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效率包括知识的数量、能力的训练、思想教育的效果等,决定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因素、教材因素、教法因素、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其中,教师因素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有效途径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
一.明确目标、聚绕主题
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就必须明确教学的目标,正确选取与课堂有关的内容,与语文课堂无关的活动尽量少做,以免冲淡课堂上要表达的主体。
在平时的公开课或观摩课当中,许多老师为了追求课堂上的气氛,选取了许多与课堂无关的内容,这就把课文的中心意思给冲散冲淡了。如我曾经听一个老师上日本新星一的小小说《喂——出来》这篇课文时,把一节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了。这节课的效率无疑是低下的,首先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接下来就是中心不突出,而且这位老师在上课时大量使用有关环保的图片视频。
二.抓住特点、弄清关系
在语文课上,要正确处理好“语和文”的关系,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内容。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就是说,要使语文学科完成其工具学科的使命,根本目的应该落实到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上,我们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反之,就会出现教学上的脱离语言文字的偏差,致使一些课堂出现的政治小段及牵强附会的生硬分析和题海战术式的练习,甚至指导写作,也不提语言文字要求,而一味笼统的命题,架空的评分、讲评,这种忽视语言文字的教学,最终只能导致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忽视,练就不出语言文字的基本功,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种种了。
我们只有把语文教学纳入语言教学的正确轨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效率的问题。在怎样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问题上,当前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在这方面,当前倾向性的问题是语文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提高教学效率就成了一句空话。重人文轻语言是现象,根子出在对“语文”的理解上,出现在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上。语文教学是干什么的?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把语文教学上成思品课、故事课、文学课、常识课……都没有准确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三.选择模式、灵活教学
语文课堂,要提高教学效率,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关于阅读教学的模式,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的模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则常常采用“整、分、整”的教学模式,即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
可以说,阅读教学要有因文而异、因需而异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例如,针对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可以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针对童话、寓言,可以采用“初读,知顺序——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的教学模式;针对有值得探究的问题的课文,可以用少量整合的问题为导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针对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针对于适合习得某些学法的课文,可以采用“方法渗透,方法领悟,方法小结,方法运用”的教学模式;针对于“综合性学习”,应体现体验、合作、探究的精神等。因此,在具体讲课过程中,模式的选择,教师可根据具体的课文或体裁作出灵活的调整。
总之,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除注意以上方面,还要重视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准确、深入地去解读文本。只要我们有心教、用心教,就一定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整体语文教学水平。
张伟明,教师,现居广东东莞。
一.明确目标、聚绕主题
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就必须明确教学的目标,正确选取与课堂有关的内容,与语文课堂无关的活动尽量少做,以免冲淡课堂上要表达的主体。
在平时的公开课或观摩课当中,许多老师为了追求课堂上的气氛,选取了许多与课堂无关的内容,这就把课文的中心意思给冲散冲淡了。如我曾经听一个老师上日本新星一的小小说《喂——出来》这篇课文时,把一节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了。这节课的效率无疑是低下的,首先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接下来就是中心不突出,而且这位老师在上课时大量使用有关环保的图片视频。
二.抓住特点、弄清关系
在语文课上,要正确处理好“语和文”的关系,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内容。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就是说,要使语文学科完成其工具学科的使命,根本目的应该落实到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上,我们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反之,就会出现教学上的脱离语言文字的偏差,致使一些课堂出现的政治小段及牵强附会的生硬分析和题海战术式的练习,甚至指导写作,也不提语言文字要求,而一味笼统的命题,架空的评分、讲评,这种忽视语言文字的教学,最终只能导致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忽视,练就不出语言文字的基本功,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种种了。
我们只有把语文教学纳入语言教学的正确轨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效率的问题。在怎样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问题上,当前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在这方面,当前倾向性的问题是语文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提高教学效率就成了一句空话。重人文轻语言是现象,根子出在对“语文”的理解上,出现在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上。语文教学是干什么的?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把语文教学上成思品课、故事课、文学课、常识课……都没有准确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三.选择模式、灵活教学
语文课堂,要提高教学效率,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关于阅读教学的模式,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的模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则常常采用“整、分、整”的教学模式,即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
可以说,阅读教学要有因文而异、因需而异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例如,针对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可以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针对童话、寓言,可以采用“初读,知顺序——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的教学模式;针对有值得探究的问题的课文,可以用少量整合的问题为导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针对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针对于适合习得某些学法的课文,可以采用“方法渗透,方法领悟,方法小结,方法运用”的教学模式;针对于“综合性学习”,应体现体验、合作、探究的精神等。因此,在具体讲课过程中,模式的选择,教师可根据具体的课文或体裁作出灵活的调整。
总之,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除注意以上方面,还要重视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准确、深入地去解读文本。只要我们有心教、用心教,就一定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整体语文教学水平。
张伟明,教师,现居广东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