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1:下了地铁,乘客都纷纷奔向地铁出口。一位妇女,一手拖着拉杆箱,一手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身上还斜背着一个包,急匆匆地向电梯奔去,拥挤的乘客把她挤到了一边,她在拥挤的人群中不由自主地忽左忽右,小姑娘搂紧了她的脖子,小胳膊挡住了妈妈的视线,她没法低头看脚下的路,被动的随着人群往前挪,终于乘上了电梯,总算舒了一口气,她把拉杆箱放在了电梯的台阶上,藤出手来扶住扶手,站稳了脚步。
案例2:看着拥挤不堪的电梯,我转向楼梯,楼梯上的人明显少很多。一个四五岁的外国小男孩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他的身边有一个半米高的大包,包上有轮子,可是,在楼梯上,轮子不起作用。他艰难地提着包往下走,由于个子太矮,他没法在楼梯上一手提着包走,而是他先下去一层,然后双手提起包,放到下一层上,自己再下两层,重复进行,一点点往下移,很吃累。乘客都从孩子身边匆匆而过,一会儿男孩就落在了后面。小男孩有些急了,他喊了一声“Dad!”离他有十几个台阶上的一位男子,提着一个大旅行箱,站住了,他回过头来,对着这个小男孩喊“Come here!”他放下旅行箱,站在原地,看着孩子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下移,没有走过去帮助孩子的意思。我真想过去帮他提起包,可是,我不了解外国的教育理念,不能轻易行动。
反思:今天我遇到的中国母女和外国父子对待子孩子的做法,促我深深反思:很多很多中国的父母,含辛茹苦为孩子的成长扫清障碍,想孩子所想,化解孩子的所有难题,让孩子享受最高的待遇。可是,培养出的却是享受型的孩子,是“小皇帝”。孩子在父母的过度关爱下,自理能力严重退化,适应能力很差。而一些发达国家的父母,从来不替孩子做孩子们能做的事情,他们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父母不参与,只是耐心地等待。这样,孩子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都能自行解决。父母给孩子的是思考的方法,是自理能力的提高,是独立生存的能力和面对问题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以上两例不是个案。
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能唤起父母的思考,学会放手呢?
自理能力比赛
活动课结束之后,在带领孩子们回教室的路上,我看到了这样一幕:浩博身体前倾,伸出一只脚,站在一边,晓存蹲在地上,脖子底下夹着个水壶,弯腰低头给浩博系鞋带。
我的心咯噔一下,这么大的孩子,真是不懂礼貌,让同伴给系鞋带,这不是欺负人吗?我生气地说:“浩博,你这是干什么?自己有手,为什么让晓存给你系鞋带?”
浩博的脸一下子红了,他吞吞吐吐地说:“我不会系。”
都三年级的孩子了还不会系鞋带?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当我看到他那无奈的眼神时,我信了。
系鞋带的情景,时不时在我脑海里闪现,是什么使我们的孩子自理能力退化了?这是父母最不愿看到的,也是家长最不想要的结果。
都八九岁的孩子了,再不学系鞋带什么时候学?这些基本自理能力欠缺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作为老师,对孩子的这些现象我不能坐视不管。
于是,我约来了浩博的家长,详细询问了孩子在家的情况,如我所料,他妈妈告诉我,浩博小的时候,上幼儿园不会系鞋带,他妈妈就不给他买系鞋带的鞋子,从此,就解决了系鞋带所带来的苦恼。长大了,男孩子的鞋子一般都有鞋带,浩博的妈妈就提前把鞋带系好,孩子穿鞋、脱鞋时,都不需要解开鞋带直接用脚踩扁鞋帮,把脚使劲伸进去,然后用手提起鞋帮就行了。
我找到了浩博不会系鞋带的原因了。这不正是事无巨细的越俎代庖、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吗?可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尴尬的局面是自己造成的,还不断地抱怨孩子的适应能力差,动手能力弱等等。
针对浩博的实际情况,我和浩博的妈妈进行了沟通,最终他的妈妈认识到包办代替给孩子造成的严重后果,深感不安。我们最终达成协议:家长不再替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定要适度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应做的事情。老师也多给他提供锻炼的机会,让浩博尽快学会自理。
我知道班里不止是浩博自己存在生活不能自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孩子和浩博一样,我决定全力以赴帮助孩子提高自理能力。我开始在班里举行自理能力比赛,用比赛的方式督促孩子们学会生活自理。首先,我布置作业让孩子们回家练习系鞋带,一个星期后比赛,在比赛中,既评选优秀个人,又评选先进小组。浩博作为组长,他既要自己练习,又要督促组员加紧练习。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逐一过关,在比赛之前,他们都学会了系鞋带,九个比赛小组全都优秀。接着,我又布置了下一次的比赛内容:整理书包。我决定把比赛坚持下去,比赛项目进一步扩大到叠被子、穿衣服、洗手帕……
