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计算机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热门专业之一。近些年,我国教育部门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方面非常关注,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特点出发,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在计算机课程方面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就业几率,本文基于就业视角对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进行几方面分析。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5-0069-02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市场对高素质计算机人才更加渴求,中专学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很多中专学校也纷纷开始深入研究计算机课程教学,针对市场就业形势,岗位需求,结合中专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学生技能培养,以及教师人力资源队伍建设,为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奠定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中专学校社会地位的提升。
1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概述
职业能力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解决实际问题。以计算机专业学生为力,计算能力、实际技能与知识都是属于他们的职业技能,职业能力与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有直接联系,因此具有鲜明的职业特殊性;方法能力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家庭、职业以及公共生活中的发展机遇、要求等方面做出的解释、判断,并以此为依据对自己职业进行规划的能力。学生独立学习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方法能力的典型代表;社会能力是学生参与社会工作之后,处理社会关系、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以及奉献能力等等,因为具备了这些能力,学生可以更加适应社会生活,更好融入社会群体,最终促进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从定义的角度来看,这三个部分通常是平行表述的,但是在实际的职业活动中,这三个方面的能力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所以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师在进行学生能力培养时,不可将三者分割开来,职业导向下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就业为前提,以提升学生在这三方面的能力为目的,针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教学,必须以市场需求作为前提,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师秉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原则,积极配合当前计算机教学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职业导向的最大特点是服务于学生,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在客观、系统地分析了当前的就业形式之后,教师科学设计的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整合,鼓励学生多操作、多研究,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最终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2目前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必须要坚持职业导向为基础,以当前市场的就业形势为背景,客观看待现阶段计算机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并积极制定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够找到计算机教学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培养出能够真正为社会助于经济建设服务的高素质人才,下面针对中专学校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1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
从目前大部分的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情况来看,教学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合理的情况非常普遍,因为教师没有进行市场调研,并不了解当前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知识,掌握了很多操作技能,但是无用武之地,进入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之后,无法成功完成本职工作,往往会产生一种挫败感,久而久之,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另外,目前还有一部分中专学校在计算机课教材编写上无法与当前的计算机发展速度相匹配,课本内容滞后,也严重制约了当前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2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当前的中专计算机课堂中,教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的问题依旧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在教学中一味的灌输,一味讲解,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计算机课程的操作性、实践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理论知识比重大,实践操作的安排少,并没有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发在第一位,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意识都得不到培养,职业胜任力低下。
2.3中专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中专学校的优势是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强,学生都拥有一技之长,能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市场中知识型人才饱和的今天,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本应该很好,但是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不高,由于以上两个因素导致学生专业素养以及实践能力地下,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大量高职、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占据了就业市场,中专学校的学生就业率很难得到明显提升。
3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
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当前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提升中专学校在社会上地位,满足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3.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分类开展教学
中专学生职业的提升,与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学习心理密切相关。中专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情况复杂,基于就业导向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积极开展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严格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真正做到将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最终提升全体学生计算机综合素养。
比如:在Photoshop中“工作区域的选择”这个知识点上,首先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能力最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最扎实的学生;B组是学习能力一般,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一般的学生;C组是学习能力最差,计算机基础知识最不扎实的学生。 然后教师明确分层教学目标:A层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B层学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使其可以独立思考问题,解决一些问题;C层学生掌握教材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操作技能。
在这一节中,教学内容包括:①掌握矩形选择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色彩范围的使用方法;②工作选区的调整方法;③正确选择使用工作区域的选择方法;④工作区域的选择方法使用技巧。其中①②是C层教学目标,①②③是B层教学目标,①②③④是A层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学设计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教学也紧紧围绕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展开,不仅减少了教学中的干扰因素以及无效的脑力与体力劳动,也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成功体验是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主要因素,在分层教学的作用下,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成功体验,提升了学习效率,也优化了课堂教学时间。
3.2贴近发展需要,结合专业开展教学
