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高达50%~60%,占全世界近视患者总数的33%,高于我国占全世界人口总数22%的比例。这意味着什么?在你享受电视、网络所带来的便捷时,你的眼睛已经开始亮红灯了!在青少年视力问题每况愈下的现在,一个名为“看见爱”的公益组织悄悄地进入了学校,在非医疗儿童视觉安全与健康教育方面做出了各种突破性的尝试,而他们的公益慈善活动还在润物细无声地进行着。
“看见爱视光专项基金”于2012年在北京联益慈善基金会架构下成立;2016年12月,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挂牌成立;2015—2017年,“看见爱”在非医疗儿童视觉安全与健康教育方面做出各种突破性尝试,“看见爱·校园千班计划”正在上海、北京等地如火如荼展开,目前已经有近3万名低龄儿童与其家庭直接受益,间接影响百万人群。
视力下降、眼痛、眼胀、流泪……视疲劳造成的近视现象屡见不鲜,无论学生、白领、中老年人,过度用眼都成了“通病”。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手机、iPad、电视、电脑等随处可见,走到哪里,视野中都有电子屏幕。特别是手机、平板电脑等带来的“小屏”阅读方式,使孩子的眼睛负担过重,难以自身调节修复。
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几乎是总人口数量的一半;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增加;青少年近视率已成世界第一。而根据《国民视觉健康报告》白皮书研究显示,到2020年,中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近视患者将达7亿。面对这一严峻情况,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和国家总局办公厅在“2017年全国爱眼日”的联合发文中提出,“青少年近视防治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效果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
“深度近视带来的并发症,如近视性黄斑部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和视网膜脱落等状况可能导致永久性失明。但其实,如果可以及时或及早提供青少年视觉健康的早期干预,那么,大多数视觉问题可以避免。”这,不仅是龚祎的忠告,也是切身体会。小学四年级开始,她因为暑期的不良用眼行为走上了近视之路,后来逐渐成了高度近视。工作后,她又因工作关系,过度及过长时间地使用电子产品而导致了白内障,直到2015年初不得不通过手术的方式才重见光明。“在那个模糊的世界里,工作、学习、生活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响,加上工作繁忙每天休息很少,视力被彻底压垮。”“我希望能赶在孩子们视力健康还没有恶化的时间点上,通过行为引导以及教育,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要再经历像我一样的‘眼睛’悲剧。”这段与“眼睛”之间爱恨交加的故事,让龚祎开始正视儿童视力问题,并兴起了“以保护视力为己任”的公益项目。
“腰背挺,头放正,一拳一尺和一寸”,“筷子、剪刀、三角板,怎样使用最安全”……通过专业又易懂易学的视觉健康知识,从“非医疗”儿童早期教育角度,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开发与社会倡导行动相结合,死磕“儿童视力不良率”这个世纪顽症。
2015年5月,“看见爱”在儿童早期安全行为专家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的技术支持下,开发出针对8岁以下低龄儿童的“看见爱”儿童视觉健康课程1.0版本。“最重要的是让小朋友自己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龚祎介绍。“看见爱”视觉健康进校园的公益活动包含了网上微课与线下社区融合活动,采用“同伴教育”模式,通过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让受到“看见爱视觉健康”早期教育的孩子们,不仅用眼行为越来越规范,而且变得自信并自觉承担起传播用眼健康知识的責任,成为一名自助助人的“小小眼睛侠”。
2017年始,“看见爱”又有了新动作——校园千班计划。龚祎介绍:“针对低龄儿童的年龄特点,2017年—2019年,‘看见爱’将继续与上海、北京等地的公益伙伴们一起努力推动‘看见爱·校园千班计划’,该计划将对‘看见爱’2015—2016年主要的授课对象范围(小学1~2年级学生)进行扩展延伸,逐步从点到面来覆盖到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及其家庭。从学校、家庭、社会认知的横向到纵向,多维度联结,争分夺秒,提早让视觉健康知识普及到更多的孩子群体,及时守护孩子们的视觉健康。未来该项目也会推广到更多地区,同时欢迎、吸纳更多公益组织共同参与。”
2017年7月起,“看见爱”针对3~6岁学龄前儿童及其家庭的“目”浴阳光低龄儿童视觉健康系列绘本项目正式启动。团队特别邀请了台湾教育学与哲学的双科博士高浩容先生,把原本说教形式的课程用绘本的形式转化成趣味的小故事,同时让家长参与,吸引孩子去学习,去改变。“其实,很多家长对视力的理解存有误区,有的觉得孩子近视程度不深的时候,可以不用矫正;有的担心戴上眼镜就摘不下来了;有的家长知道孩子视力有问题就格外紧张,有些急于求成;还有的家长认为近视没关系,长大后做手术就好……其实,斜视和弱视都需要及早就医,这些眼疾都有合适的手术和治疗时机,如果错过,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甚至无法治愈的视功能障碍。”“看见爱·校园千班计划”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龚祎发现儿童视力不良率(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在小学三年级阶段已接近50%,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倾向,其中高度近视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为此,龚祎和她的团队计划着,除了培养孩子们正确的用眼知识,还要让家长及其家庭融入其中。
看见爱公益基金
“看见爱视光专项基金”于2012年在北京联益慈善基金会架构下成立;2016年12月,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挂牌成立;2015—2017年,“看见爱”在非医疗儿童视觉安全与健康教育方面做出各种突破性尝试,“看见爱·校园千班计划”正在上海、北京等地如火如荼展开,目前已经有近3万名低龄儿童与其家庭直接受益,间接影响百万人群。
是谁,在偷走孩子们的视力?
