个小学生,特别是应该促使各个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重要领导和组织价值。
(三)创新评价机制
要确保评价机制能够具有多元化特点,避免仅仅由教师进行单一评价。互评方式的应用同样也可以表现出理想的评价效果,有助于小组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对于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是有利。当然,小组之间的互评还能够促使小组之间相互学习,更好地达到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多层次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教育教学中引入和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有着较为突出的价值。为了更好地促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合理高效,往往还需要重点围绕当前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和不足进行详细分析,合理设置小组,明确各个小组成员职责,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流程,通过科学评价机制,最终提升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建强.小学科学课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9(14):5354.
[2]魏秀华.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基于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36):79.
[3]杨可.小学科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46.
[4]陆昌明.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式与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69+71.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 小组合作学习 价值 现状 策略
在当前小學科学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更高的教学要求,作为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必然需要重点围绕着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调整,促使小学科学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方式,借助该模式能够在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对小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进行培养。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也就显得很有必要,有着较为突出的研究价值。
一、应用价值分析
(一)提升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往往在小组内设置了不同的角色,如此也就能够促使交流沟通具备更为清晰明确的目标,优化合作探索效果,使相应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效果更为突出。这种人际交往能力不仅仅表现在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上,往往还能够在团队协作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从而促使小学生在小组内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职责,进而在共同完成小学科学探索任务时,就可以有效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有助于调动小学生积极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都是师生之间的交流,由于师生在身份方面的差异,必然也就容易存在较为明显的隔阂,导致教育教学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可以将互动交流转化为小学生之间进行,如此也就降低了小学生在沟通交流方面的压力,学生对小学科学知识学习和探讨的积极性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调动,最终有助于小学生主动参与到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来。
二、应用现状
(一)学生分组不合理
在活动小组划分方面,很多教师存在明显的关注度不高的问题,仅仅借助一些简单的小组划分模式,甚至直接采取前后桌联合的方式进行小组划分,很难形成较为理想的小组架构,对于后续的小组探究学习的开展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限制和影响。例如,小组内部各个成员的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往往都是学习成绩相对理想的学生,或者都是后进生,无法取得相互带动和帮扶效果。另外,在小组划分后没有有效制定各个小学生的职责和分工,最后发挥不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价值。
(二)教师定位不准确
在当前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定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准确的问题,这种教师定位不准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倾向上:一是将整个课堂完全交给小学生,让小学生通过合作和相互学习,最终完成对小学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二是教师的参与度过高,在整个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进行小学科学知识的讲述,如此也就必然难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评价机制不健全
在当前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整体评价机制并不是很健全,尤其是从最终评价机制方面来看,很难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如此也就在小学生学习效果方面明显受限,也不利于对小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当前相对较为单一,仅仅由教师针对各个小组的完成情况以及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必然也就容易使小学生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也不利于小学生有针对性地改进和调整,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小学科学课学习水平的提升都不利。
三、应用策略
(一)科学划分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必然需要首先从小组划分入手进行优化,促使小组的划分能够较好地适应小学科学课的学习要求。一般而言,为了更好地提升小组内交流和合作效果,以4-6人为一个小组最佳。小组内部的成员划分也应该体现出较强的层次感,进而也就能够在后续学习中具备更强的互补和相互学习效果。同样也可以为后续评价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小组的运行机制进行合理划分和明确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教师应该在小组内明确基本规则,对各个小学生的职责和角色进行有效划分。一般而言,小组内需要设置小组长,然后安排较为适宜的发言者和记录员等角色,促使后续学习交流以及合作探索等过程更好地落实,真正意义上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价值,同时也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比如在小学科学课中学习“地球上的水”相应章节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让小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安排给小组长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小组长合理划分各个组员的具体职责。小组长可以要求各个小组成员在课后依托互联网或图书馆等多个渠道进行相应知识素材的搜集,然后规定一个较为适宜的时间进行素材的汇总,安排一个学生进行所有知识的整理,在全员参与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哪些材料是很重要的,哪些材料是次要材料,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汇报材料,最后安排一个组员进行汇报。这样也就能够促使小组内合作学习高效顺畅,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从而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明确教师角色定位
一般而言,小学科学课教师应该充当教学过程中的推动者和引导者角色,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实时监督管理,了解各个小组的进度状况,如此也就能够针对具体表现进行灵活调整,促使小组合作学习更为顺畅,符合原有预期要求。当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应该隐藏在暗处,具体的学习以及组织工作应该尽量安排给各个小学生,特别是应该促使各个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重要领导和组织价值。
(三)创新评价机制
要确保评价机制能够具有多元化特点,避免仅仅由教师进行单一评价。互评方式的应用同样也可以表现出理想的评价效果,有助于小组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对于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是有利。当然,小组之间的互评还能够促使小组之间相互学习,更好地达到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多层次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教育教学中引入和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有着较为突出的价值。为了更好地促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合理高效,往往还需要重点围绕当前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和不足进行详细分析,合理设置小组,明确各个小组成员职责,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流程,通过科学评价机制,最终提升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建强.小学科学课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9(14):5354.
[2]魏秀华.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基于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36):79.
[3]杨可.小学科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46.
[4]陆昌明.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式与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