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优秀文化“集成块”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nimad41197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将经典篇章、古语金句等著述放在书架上作摆设,而不装进脑子里,则只能润屋、不能润身。
  当古语经典进入时代篇章,总能焕发历经岁月淘沥的光芒。人们写文章时,旁征博引、画龙点睛,引经据典、洞彻事理,往往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精神激荡。
   如果把文章比作电路板,竹简丝帛上字字珠玑,连缀成文,是为阐明义理;电路板上的千百元件,串连成体,就能启动机关。在“电路板”中,如果说缕缕导线是写作思路,密密零件是字词句段,那么集成块则是文章中的成语典故、名言警句。一个小小的集成块,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整合升级,其功能往往超过一大堆零件。同理,在文章中,精妙的典故浓缩了丰富的思想,不仅能一字顶十字、一句顶十句,更使文章精理成文、秀气成采。
   在古代,文人著述、名士谈吐早把引经据典变成自觉。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春秋时,列国公卿集会,通过讽诵古诗章句以示其志。此后,“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情景更是不胜枚举。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的熔铸积淀,经典名篇、金句隽语浩如烟海、燦若繁星,凝结成语言宝库中的串串隋珠,成为著文抒怀、知人论世时取之不尽的骊渊。
   为何文章大家都乐于引用、化用古语佳句?这些蕴含着家国情怀、伦理道德、天地自然等方方面面哲思的语言,是论事析理、教化世人、解疑释难的有力武器,能增强思想深度。“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融思想性和文学性于一体的章句,读来朗朗上口,品之余味无穷,为文章点睛添彩;而经典为大众所共知,引经据典便于读者相互交流、产生与古圣贤灵犀相通之感,所引发的共鸣也是一种心理享受。
   坚持文化自信,需要有实实在在的底气,这底气来自于对自己文化的了解。从诸子百家到经史子集,从汉赋唐诗到宋明理学,学习古人思想的“集成块”,不失为进入传统文化之门的一条捷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做到“流水户枢”信手拈来、“泰山鸿毛”脱口而出,就要查清传统“库存”,将文化遗产熟稔于心。这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要前提。
   先读典,才谈得上继承弘扬。如果将经典篇章、古语金句等著述放在书架上作摆设,而不装进脑子里,则只能润屋、不能润身。当然,面对卷帙浩繁的古代典籍,还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毕竟,只有深知,才能深爱深信,才能从优秀文化的“集成块”中汲取能量、撰写无愧时代的锦绣篇章。
   刘向《说苑》中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并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装点门庭,读书是为了润身、医愚。经典篇章、古语金句中蕴含着家国情怀、伦理道德、天地自然等方方面面哲思,是论事析理、教化世人、解疑释难的有力武器,能增强一个人思想深度。经典篇章、古语金句融思想性和文学性于一体,字字珠玑,读之有丝竹余韵,品之则齿颊留香。漫步书海,对话古圣先贤,既可以获得灵犀相通的惊喜,又能产生心有戚戚的共鸣。熟读经典,要装进脑子里,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获得实实在在的底气,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其他文献
磨刀不误砍柴功。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动笔之前,认真进行构思,做到成竹于胸,非常重要。如果急于求成,下笔就写,轻则在结构安排、素材选择上留下遗憾,重则走题,严重影响得分。   然而,有些同学在考场写作时,虽然事前认真打了腹稿,但在行文过程中,由于心理紧张等因素,写着写着,就忘了事先设计好的思路,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写。“卡壳”之后,往往只能临时起意,随便凑合着把文章写完。如此将就出来的作文,表达效果
期刊
思考无疑是一种思维活动,但什么样的思维活动才称得上思考?教育家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中指出思维具有这样几个层次:“首先是一种广泛的甚至可能说是不严谨的用法——凡是脑子里想到的,都可以说是思维。这二种,是指我们对面于自己并直接见到、听到、嗅到、接触到的事物的想法。第三种含义则是更窄一点,指人们根据某种征象或某种证据而得出自己的信念。这一种含义又可以再区分为两种: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并没有多想,甚至
期刊
阅读是看书,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浏览,看并领会其内容才是阅读,领会意味着把看到的东西纳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去,使其连成一体。   我们知道,阅读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主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必须教会少年阅读!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就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在小学中就应该使阅读达到完善的程度,否则就谈不上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識。”为什么有些学
期刊
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如2019年高考浙江卷“心里装着读者与不为读者左右”、2018年高考全国卷II“弹痕多的与弹痕少的”、2016年高考江苏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与‘有话则短,无话则长’”、2015年高考四川卷“老实与聪明”等。关系型话题作文由于具有多元性、辩证性、发散性等特点,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所以备受高考命题的青睐。
期刊
手捧一杯香茗,案卧一缕书香,指尖缠绕的是噬书的灵魂。伴着四月微凉的春风,零散地捕获人生模糊的印记。  犹且伴春去,也抱书卷归。一书一世界,一书便是一人生。我独爱在书里徜徉,在书里放空,在书香缥渺中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感悟书如人生、人生如书。每一次徜徉在书的世界,灵魂都会得到一次升华;每一个动人的文字都是一个跳跃的精灵,在人生的旅途中徘徊。   于谦曾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比的
期刊
一个族群的素质越高,独处的能力就越强。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去欧洲,下午四五点下了飞机进入市区,走在不宽的街道上——不像我们这么宽的大马路——只见一辆辆小车停在边上,街道静静的,一个人都看不到。当时觉得奇怪的是欧洲人口密度这么高,按我们的街上经验应该是人山人海才对。可是这里竟然一个人都没有。一连转了好几条街,几乎没有看到人,到处安静得很。   后来我们才明白,他们都在家里,在工作的地方,上班或忙自
期刊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末,一本名为《数字化生存》的书曾经风靡一时,作者在书中对未来的数字化生存方式进行了展望。如今,许多预言早已变成现实。20多年来,信息化所发挥的作用远远超出我们曾经的想象,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说明,信息化已经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我国正式以信息化名义推进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是从1993年开始的,在此之前更多的是讲计算机技术应用或微电子技术应用。这个起点的标志是1
期刊
如今,地球普遍变暖变旱,冬天里的雪已经越来越稀罕。特别是在城里,难得飘落下来一场雪,如同难得见到一位真正清纯可人的美人一样了。  城市的雪,从入冬以来就一直在期盼中。仿佛要和春天里的沙尘暴有意做着强烈的对比,沙尘暴不请自到,而且次数频繁地光临,并不受城市的欢迎,但是,受欢迎的雪却在冬天里总是姗姗来迟,像是一位难产的高龄孕妇。以往的日子里,最耐不住性子的是渴望下雪天能够堆雪人打雪仗的孩子;如今,最焦
期刊
随着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广泛应用,在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同时也对就业产生较大影响。一些传统就业岗位不断被替代,一些新的就业岗位不断被创造出来,从而产生了三大就业效应。  就业替代效应。信息化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单位产品对劳动力的需求,进而形成对劳动者的替代。调研发现,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很多地方制造业总产值不断提高,但就业人数趋于下降。信息化不仅会打破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