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计电算化专业属于长线专业,多年来发展比较稳定,大学、高职、中职都开设此专业,由于培养目标定位不同,必然导致各层次专业建设思路、专业建设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等有所不同。本文试图根据笔者多年高职教学经验,进一步阐明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力争有所创新,体现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五要素,引导高等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规格的人才,解决人才培养不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
[关键词]校企组合;课程体系;实习基地;教学团队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2.042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12-0119-02
会计电算化专业属于长线专业,多年来发展比较稳定,大学、高职、中职都开设此专业,由于培养目标定位不同,必然导致各层次专业建设思路、专业建设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等有所不同。本文试图根据多年高职教学经验,进一步阐明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力争有所创新,体现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五要素,为高职课程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案例,以期在高职教学模式、课程评价、实训室建设、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等领域探索出一条新路,引导高等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规格的人才,解决人才培养不适应
社会需求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财政部要求到2010年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这对培养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了适应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按照财政部的要求,于2007年开始实行新的会计准则,这对财会类专业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也对财会类专业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吉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确定,将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石化产业以及光电子信息、生物产业、建材、装备制造业、轻纺业;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商贸、旅游、会展、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的涌现,更需要具有会计电算化技能的会计专门人才。
2006年吉林年鉴数据显示全省有二、三产业法人单位11万户。据抽样调查,目前吉林省已有50%左右企业使用了各种不同的财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到2010年,还有30%左右企业(3.3万户)应用财务软件,按照每户企业需要1名会计人员预测,未来4年大约需要3.3万名会计电算化人员,每年8 000人左右,省内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开设本专业,每年有会计专业毕业生约6 000多人,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仍有缺口。
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知识、技能学习分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习实训与企业的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根源是课程体系和内容偏离职业岗位群,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陈旧,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培养的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极不适应。一方面,人力资本投入较大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知识储备、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应远远高于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但结果却是高职不高,甚至出现了反差。另一方面,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供过于求,但高技能人才却存在50%以上的缺口,这种投入和产出的矛盾、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充分暴露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当前,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代表的中国职业教育正面临新的突破性发展。截至2006年末,全国已有高职院校1 145所,从人数和规模上看,已经占有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的教学改革已经从宏观(全国、省市地区的布局等)发展到中观(学院、专业、教师队伍整体)和微观(每门课程和每位教师),如何通过专业建设带动专业改革,带动师资队伍的提高,进而提高学院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这些已经成为高职教改的最紧迫问题。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思路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点;以校企组合,仿真实训为特点;以会计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建立典型的会计工作任务课程为要点;以专兼结合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支点,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质量,发挥专业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服务行业企业的需要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内容与办法
(一)构建“校企组合,仿真实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引进吉林鑫研税务师事务有限公司,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下,以真实的岗位标准为要求,用真实的企业会计业务内容,按企业会计工作的真实流程,由企业的会计师来完成实训实习的教学任务,形成具有“校企组合,仿真实训”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课程体系构建与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相融合;引企入校与仿真实训实习相融合;专业教师与企业会计师相融合。做到素质、知识、能力相互贯通,“教、学、做”融为一体。
(二)构建以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按企业会计岗位能力标准设置课程,建立起职业素质能力培养采用单元课程、岗位基础能力培养采用综合化课程、岗位核心能力培养采用典型工作任务课程的课程体系。