经过半个学期的比赛,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锻炼出生存能力强的孩子。“适度放手” 才能培养出会生存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密市恒涛双语实验学校)
案例2:看着拥挤不堪的电梯,我转向楼梯,楼梯上的人明显少很多。一个四五岁的外国小男孩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他的身边有一个半米高的大包,包上有轮子,可是,在楼梯上,轮子不起作用。他艰难地提着包往下走,由于个子太矮,他没法在楼梯上一手提着包走,而是他先下去一层,然后双手提起包,放到下一层上,自己再下两层,重复进行,一点点往下移,很吃累。乘客都从孩子身边匆匆而过,一会儿男孩就落在了后面。小男孩有些急了,他喊了一声“Dad!”离他有十几个台阶上的一位男子,提着一个大旅行箱,站住了,他回过头来,对着这个小男孩喊“Come here!”他放下旅行箱,站在原地,看着孩子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下移,没有走过去帮助孩子的意思。我真想过去帮他提起包,可是,我不了解外国的教育理念,不能轻易行动。
反思:今天我遇到的中国母女和外国父子对待子孩子的做法,促我深深反思:很多很多中国的父母,含辛茹苦为孩子的成长扫清障碍,想孩子所想,化解孩子的所有难题,让孩子享受最高的待遇。可是,培养出的却是享受型的孩子,是“小皇帝”。孩子在父母的过度关爱下,自理能力严重退化,适应能力很差。而一些发达国家的父母,从来不替孩子做孩子们能做的事情,他们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父母不参与,只是耐心地等待。这样,孩子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都能自行解决。父母给孩子的是思考的方法,是自理能力的提高,是独立生存的能力和面对问题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以上两例不是个案。
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能唤起父母的思考,学会放手呢?
自理能力比赛
活动课结束之后,在带领孩子们回教室的路上,我看到了这样一幕:浩博身体前倾,伸出一只脚,站在一边,晓存蹲在地上,脖子底下夹着个水壶,弯腰低头给浩博系鞋带。
我的心咯噔一下,这么大的孩子,真是不懂礼貌,让同伴给系鞋带,这不是欺负人吗?我生气地说:“浩博,你这是干什么?自己有手,为什么让晓存给你系鞋带?”
浩博的脸一下子红了,他吞吞吐吐地说:“我不会系。”
都三年级的孩子了还不会系鞋带?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当我看到他那无奈的眼神时,我信了。
系鞋带的情景,时不时在我脑海里闪现,是什么使我们的孩子自理能力退化了?这是父母最不愿看到的,也是家长最不想要的结果。
都八九岁的孩子了,再不学系鞋带什么时候学?这些基本自理能力欠缺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作为老师,对孩子的这些现象我不能坐视不管。
于是,我约来了浩博的家长,详细询问了孩子在家的情况,如我所料,他妈妈告诉我,浩博小的时候,上幼儿园不会系鞋带,他妈妈就不给他买系鞋带的鞋子,从此,就解决了系鞋带所带来的苦恼。长大了,男孩子的鞋子一般都有鞋带,浩博的妈妈就提前把鞋带系好,孩子穿鞋、脱鞋时,都不需要解开鞋带直接用脚踩扁鞋帮,把脚使劲伸进去,然后用手提起鞋帮就行了。
我找到了浩博不会系鞋带的原因了。这不正是事无巨细的越俎代庖、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吗?可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尴尬的局面是自己造成的,还不断地抱怨孩子的适应能力差,动手能力弱等等。
针对浩博的实际情况,我和浩博的妈妈进行了沟通,最终他的妈妈认识到包办代替给孩子造成的严重后果,深感不安。我们最终达成协议:家长不再替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定要适度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应做的事情。老师也多给他提供锻炼的机会,让浩博尽快学会自理。
我知道班里不止是浩博自己存在生活不能自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孩子和浩博一样,我决定全力以赴帮助孩子提高自理能力。我开始在班里举行自理能力比赛,用比赛的方式督促孩子们学会生活自理。首先,我布置作业让孩子们回家练习系鞋带,一个星期后比赛,在比赛中,既评选优秀个人,又评选先进小组。浩博作为组长,他既要自己练习,又要督促组员加紧练习。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逐一过关,在比赛之前,他们都学会了系鞋带,九个比赛小组全都优秀。接着,我又布置了下一次的比赛内容:整理书包。我决定把比赛坚持下去,比赛项目进一步扩大到叠被子、穿衣服、洗手帕……
经过半个学期的比赛,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锻炼出生存能力强的孩子。“适度放手” 才能培养出会生存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密市恒涛双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