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无数为的英雄人物,他们都为中国近代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19世纪野出现了这么一个人.推翻满清君主专制,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他就是孙中山,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一位名族斗士。
【关键词】孙中山辛亥革命经济改革民主共和
一、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期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明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总是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
二、孙中山的主要思想及政治功绩
孙中山是中国思想的先行者。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指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只有通过民族革命,才能摆脱满清的民族压迫和帝国主义外来侵略。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是推翻帝国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只有这样才能铲除君主专制制度。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是指废除封建地权,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是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防止资本主义带来的贫富分化和对立,避免出现欧美革命带来的社会弊端。同时孙中山以欧美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一役。”他想以此解决中国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将会出现的严重的财富不均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对立的问题孙中山所指的“民族是中华民族。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它指导名族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三、孙中山经济贡献
不仅在政治上孙中山有极大的贡献,在经济上也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坚持实业救国,致力于变封建农业国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
民国初建,孙中山就提出了经济改革的思想,他认为“今满政府已去,共和政体已成,民族、民权之二大纲已达目的,今后吾人之所急宜进行者,即民生主义。”决心兴办工业,同时指出“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莫要之政策。” 认为在革命成功后,只有先抓经济发展,才使中国从根本上富强起来,在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当天,在同盟会员饯别会上,孙中山就表示:“解职不是不理事,解职以后,尚有比政治紧要的事待着手。”即表示孙中山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上,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富强。
在历经多年醞酿积累、调查研究基础上,孙中山精心绘制了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蓝图——《实业计划》。其主要内容,建立5个铁路网,让铁路遍布全国,然后修建全国的公路网,把中国的内地、边疆和沿海联为一体;跟着建立三个国际性的大港口以及更多的商港。然后到了疏浚、开凿运河,治理长江、珠江、黄河等水系,扩建增设一大批沿海沿江城市的商场铺面;资源方面,全方位开采石油、煤、金属矿物质,同时兴建水泥、钢铁、造船、机车造船、等大型工厂,在纺织、食品、建筑等工业上加大发展力度;在农业上,改良农业,推广农业科学技术,鼓励移民垦荒,将国家的土地资源极大程度的利用起来,其内容几乎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行业。孙中山同时在《实业计划》最后的“结论”篇中强调指出:“发展中国工业,不论如何,必须进行。”同时要求发展工业不能照着西方国家的照抄过来,要根据国家的自身情况来确定发展的方向,做到少走弯路。
四、辛亥革命的失败
与此同时,由于民主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孙中山所处的时代,呈现出的是国弱家贫、民怨沸腾、外敌入侵、国门初开、封建皇朝专制制度根基动摇的时代特征。然而,腐朽没落的满清朝庭的统治虽然苟延残喘,但绵延二千多年的封建皇朝根基尚在,让它退出历史舞台决非易事;而且,封建大军袁世凯手持重兵装备精良,背靠帝国主义列强的财政和军事支持,成了孙中山和革命党人难以逾越的障碍;即便是清庭鞭长莫及的南方诸省,也是诸候称王军阀割据,致使革命党人的散兵游勇式的武装起义难成大气候。力量对比过于悬殊,这是旧民主失败的一大客观因素。
但是即使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但是还是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三明主义、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 ,1986年出版
[2]耿云志《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演变》,《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3]高力克《历史与价值的张力——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4]孙中山《建国方略》,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5]郭智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
【关键词】孙中山辛亥革命经济改革民主共和
一、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期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明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总是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
二、孙中山的主要思想及政治功绩
孙中山是中国思想的先行者。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指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只有通过民族革命,才能摆脱满清的民族压迫和帝国主义外来侵略。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是推翻帝国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只有这样才能铲除君主专制制度。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是指废除封建地权,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是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防止资本主义带来的贫富分化和对立,避免出现欧美革命带来的社会弊端。同时孙中山以欧美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一役。”他想以此解决中国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将会出现的严重的财富不均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对立的问题孙中山所指的“民族是中华民族。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它指导名族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三、孙中山经济贡献
不仅在政治上孙中山有极大的贡献,在经济上也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坚持实业救国,致力于变封建农业国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
民国初建,孙中山就提出了经济改革的思想,他认为“今满政府已去,共和政体已成,民族、民权之二大纲已达目的,今后吾人之所急宜进行者,即民生主义。”决心兴办工业,同时指出“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莫要之政策。” 认为在革命成功后,只有先抓经济发展,才使中国从根本上富强起来,在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当天,在同盟会员饯别会上,孙中山就表示:“解职不是不理事,解职以后,尚有比政治紧要的事待着手。”即表示孙中山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上,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富强。
在历经多年醞酿积累、调查研究基础上,孙中山精心绘制了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蓝图——《实业计划》。其主要内容,建立5个铁路网,让铁路遍布全国,然后修建全国的公路网,把中国的内地、边疆和沿海联为一体;跟着建立三个国际性的大港口以及更多的商港。然后到了疏浚、开凿运河,治理长江、珠江、黄河等水系,扩建增设一大批沿海沿江城市的商场铺面;资源方面,全方位开采石油、煤、金属矿物质,同时兴建水泥、钢铁、造船、机车造船、等大型工厂,在纺织、食品、建筑等工业上加大发展力度;在农业上,改良农业,推广农业科学技术,鼓励移民垦荒,将国家的土地资源极大程度的利用起来,其内容几乎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行业。孙中山同时在《实业计划》最后的“结论”篇中强调指出:“发展中国工业,不论如何,必须进行。”同时要求发展工业不能照着西方国家的照抄过来,要根据国家的自身情况来确定发展的方向,做到少走弯路。
四、辛亥革命的失败
与此同时,由于民主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孙中山所处的时代,呈现出的是国弱家贫、民怨沸腾、外敌入侵、国门初开、封建皇朝专制制度根基动摇的时代特征。然而,腐朽没落的满清朝庭的统治虽然苟延残喘,但绵延二千多年的封建皇朝根基尚在,让它退出历史舞台决非易事;而且,封建大军袁世凯手持重兵装备精良,背靠帝国主义列强的财政和军事支持,成了孙中山和革命党人难以逾越的障碍;即便是清庭鞭长莫及的南方诸省,也是诸候称王军阀割据,致使革命党人的散兵游勇式的武装起义难成大气候。力量对比过于悬殊,这是旧民主失败的一大客观因素。
但是即使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但是还是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三明主义、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 ,1986年出版
[2]耿云志《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演变》,《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3]高力克《历史与价值的张力——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4]孙中山《建国方略》,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5]郭智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