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母也挺好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菜篮子”的外号甩也甩不掉。我和老公再婚后没几天,他把和前妻一起生活的13岁女儿馨馨接来认亲。一进门,小姑娘闪着一双乌溜溜的眸子,上上下下地把我打量了好几个来回。为了避免尴尬,老公和颜悦色地对女儿说:“快叫阿姨。”小姑娘翻了翻眼皮,在我和老公的期待中从牙缝里挤出3个字:“蔡兰芝。”嘿,这3个字从她的樱桃小嘴里蹦出来,真是脆生生,响亮亮。我就差像小学生一样答到了。哎,我是她的继母,叫名就叫名吧。
  我赶紧给这位小公主递拖鞋,我的手举在半空,人家干脆不接,穿着鞋径直走到客厅一屁股坐在沙发扶手上。
  我屁颠屁颠地忙成一团,拿饮料,削水果,像一个星级服务员。她坐在沙发的扶手处,看着屋里的陈设,大师般点评着:“电视背影墙故作深沉,仿古没仿好,结果弄巧成拙,太老土,还不如我姥姥的包袱皮呢!家具的颜色太暗,就像出土文物。审美水平太低!”小公主评论一番后,拒绝了我真挚的宴请,告别时故意把我的名字叫成了“菜篮子”,洒脱地挥了挥手,扬长而去。就这样,“菜篮子”的外号就粘到了我头上,甩也甩不掉了。老公还讪笑着说:“我一直叫你兰芝,没发现这个谐音,还真是有意思。”
  在海洋极地找到出走的女儿那天,老公要到外地去和客商洽谈生意,我正在给他打点行装。这时,老公的前妻打来了电话,哭哭啼啼地说:馨馨和她闹矛盾,吵架后离家出走,已经两天没回家了。如果找不到馨馨,她也不活了。
  老公几乎要跌倒,他马上给助手打电话,取消了行程,让助手代他去。我赶紧安慰老公:“别着急,我帮你找。”我们打了和馨馨有关的所有电话也没有消息,心力交瘁的老公像个孩子似的陷在沙发里,在蓝色烟雾的氤氲里缩成了一团。我知道老公很疼女儿,他觉得没有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很对不起她。
  在一家人无计可施时,我突然想起,曾听老公说过馨馨喜欢企鹅,是不是跑到海洋极地馆看极地动物去了。我赶紧提醒老公。费尽周折,我们终于在海洋极地馆找到了馨馨。看着父女俩拥抱在一起的样子,我总算松了一口气,马上通知老公的前妻,让她不要着急。
  我们把馨馨带回了家,我再给父女俩美美地做了一顿饭。
  吃完饭,我找到馨馨聊天:“馨馨,你离家出走妈妈会急坏的,这样不好。”馨馨却冷冷地说:“这是我们母女俩的事,你别跟着乱掺和。”我就像挨了一闷棍,顿时哑口无言。我真想再也不管这闲事了。不过,看着老公可怜巴巴的眼神,我的心立马就软了。
  我告诉她,她爸爸因为她的消失,没心思工作,一整晚没合眼,坐在沙发上抽烟。而爸爸气管不好,已经戒烟很多年了,作为女儿她是知道的。听了这些,小姑娘的眼神渐渐变得柔和,扇子般的长睫毛倏地颤动了一下,她赶紧扭过脸去。我知道,我的话打动她了,她开始后悔自己的举动。
  第二天,小公主扭扭捏捏地找到我,往我的手上塞了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菜篮子:你能替我向爸爸道歉吗?”“当然!”我点头。
  然后,在我知心阿姨的攻势下,馨馨告诉我,这次从妈妈那里气得离家出走,是因为妈妈偷看她的QQ记录,还把她和男同学聊的话告诉了他的家长。那个男生挨了他爸一顿揍后,不理她了。妈妈的做法让馨馨觉得很没面子。
  而我,在取得了馨馨短暂的信任后,有了一点信心,打算再接再厉来化解这次风波。
  我跑到学校去,找到那个被打的小帅哥,和他解释了事情的原委,并替馨馨向他道歉。小帅哥大人似的说,就因为这事离家出走太不成熟了。他主动给馨馨打了电话,说不在意这件事了。
  这件事的完美解决让我在馨馨面前的人气指数迅速飙升。馨馨接了小男生的电话后,感激地看着我:“菜篮子,你太有才了!”我得意洋洋地说:“没我搞不定的事。”