职业导向的本质就是与当前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契合,中专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被企业所需要、所认可,这就到达了教学的目的。计算机课程属于一门公共课程,大部分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但是不同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向都不相同,学生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也同,如果教师采用“一锅端”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出现片面性的问题,教学效率但会受到阻碍,还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要紧紧围绕在市场实际需求左右,进行教学设计。学校方面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要积极聘用社会上的优秀的计算机人定期到校讲学,学校教师进入企业学习,“引进来”能够帮助了解到实际工作岗位的种种需求,进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而“走出去”帮助了教师了解实际的岗位需求,使其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结合实际的市场需求和工作情况,有针对的展开教学。
比如:农学专业,教师应该首先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处理相关的数据,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向学生讲解一些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如果是园艺专业,教师则应该从市场的需求入手,首选进行计算机制图、色彩搭配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3.3加强实习实践,融入实践开展教学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显然,我们在课堂上在真实的情景模拟,也只能是“模拟”,毕竟还不是真实的,而学生最终走向社会接触到的则是真实存在的工作环境。因此,我们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除了强调学习其严密的理论之外,还要注意突出情景的运用,那就是通过社会实践来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场景,这对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各学校也应该为此提供相应的平台。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的课余时间,让学生们深入到合作企业之中去,直接观看、观摩计算机在企业运营中的使用。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让学生开展顶岗实习,真正让学生在一线接触到计算机的使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到计算机有什么用处,自己哪里有短处,才能有的放矢的再去学习,这样知识在理论到实践,实践又返回理论的不断相互印证中才能印象深刻。
3.4设置专业化课程,注重教学内容动态化
3.4.1课程设置专业化
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除了要凸显计算机学科的特色外,还应该与学生本专业的特色紧密联系,教师必须要明确一点,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知识并不是为了专门研究计算机技术,而是为了服务与未来的职业,因此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所需要的计算机知识也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后,还要传授他们与职业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以就业为前提,开展计算机专业课程,这样才能够保障每个专业的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都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派上用场。
3.4.2教学内容动态性
作为当今教学体系中的特殊组成部分,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极快,一旦教学内容更新的速度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不相符,教学内容就会出现滞后性,进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下降,因此计算机教学内容必须是动态化的,必须要与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形势保持高度一致,在教材选择上要有针对性,既有深度,又要实用。
4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高度普及与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以及工作效率,市场对于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十分渴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任务也更重,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学校和教师要紧密团结在一起,在克服现阶段存在的各种教学问题基础上,积极引入教学新理念、新方法,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将计算机教学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的,有效提升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率,更好地为社会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焱.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与学习中的研究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2).
[2] 李莉.唐宋格律诗特点与诗词创作断想[J].电子制作,2014(19).
[3] 郭建英,丁学英.大型ERP系统集中部署模式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8).
[4] 陈金娥,王庆红,魏增云,张海容.响应面法优化刺五加中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J].北方园艺,2015(07).
[5] 董芳娟,魏增云,张海容,陈金娥.电磁强化分离植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3).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5-0069-02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市场对高素质计算机人才更加渴求,中专学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很多中专学校也纷纷开始深入研究计算机课程教学,针对市场就业形势,岗位需求,结合中专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学生技能培养,以及教师人力资源队伍建设,为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奠定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中专学校社会地位的提升。
1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概述
职业能力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解决实际问题。以计算机专业学生为力,计算能力、实际技能与知识都是属于他们的职业技能,职业能力与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有直接联系,因此具有鲜明的职业特殊性;方法能力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家庭、职业以及公共生活中的发展机遇、要求等方面做出的解释、判断,并以此为依据对自己职业进行规划的能力。学生独立学习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方法能力的典型代表;社会能力是学生参与社会工作之后,处理社会关系、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以及奉献能力等等,因为具备了这些能力,学生可以更加适应社会生活,更好融入社会群体,最终促进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从定义的角度来看,这三个部分通常是平行表述的,但是在实际的职业活动中,这三个方面的能力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所以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师在进行学生能力培养时,不可将三者分割开来,职业导向下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就业为前提,以提升学生在这三方面的能力为目的,针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教学,必须以市场需求作为前提,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师秉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原则,积极配合当前计算机教学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职业导向的最大特点是服务于学生,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在客观、系统地分析了当前的就业形式之后,教师科学设计的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整合,鼓励学生多操作、多研究,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最终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2目前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必须要坚持职业导向为基础,以当前市场的就业形势为背景,客观看待现阶段计算机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并积极制定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够找到计算机教学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培养出能够真正为社会助于经济建设服务的高素质人才,下面针对中专学校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1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
从目前大部分的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情况来看,教学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合理的情况非常普遍,因为教师没有进行市场调研,并不了解当前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知识,掌握了很多操作技能,但是无用武之地,进入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之后,无法成功完成本职工作,往往会产生一种挫败感,久而久之,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另外,目前还有一部分中专学校在计算机课教材编写上无法与当前的计算机发展速度相匹配,课本内容滞后,也严重制约了当前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2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当前的中专计算机课堂中,教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的问题依旧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在教学中一味的灌输,一味讲解,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计算机课程的操作性、实践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理论知识比重大,实践操作的安排少,并没有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发在第一位,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意识都得不到培养,职业胜任力低下。