视力下降、眼痛、眼胀、流泪……视疲劳造成的近视现象屡见不鲜,无论学生、白领、中老年人,过度用眼都成了“通病”。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手机、iPad、电视、电脑等随处可见,走到哪里,视野中都有电子屏幕。特别是手机、平板电脑等带来的“小屏”阅读方式,使孩子的眼睛负担过重,难以自身调节修复。
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几乎是总人口数量的一半;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增加;青少年近视率已成世界第一。而根据《国民视觉健康报告》白皮书研究显示,到2020年,中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近视患者将达7亿。面对这一严峻情况,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和国家总局办公厅在“2017年全国爱眼日”的联合发文中提出,“青少年近视防治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效果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
“深度近视带来的并发症,如近视性黄斑部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和视网膜脱落等状况可能导致永久性失明。但其实,如果可以及时或及早提供青少年视觉健康的早期干预,那么,大多数视觉问题可以避免。”这,不仅是龚祎的忠告,也是切身体会。小学四年级开始,她因为暑期的不良用眼行为走上了近视之路,后来逐渐成了高度近视。工作后,她又因工作关系,过度及过长时间地使用电子产品而导致了白内障,直到2015年初不得不通过手术的方式才重见光明。“在那个模糊的世界里,工作、学习、生活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响,加上工作繁忙每天休息很少,视力被彻底压垮。”“我希望能赶在孩子们视力健康还没有恶化的时间点上,通过行为引导以及教育,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要再经历像我一样的‘眼睛’悲剧。”这段与“眼睛”之间爱恨交加的故事,让龚祎开始正视儿童视力问题,并兴起了“以保护视力为己任”的公益项目。
“校园千班计划”走进儿童生活
“腰背挺,头放正,一拳一尺和一寸”,“筷子、剪刀、三角板,怎样使用最安全”……通过专业又易懂易学的视觉健康知识,从“非医疗”儿童早期教育角度,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开发与社会倡导行动相结合,死磕“儿童视力不良率”这个世纪顽症。
2015年5月,“看见爱”在儿童早期安全行为专家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的技术支持下,开发出针对8岁以下低龄儿童的“看见爱”儿童视觉健康课程1.0版本。“最重要的是让小朋友自己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龚祎介绍。“看见爱”视觉健康进校园的公益活动包含了网上微课与线下社区融合活动,采用“同伴教育”模式,通过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让受到“看见爱视觉健康”早期教育的孩子们,不仅用眼行为越来越规范,而且变得自信并自觉承担起传播用眼健康知识的責任,成为一名自助助人的“小小眼睛侠”。
2017年始,“看见爱”又有了新动作——校园千班计划。龚祎介绍:“针对低龄儿童的年龄特点,2017年—2019年,‘看见爱’将继续与上海、北京等地的公益伙伴们一起努力推动‘看见爱·校园千班计划’,该计划将对‘看见爱’2015—2016年主要的授课对象范围(小学1~2年级学生)进行扩展延伸,逐步从点到面来覆盖到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及其家庭。从学校、家庭、社会认知的横向到纵向,多维度联结,争分夺秒,提早让视觉健康知识普及到更多的孩子群体,及时守护孩子们的视觉健康。未来该项目也会推广到更多地区,同时欢迎、吸纳更多公益组织共同参与。”
用绘本的形式,让你“目”浴阳光
2017年7月起,“看见爱”针对3~6岁学龄前儿童及其家庭的“目”浴阳光低龄儿童视觉健康系列绘本项目正式启动。团队特别邀请了台湾教育学与哲学的双科博士高浩容先生,把原本说教形式的课程用绘本的形式转化成趣味的小故事,同时让家长参与,吸引孩子去学习,去改变。“其实,很多家长对视力的理解存有误区,有的觉得孩子近视程度不深的时候,可以不用矫正;有的担心戴上眼镜就摘不下来了;有的家长知道孩子视力有问题就格外紧张,有些急于求成;还有的家长认为近视没关系,长大后做手术就好……其实,斜视和弱视都需要及早就医,这些眼疾都有合适的手术和治疗时机,如果错过,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甚至无法治愈的视功能障碍。”“看见爱·校园千班计划”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龚祎发现儿童视力不良率(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在小学三年级阶段已接近50%,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倾向,其中高度近视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为此,龚祎和她的团队计划着,除了培养孩子们正确的用眼知识,还要让家长及其家庭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