  我决定乘胜追击,将知心进行到底。我说:“你妈妈的做法确实有些欠妥,不过,你的做法太冲动了,你妈妈不知为你掉了多少泪。”馨馨低下头,沉默了,抬头的时候,眼睛红红的。
  我们把馨馨送回家,娘俩一见面就扑向对方,所有的不快都融化在骨肉亲情里了。
  经历了出走事件,馨馨和我成了好朋友。她对我的敌意与戒备已经烟消云散了,高兴时常常会没大没小地开玩笑,在跟她亲爹妈和同学有矛盾时,也总是找我当智囊。老公高兴地说,你成知心阿姨了。是啊,我已经从馨馨口中的“菜篮子”,升级为“菜篮子阿姨”了。
  母亲节带着温暖的气息袅袅婷婷地走近。我提醒馨馨说:“母亲节来了,你要给你的妈妈买件礼物。”
  于是,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馨馨去逛商店。我们走了一家又一家商厦,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我们看花了眼。在我们精疲力尽时,我发现了一条丝绒围巾,绚丽的花朵怒放着,漂亮极了,我往脖子上搭了一下,柔柔的女人味把我衬托得愈发光鲜靓丽。馨馨说:“太好看了!”我心动了一下,不过,还是不要这时凑热闹吧,我压抑住购买欲,只要了一条,并请服务员包装。
  晚上,我要熄灯时,听见门口有声音,出来一看是馨馨。怎么还不睡呀?她支支吾吾的,羞赧挂在她的脸上,欲言又止。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时,馨馨把身后的东西拿了出来,打开,围在我的脖颈上,是我看好的那条围巾。
  馨馨退后两步点评着:“嗯,不错,挺有女人味的。这是我给你买的,母亲节送你的礼物。”我高兴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只见馨馨的嘴唇嗫嚅着,轻轻地喊了一声:“菜妈妈!”我惊喜交加,眼里顿时漫上一层浓浓的水雾。幸福得有些眩晕的我伸出双臂把馨馨紧紧地拥在了怀里……
其他文献
毕福剑进电视台没多久,恰好赶上拍摄一个电视节目。拍摄之前,部门负责人召集所有参加拍摄的人员开会。会上,他将拍摄的构思告诉大家,请大家都发表一下看法。  毕福剑认真地听完,忽然有了一个不错的构思。他想了想,又把话咽了下去。电视台里藏龙卧虎,自己一个新人,没根基没经验,万一说错,耽误了拍摄,那多不好。  直到开完会,毕福剑也没发表意见。  散会后,毕福剑越想越不甘心,总觉得自己的那个构思能让节目变得更
期刊
人生样样都好,有一处遗憾,就是爱拆自己的台。拆台的时候往往情不自禁,拆了之后爱以英雄自命,拆过了以为是别人所拆,拆一回不够还要拆个精光。这一件事叫“发脾气”。  发脾气没什么科技含量。人刚生下来握拳哭啼,表示要发脾气了。而后长大成人,带着一腔脾气游走四方。有人视脾气为大敌,锁之心底。有人把脾气看成豪杰标签,像喷嚏一样时不时打一下,求痛快。  故而,古人把修养放在学问前面。没修养,学问再好也没用。按
期刊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大师,向他请教为人处世之道,大师给他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个强壮的青年,一拙一巧。两人奉命在同一块地上各自挖井找水,很快两人都挖了两米深,但丝毫没有水的迹象。拙者继续在原地深挖,而巧者则换了个地方作新的尝试。  如此这般,两人工作了很久,终于拙者通过不懈的努力找到了汩汩的源泉,而巧者虽然不断地更换地点,终究还是一无所获。  年轻人听罢,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说:
期刊
