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水工建筑的生态美学设计要点

来源 :大科技·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水工建筑的设计现状与困境进行分析,且基于水工建筑的生态美学设计需求进行分析,从自然美、生态美以及形式美三个角度,提出水工建筑的生态美学设计方式,以期能够彰显出水工建筑的美感。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也能够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水工建筑;生态美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TV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3-0138-02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价值,作为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水工建筑的生态美学设计,能够将艺术与生活相互溶解,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且对现代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文章将基于现代水工建筑设计的情况加以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活动带来一定借鉴价值,在达到水工建筑使用价值的基础上,也能够彰显其景观的形式美感。
  1 水工建筑的现状与困境分析
  1.1 水工建筑的现状分析
  水工建设能够有效利用自然界中的地表水,对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下,水工建筑项目不断增加,需要在明确水利工程建筑设计需求、水资源需求等基础上,积极展开水利工程建设活动,进而不断提升水工建筑的防止汛涝、抗击旱灾的能力[1]。在适当调节与管理的方式下,避免各类不良问题的发生,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活动的持续开展。
  我国自建国之后,水工建设设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水电站装机容量从36万kW增加到8300万kW,位居世界第二。比如三峡大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浇筑实体重力坝,坝高181m,坝长2335112。当前我国是世界上建设碾压混凝土坝最多的国家。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诸多进步,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我国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下,建设资金比较短缺,且设备老化问题比较严重[2]。传统的水工建筑设备、技术等难以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发展需求,致使一些水利工程对下游生態环境破坏比较严重,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问题比较严重。还有一些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过多重视其美感,对经济效益关注程度不足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则会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发生,对现代建筑工程设计与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均会产生不良影响。以美国田纳西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为例,即为将生态美学理念与实用价值相互融合予以设计。作为典型的设计案例,实现了生态环保与开发旅游的融合,其所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较多,值得学习与借鉴。
  1.2 水工建筑的困境分析
  生态美学与水工建筑的融合,对现代水工建筑事业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将经济发展与生态艺术构建相互融合[3]。水利工程建筑自身便属于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工程设计期间很多工程师由于个人的建筑专业知识掌握不足或者艺术训练相对比较匮乏,故而总体的建设与设计效果不够理想,在实际的生态建筑设计期间往往存在“力不从心”的情况,故而水利工程建筑多会给人以“钢筋混凝土融合”的直观体验。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需要在全面调查水利工程建设设计需求与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相互融合,更好的彰显艺术之美,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更好的利用各类资源,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 水工建筑的生态美学设计的方式分析
  现代水工建筑设计期间,可以通过融合自然美、追求生态美以及打造形式美等方式,将生态美学设计的理念与水工建筑设计的理念相互融合。
  2.1 融合自然美
  大自然中充满着无尽的美感,能够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水工建筑期间将自然美融入其中,能够展现出自然的美感,实现建筑设计与自然美景的和谐统一。自然美构建期间,比较重视自然的乐趣,可以将“因地制宜”的理念融入中。
  当前我国基本所有的水工建筑均具有持续性、永久性特征,建设在各个地区的江河中,融合自然美,则需要充分考虑周边的自然景观、地质情况等,且基于周围的自然景色实施建筑设计,深入探究周围的自然景色,以便合理构建对美进行表现的形式,实现自然之趣的境界体验,促进水工建筑能够更好的将效益进行发挥。
  比如德国瑞士边界上的莱茵河莱芬堡电站,其引水涵洞内苔藓类植物厚度在2~4cm范围中。受到阿尔卑斯山融雪的影响,常年水温在10℃之下,为电站增添了美感。水生生物的存在,能够发挥净化污水的作用,对且为水体提供氧气,更好的利用生态系统工程处理污水,且能够美化城市。
  2.2 追求生态美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在推动现代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也需要提升水工建筑中生态美的重视程度,将生态美学元素融入到水工建筑设计过程中,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且能够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居民的健康也能够奠定良好基础。比如可以重点分析流域开发后土地的应用情况,周围水体气味、水质等等,科学评价水体状态。
  蓝天、青山和绿水便是生态美最好的展现,更是水利工作人员需要努力构建的方向。水工建设期间,需要将所建设区域的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站在生态环境建设的视角上进行问题分析,在满足水工建设需求的基础上,追求自然生态与水工建筑的和谐统一。比如可以对周围的植物生长情况等进行综合考量,不仅仅需要关注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还需要关注其经济效益,综合考量周围情况。比如澳大利亚昆士东南部Burnett河上便修建了鱼道,且通过适当改造的方式,使通过的水流速度降低,避免对鱼道内部的水流通过的影响,对鱼塘经济的发展也能够奠定良好基础。
  2.3 打造形式美
  建筑设计中生态美学的融入,对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彰显出人们的智慧与创造力。水工建筑期间可以基于人们的生活理念、精神理念等进行综合分析,在建筑设计中不仅仅关注其使用功能,还需要重视到形式美与建筑功能的和谐统一。
  水工建设期间可以通过一些几何图形打造出形式统一、造型完美的建筑,将建筑的美感更好的呈现出来,使水工建筑的线条能够张弛有力、开合有度,以便人类能够逐步突破建筑的节点,真正彰显水工建设设计之美。
  例如江苏省吴县太湖风景区内的提水工程,便结合当地的人文景观,以不同的风格构建水工建筑,使水工建筑能够成为周围景观的一部分。在古香古色的氛围中,设计苏瓦粉墙,中式的围墙能够带给人宁静、优雅的感受。水工建筑期间可以积极学习其他国家的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设计经验等等,且基于我国实际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与建设的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使人们便能够从水工建筑当中感受到特有的美以及魅力,且有助于带动水利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也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现代水利工程建设设计期间,可以将生态美学融入其中,站在综合的视角上进行分析,实现水工建筑功能与美学元素的有效融合,实现水利工程与周围环境的共同发展,也是现代社会进步与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未来的水工建设设计期间,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美学设计的相关研究,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美学的理念,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也能够呈现出生态美感,使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向更高等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萍,程嘉序.从“水工构筑物”到“水工建筑”水利建筑设计实践与思考[J].中华建设,2017(01):96~97.
  [2]李 婕.浅谈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以西枝江惠东水利枢纽工程为例[J].广东水利水电,2016(03):15~17.
  [3]金向红.针对和谐美在水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4(17):23.
  收稿日期:2018-7-5
其他文献
[目的/意义]梳理基于知识图谱的实体检索的研究脉络和重点,探索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方法/过程]概述基于知识图谱的实体检索的形式化定义、实现路径以及主要的数据源;根据
Radon transform is to use the speed difference between primary wave and multiple wave to focus the difference on different points or lines in Radon domain,so as
The quality factor (or Q value)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characterizing the inelastic properties of rock.Achieving a Q value estimation with high accuracy
[目的/意义]梳理音乐信息搜寻的研究进展,有助于厘清音乐信息搜寻的特征及影响机制,可为休闲阅读、视频搜索等非严格理性的休闲信息搜寻研究奠定基础,为在线音乐平台进行个性
[目的/意义]系统梳理归纳我国图书馆界小数据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未来我国图书馆界小数据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未来我国图书馆界小数据研究领域的拓展提供参考.[方法/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素养成为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大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发展者,其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发展
农村信息资源是农村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有用信息集合及与之相连的信息设备、人员、系统、网络等。农村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而且是加速农村的城镇化建
1 iSchools运动及其影响rn吴丹(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Marchionini教授,您好! 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 作为iSchools的创始人之一,您是如何看待 iSchools运动的发展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