重点建设核心课程,通过核心课程的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按照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岗位能力要求,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按照会计典型工作任务及工学结合的要求,设计课程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利用校内企业及校外实习基地的资源优势,将每个典型工作任务的理论教学与其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一是入学后,结合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安排新生到现代化企业的专业印象实习;二是配合每个会计典型工作任务教学,安排学生到企业的阶段实习;三是在校内企业的综合实习;四是就业前的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顶岗实习。围绕专业建设,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三)构建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
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聘请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有多年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经验的专家,聘请企业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作为实践课指导教师;通过国家职教培训基地学习、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实习等,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同时在全体教师中启动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这一活动,每位教师自选一门课程,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把现代职业教育先进观念落实到自己的课程教学设计中去,学中做,做中学,教师通过听讲座、讨论、演习、反复修改,在完成课程教学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转变观念、提高能力。
(四)构建“多功能、组合式、一体化”的实训实习基地和社会服务中心
1.引进吉林鑫研税务师事务有限公司(财务代理公司),校企组合共建具有真实工作环境和内容的校内实训基地。
2.建造4个类型实训室:
(1)会计电算化基础实训室。主要用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及其他专业“计算机基础”和“办公软件应用”等课程的基本技能训练及实践。
(2)会计软件应用实训室。主要用于会计电算化专业“财务软件应用”课程的建账、初始设置、单据录入、凭证填制、报表操作等各项实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技能实训及为社会培训服务。
(3)会计工作岗位仿真实训室。将仿真会计实训室建成具有仿真企业环境、仿真会计岗位、仿真业务内容、仿真业务流程的实训室。主要用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在仿真实工作、环境、岗位、内容和流程中进行主管会计、制单员、审核员、出纳员、记账员和报表报税等岗位工作的综合实训。
(4)手工会计及ERP实训室。主要用于会计电算化专业进行手工会计各岗位会计业务的实际训练,同时能够利用沙盘及其软件模拟实训,并与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共同进行企业预测、分析、经营决策及营销的实践训练。
3.建立紧密合作型的校外实习基地。
通过上述3种类型的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和优化,形成具有教室与工作现场相融合、单项技能实训与综合模拟实训相配合、校内实训与企业顶岗相结合、对内共享与对外开放相组合等特点的多功能、组合式、一体化的实训实习基地和社会服务中心。
(五)构建以良好的专业资源为优势的社会服务能力
利用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的优势,积极开展会计在职人员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利用比较优势的教学资源,与吉林省职教中心合作,共同为省内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在职培训提供服务。
四、结束语
专业是学校的核心,专业建设应是学校建设的龙头,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为切入点;以行业企业岗位实际工作需要为教学内容;以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为教学模式;以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为教学方法;以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目前高职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校企组合;课程体系;实习基地;教学团队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2.042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12-0119-02
会计电算化专业属于长线专业,多年来发展比较稳定,大学、高职、中职都开设此专业,由于培养目标定位不同,必然导致各层次专业建设思路、专业建设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等有所不同。本文试图根据多年高职教学经验,进一步阐明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力争有所创新,体现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五要素,为高职课程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案例,以期在高职教学模式、课程评价、实训室建设、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等领域探索出一条新路,引导高等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规格的人才,解决人才培养不适应
社会需求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财政部要求到2010年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这对培养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了适应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按照财政部的要求,于2007年开始实行新的会计准则,这对财会类专业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也对财会类专业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吉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确定,将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石化产业以及光电子信息、生物产业、建材、装备制造业、轻纺业;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商贸、旅游、会展、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的涌现,更需要具有会计电算化技能的会计专门人才。
2006年吉林年鉴数据显示全省有二、三产业法人单位11万户。据抽样调查,目前吉林省已有50%左右企业使用了各种不同的财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到2010年,还有30%左右企业(3.3万户)应用财务软件,按照每户企业需要1名会计人员预测,未来4年大约需要3.3万名会计电算化人员,每年8 000人左右,省内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开设本专业,每年有会计专业毕业生约6 000多人,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仍有缺口。