中国有句古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也是强调人们在生活中应该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同样还有一句古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商场如战场,不能让不起眼的生活细节成了商场的“蚁穴”,导致更严重的失败。  在美国华尔街,商人一定不会和两种人做生意,一种是穿着脏皮鞋的,另一种是穿着破烂皮鞋的。  在美国,皮鞋如果是脏的,那么说明你这个人很懒,如果连自己的鞋都收拾不好,又怎么能很好地与别人合作做生意
期刊
我的家在武汉江滩附近的老城区,这一带矗立着一栋栋老建筑,它们见证了百年历史的沧桑变幻。我家的房子是一栋两层小楼,据父亲说,这栋房子是上个世纪30年代初德国人在武汉建造的,距现在已经整整80年了。小楼前有一个20平米的庭院,喜欢摆弄花草的父亲在院子里种了许多植物,这里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小楼外立面是清水墙,屋顶覆盖红瓦,古朴而典雅。进入小楼,屋内的净空高度达到4米,四面的墙体非常厚实,底部的承重柱上还
期刊
我记得你去秋的神情。   你戴着灰色贝雷帽,心绪平静。   黄昏的火苗在你眼中闪耀。   树叶在你心灵的水面飘落。   你像藤枝偎在我的怀里。   叶子倾听你缓慢安详的声音。   迷惘的篝火,我的渴望在燃烧。    甜蜜的蓝风信子在我心灵盘绕。   我感到你的眼睛在漫游,秋天很遥远。   灰色的贝雷帽、呢喃的鸟语、宁静的心房。   那是我深切渴望飞向的地方。   我快乐地亲吻灼热的地印上。   在
期刊
曾经以为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有两种:用来分享的,或者,需要争抢的。  可以综合两种最好吃食物在一起的,是童年时代的冷餐会。一年一度的儿童节,每个小朋友都要从家里带两个菜,一个班级40多人分成四组,每个小组把桌凳拼成可以围坐在一起的餐桌,所有人都拿出家里平时烧的最好吃的菜,摆在桌上。  班主任语重心长的训话常常额外增加我们的饥饿感,面对着满桌美食却不能马上开动还要听什么“未来属于认真学习的小孩”之类的
期刊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2002年10月,一个雨后的下午,李文婷穿着牛仔裙,踩着地上深深浅浅的水珠,去校团委报到。   这座名校位于麓山脚下,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李文婷是中文系大二学生,昨天她接到校团委通知,下午4时参加一个会议。走廊上挤满了前来开会的学生,李文婷气喘吁吁地穿梭于人群中,后来她看见了萧之轩。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李文婷希望自己可以永远地停留在那个瞬间。   隔着几米远,一个瘦高
期刊
奶奶住院了。在这个寒冷的春天,她的生命如同一片秋天的树叶,渐渐的卷曲、干枯。我是奶奶拉扯大的。这些天,总是会想起小时候奶奶带我的情景。那时候,我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奶奶在老家,又得带娃,又得下地。早上,她用锄头挑着一副箩筐,前头放着我,后头放着午饭,再加一块石头,就到了地头。田边有一个小小的土坡,我在土坡上跑上跑下。奶奶锄一会儿玉米,就会不放心的喊一声:“孩儿,你在哪儿呢,干啥呢?”我就回答:“奶
期刊
她5岁那年,父母离了婚,她判给了父亲。一年后,父亲要到外地打工,便把她送到姑姑身边。姑姑因为在一次意外中伤了腿,只能坐在轮椅上,所以一直到30岁还没有结婚。爷爷奶奶去世后,姑姑和一个从乡下雇来的小保姆一起生活。  她到姑姑身边的时候才7岁,瘦瘦的,扎着两条羊角辫,在屋角站着,有些局促不安。7岁的她已经开始懂事,父母的离异也使她早熟。她听人说嫁不出去的老姑娘都脾气古怪,而自己寄人篱下,自然得百般小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