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井陉县陉山大道与微新路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针对该交叉口存在的交通问题提出近期与远期优化方案,利用VISSIM进行仿真,并拟以平均延误时间对优化前后的交通运行情况进行对比,证明优化方案的合理可行。
关键词:延误;服务水平;交通仿真
1 项目现状
本项目所研究的对象为井陉县陉山大道与微新路交叉口,该交叉口位于县城东南部,是两条主干道陉山大道与微新路的相交点,这个交叉口是东南部乡镇与县城连接的咽喉部位,除了两主干道再此相交外,还有个别支路也连接于此,因此形成了一个畸形交叉口。但因支路车流较少,多为居民小区进出车辆等,故仿真分析中不做考虑,仅分析仿真两主干道车辆。交叉口俯视图见图1。
通过现场调查得到该交叉口的车流量与信号配时,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通过对交叉口进行仿真,最终输出各种仿真评价指标,其中交叉口延误如表3所示。
2 近期优化方案
针对井陉县陉山大道与微新路交叉口存在的交通问题,提出3种近期优化方案。
2.1 近期優化方案一
近期优化方案是在西南方向(西入口与南入口间)新建一双向2车道道路。分配信号相位,把原T型路口改造为畸形路口。具体的交通渠化如图2所示。
2.2 近期优化方案二
将西进口停车线后移至桥头,将新建路移至桥头位置,使用一组信号灯进行控制,原停车线位置不用信号控制。具体的交通渠化如图3所示。
2.3 近期优化方案三
在西南方向(西入口与南入口间)新建一双向2车道道路,分配信号相位,并在进入路口前将新建路与原南进口支路通过一由南向北方向的单向通行道路(一机动车道、一非机动车道、一人行道)连接起来。在南进口路中心加护栏。具体的交通渠化如图4所示。
3 远期优化方案
针对井陉县陉山大道与微新路交叉口存在的交通问题,提出3种远期优化方案。
3.1 远期优化方案一
将新建路与南入口处支路(均为双向2车道)均由路口处外移一段距离,分别与陉山大道和微新路组成新的交叉口。分三组信号灯控制。具体的交通渠化如图5所示。
3.2 远期优化方案二
将西进口停车线后移至桥头,将新建路移至桥头位置,原停车线位置仍用信号控制,形成一大一小两个相距较近的T型交叉口,采用两组信号灯信控谐调控制。具体的交通渠化如图6所示。
3.3 远期优化方案三
将西进口停车线后移至桥头,将新建路移至桥头位置,原停车线位置仍用信号控制,采用两组信号灯信控谐调控制。并在进入路口前将新建路与原南进口支路通过一由南向北方向的单向通行道路(一机动车道、一非机动车道、一人行道)连接起来。具体的交通渠化如图7所示。
4 优化方案对比
4.1 近期优化方案对比
对近期的3种改造方案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横向对比,对比内容主要是评价结果(延误),并根据总平均延误时间确定方案的服务水平等级,对比结果见表4。
4.2 远期优化方案对比
对远期的3种改造方案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横向对比,对比内容主要是评价结果(延误),并根据总平均延误时间确定方案的服务水平等级。对比结果见表5。
5 结论
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评价结果,近期推荐优化方案三,远期推荐优化方案一,这两种方案均可缓解现状的交通拥堵问题,使该交叉口得到合理改善。
参考文献:
[1]刘博航,安桂江.交通仿真实验教程2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2]裴玉龙,张亚平.道路交通系统仿真[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关键词:延误;服务水平;交通仿真
1 项目现状
本项目所研究的对象为井陉县陉山大道与微新路交叉口,该交叉口位于县城东南部,是两条主干道陉山大道与微新路的相交点,这个交叉口是东南部乡镇与县城连接的咽喉部位,除了两主干道再此相交外,还有个别支路也连接于此,因此形成了一个畸形交叉口。但因支路车流较少,多为居民小区进出车辆等,故仿真分析中不做考虑,仅分析仿真两主干道车辆。交叉口俯视图见图1。
通过现场调查得到该交叉口的车流量与信号配时,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通过对交叉口进行仿真,最终输出各种仿真评价指标,其中交叉口延误如表3所示。
2 近期优化方案
针对井陉县陉山大道与微新路交叉口存在的交通问题,提出3种近期优化方案。
2.1 近期優化方案一
近期优化方案是在西南方向(西入口与南入口间)新建一双向2车道道路。分配信号相位,把原T型路口改造为畸形路口。具体的交通渠化如图2所示。
2.2 近期优化方案二
将西进口停车线后移至桥头,将新建路移至桥头位置,使用一组信号灯进行控制,原停车线位置不用信号控制。具体的交通渠化如图3所示。
2.3 近期优化方案三
在西南方向(西入口与南入口间)新建一双向2车道道路,分配信号相位,并在进入路口前将新建路与原南进口支路通过一由南向北方向的单向通行道路(一机动车道、一非机动车道、一人行道)连接起来。在南进口路中心加护栏。具体的交通渠化如图4所示。
3 远期优化方案
针对井陉县陉山大道与微新路交叉口存在的交通问题,提出3种远期优化方案。
3.1 远期优化方案一
将新建路与南入口处支路(均为双向2车道)均由路口处外移一段距离,分别与陉山大道和微新路组成新的交叉口。分三组信号灯控制。具体的交通渠化如图5所示。
3.2 远期优化方案二
将西进口停车线后移至桥头,将新建路移至桥头位置,原停车线位置仍用信号控制,形成一大一小两个相距较近的T型交叉口,采用两组信号灯信控谐调控制。具体的交通渠化如图6所示。
3.3 远期优化方案三
将西进口停车线后移至桥头,将新建路移至桥头位置,原停车线位置仍用信号控制,采用两组信号灯信控谐调控制。并在进入路口前将新建路与原南进口支路通过一由南向北方向的单向通行道路(一机动车道、一非机动车道、一人行道)连接起来。具体的交通渠化如图7所示。
4 优化方案对比
4.1 近期优化方案对比
对近期的3种改造方案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横向对比,对比内容主要是评价结果(延误),并根据总平均延误时间确定方案的服务水平等级,对比结果见表4。
4.2 远期优化方案对比
对远期的3种改造方案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横向对比,对比内容主要是评价结果(延误),并根据总平均延误时间确定方案的服务水平等级。对比结果见表5。
5 结论
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评价结果,近期推荐优化方案三,远期推荐优化方案一,这两种方案均可缓解现状的交通拥堵问题,使该交叉口得到合理改善。
参考文献:
[1]刘博航,安桂江.交通仿真实验教程2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2]裴玉龙,张亚平.道路交通系统仿真[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