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知识、技能学习分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习实训与企业的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根源是课程体系和内容偏离职业岗位群,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陈旧,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培养的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极不适应。一方面,人力资本投入较大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知识储备、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应远远高于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但结果却是高职不高,甚至出现了反差。另一方面,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供过于求,但高技能人才却存在50%以上的缺口,这种投入和产出的矛盾、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充分暴露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当前,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代表的中国职业教育正面临新的突破性发展。截至2006年末,全国已有高职院校1 145所,从人数和规模上看,已经占有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的教学改革已经从宏观(全国、省市地区的布局等)发展到中观(学院、专业、教师队伍整体)和微观(每门课程和每位教师),如何通过专业建设带动专业改革,带动师资队伍的提高,进而提高学院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这些已经成为高职教改的最紧迫问题。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思路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点;以校企组合,仿真实训为特点;以会计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建立典型的会计工作任务课程为要点;以专兼结合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支点,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质量,发挥专业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服务行业企业的需要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内容与办法
(一)构建“校企组合,仿真实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引进吉林鑫研税务师事务有限公司,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下,以真实的岗位标准为要求,用真实的企业会计业务内容,按企业会计工作的真实流程,由企业的会计师来完成实训实习的教学任务,形成具有“校企组合,仿真实训”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课程体系构建与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相融合;引企入校与仿真实训实习相融合;专业教师与企业会计师相融合。做到素质、知识、能力相互贯通,“教、学、做”融为一体。
(二)构建以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按企业会计岗位能力标准设置课程,建立起职业素质能力培养采用单元课程、岗位基础能力培养采用综合化课程、岗位核心能力培养采用典型工作任务课程的课程体系。
重点建设核心课程,通过核心课程的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按照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岗位能力要求,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按照会计典型工作任务及工学结合的要求,设计课程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利用校内企业及校外实习基地的资源优势,将每个典型工作任务的理论教学与其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一是入学后,结合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安排新生到现代化企业的专业印象实习;二是配合每个会计典型工作任务教学,安排学生到企业的阶段实习;三是在校内企业的综合实习;四是就业前的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顶岗实习。围绕专业建设,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三)构建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
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聘请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有多年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经验的专家,聘请企业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作为实践课指导教师;通过国家职教培训基地学习、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实习等,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同时在全体教师中启动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这一活动,每位教师自选一门课程,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把现代职业教育先进观念落实到自己的课程教学设计中去,学中做,做中学,教师通过听讲座、讨论、演习、反复修改,在完成课程教学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转变观念、提高能力。
(四)构建“多功能、组合式、一体化”的实训实习基地和社会服务中心
1.引进吉林鑫研税务师事务有限公司(财务代理公司),校企组合共建具有真实工作环境和内容的校内实训基地。
2.建造4个类型实训室:
(1)会计电算化基础实训室。主要用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及其他专业“计算机基础”和“办公软件应用”等课程的基本技能训练及实践。
(2)会计软件应用实训室。主要用于会计电算化专业“财务软件应用”课程的建账、初始设置、单据录入、凭证填制、报表操作等各项实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技能实训及为社会培训服务。
(3)会计工作岗位仿真实训室。将仿真会计实训室建成具有仿真企业环境、仿真会计岗位、仿真业务内容、仿真业务流程的实训室。主要用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在仿真实工作、环境、岗位、内容和流程中进行主管会计、制单员、审核员、出纳员、记账员和报表报税等岗位工作的综合实训。
(4)手工会计及ERP实训室。主要用于会计电算化专业进行手工会计各岗位会计业务的实际训练,同时能够利用沙盘及其软件模拟实训,并与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共同进行企业预测、分析、经营决策及营销的实践训练。
3.建立紧密合作型的校外实习基地。
通过上述3种类型的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和优化,形成具有教室与工作现场相融合、单项技能实训与综合模拟实训相配合、校内实训与企业顶岗相结合、对内共享与对外开放相组合等特点的多功能、组合式、一体化的实训实习基地和社会服务中心。
(五)构建以良好的专业资源为优势的社会服务能力
利用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的优势,积极开展会计在职人员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利用比较优势的教学资源,与吉林省职教中心合作,共同为省内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在职培训提供服务。
四、结束语
专业是学校的核心,专业建设应是学校建设的龙头,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为切入点;以行业企业岗位实际工作需要为教学内容;以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为教学模式;以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为教学方法;以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目前高职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