2.3中专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中专学校的优势是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强,学生都拥有一技之长,能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市场中知识型人才饱和的今天,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本应该很好,但是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不高,由于以上两个因素导致学生专业素养以及实践能力地下,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大量高职、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占据了就业市场,中专学校的学生就业率很难得到明显提升。
3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
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当前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提升中专学校在社会上地位,满足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3.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分类开展教学
中专学生职业的提升,与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学习心理密切相关。中专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情况复杂,基于就业导向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积极开展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严格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真正做到将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最终提升全体学生计算机综合素养。
比如:在Photoshop中“工作区域的选择”这个知识点上,首先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能力最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最扎实的学生;B组是学习能力一般,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一般的学生;C组是学习能力最差,计算机基础知识最不扎实的学生。 然后教师明确分层教学目标:A层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B层学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使其可以独立思考问题,解决一些问题;C层学生掌握教材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操作技能。
在这一节中,教学内容包括:①掌握矩形选择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色彩范围的使用方法;②工作选区的调整方法;③正确选择使用工作区域的选择方法;④工作区域的选择方法使用技巧。其中①②是C层教学目标,①②③是B层教学目标,①②③④是A层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学设计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教学也紧紧围绕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展开,不仅减少了教学中的干扰因素以及无效的脑力与体力劳动,也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成功体验是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主要因素,在分层教学的作用下,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成功体验,提升了学习效率,也优化了课堂教学时间。
3.2贴近发展需要,结合专业开展教学
职业导向的本质就是与当前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契合,中专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被企业所需要、所认可,这就到达了教学的目的。计算机课程属于一门公共课程,大部分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但是不同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向都不相同,学生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也同,如果教师采用“一锅端”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出现片面性的问题,教学效率但会受到阻碍,还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要紧紧围绕在市场实际需求左右,进行教学设计。学校方面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要积极聘用社会上的优秀的计算机人定期到校讲学,学校教师进入企业学习,“引进来”能够帮助了解到实际工作岗位的种种需求,进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而“走出去”帮助了教师了解实际的岗位需求,使其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结合实际的市场需求和工作情况,有针对的展开教学。
比如:农学专业,教师应该首先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处理相关的数据,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向学生讲解一些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如果是园艺专业,教师则应该从市场的需求入手,首选进行计算机制图、色彩搭配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3.3加强实习实践,融入实践开展教学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显然,我们在课堂上在真实的情景模拟,也只能是“模拟”,毕竟还不是真实的,而学生最终走向社会接触到的则是真实存在的工作环境。因此,我们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除了强调学习其严密的理论之外,还要注意突出情景的运用,那就是通过社会实践来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场景,这对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各学校也应该为此提供相应的平台。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的课余时间,让学生们深入到合作企业之中去,直接观看、观摩计算机在企业运营中的使用。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让学生开展顶岗实习,真正让学生在一线接触到计算机的使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到计算机有什么用处,自己哪里有短处,才能有的放矢的再去学习,这样知识在理论到实践,实践又返回理论的不断相互印证中才能印象深刻。
3.4设置专业化课程,注重教学内容动态化
3.4.1课程设置专业化
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除了要凸显计算机学科的特色外,还应该与学生本专业的特色紧密联系,教师必须要明确一点,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知识并不是为了专门研究计算机技术,而是为了服务与未来的职业,因此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所需要的计算机知识也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后,还要传授他们与职业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以就业为前提,开展计算机专业课程,这样才能够保障每个专业的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都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派上用场。
3.4.2教学内容动态性
作为当今教学体系中的特殊组成部分,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极快,一旦教学内容更新的速度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不相符,教学内容就会出现滞后性,进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下降,因此计算机教学内容必须是动态化的,必须要与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形势保持高度一致,在教材选择上要有针对性,既有深度,又要实用。
4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高度普及与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以及工作效率,市场对于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十分渴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任务也更重,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学校和教师要紧密团结在一起,在克服现阶段存在的各种教学问题基础上,积极引入教学新理念、新方法,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将计算机教学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的,有效提升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率,更好地为社会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焱.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与学习中的研究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2).
[2] 李莉.唐宋格律诗特点与诗词创作断想[J].电子制作,2014(19).
[3] 郭建英,丁学英.大型ERP系统集中部署模式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8).
[4] 陈金娥,王庆红,魏增云,张海容.响应面法优化刺五加中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J].北方园艺,2015(07).
[5] 董芳娟,魏增云,张海容,陈金娥.电磁强化分离植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