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街道是人们生活的空间,街道公共空间是人们互相交流和休憩的重要场所。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街道公共空间也在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对于街道公共空间环境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单纯的物质享受,街道公共空间的核心是人,因此街道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考虑人的感受。
关键词:街道;公共空间;人性化
构成城市形象的要素一般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节点和标志,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是具有主导性的,其他环境构成要素都沿着它布置并且与它相联系。因而,街道在城市中绝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观光游客沿着街道观察了城市,认识了城市,当地的居民习惯性地在街道上活动并感受着街道及其周围环境,商业设置也大都布置于街道两侧。一个城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街道上的景观,街道上的尺度,街道两侧建筑物的体量和风格,色彩各异的广告牌匾和指示标牌,独具特色的绿化,小品,设施,以及街道上穿梭的车流,或漫步或急行的人们,或驻足聊天或看热闹的市民……这些城市街道上的情景往往成为这座城市景观的代表。
1 目前街道环境存在的问题
1.1 街道场所“人性化”的消失
路易斯•康说过“城市始于交流场所的公共开放空间和街道,人际交流时城市的本源”,这体现了大师对于场所感的认同。而在现代工业社会,城市中的传统街道为了适应汽车及它新型交通工具的行驶而逐渐被改造,街道放宽,断面变得复杂,沿街高楼林立,地上地下管线交叉,出现了现代的快速路,立体交叉,地铁等新的形式。人在街道中的地位逐步让位于汽车,摩托车等快速交通工具。而“街道”这个词,也逐渐被“道路”所代替,由于城市人口大量聚集,城市道路上车辆拥挤,交通事故,交通污染日渐严重。
1.2 街道建设缺乏个性
千楼一面,千街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过去人们批评‘方盒子’,今天又不管城市的历史背景,不看城市而整体风貌,又出现了到处模仿欧式建筑的现象,使得街道失去了个性。
1.3 街道景观附属设施的“非人性化”
结合我国许多城市中的道路交通环境现状,仅仅考虑道路交通队路面的基本要求,忽视了街道各种附属设施的建设,如交通标志缺乏系统的精心设计,以及其他提供人使用的各种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正常使用需要。街道照明满足不了交通需要,步行道地面铺装材料耐久性差,施工质量低下,不能满足步行者的行走要求。缺乏为残疾人,老人,推车儿童的妈妈提供方便的无障碍设计。辅助设施严重缺乏,为街道上行人服务的设施,如公共车锁,街路标牌,交通图展示板,公共电话亭即必要的休息空间等严重缺乏,街道设施缺乏系统化,标注化设计,整体性较差,与城市面貌的改善不能同步。
2 城市街道环境的复兴
城市中心区的一个重要措施积极营造以人为中心的环境和空间,以人性化的街道景观增加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的魅力,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吸引力和活力。复兴被认为是新城市主义的重要举措,并把人行系统视为完整的网络,强调其连续性。为了鼓励步行,利用安全步道,商业中心及步行街等组成的人行系统把各个广场连接起来,形成连续的公共空间网络,从而改进城区的现状交通。
3 城市街道空间景观人性化设计
城市街道可分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商业步行和其他步行用道。它们要求都有自己的景观特性。但他们又有许多共性,即方便性,可识别性,可观赏性,安全性,适合性。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3.1 街道绿化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3.1.1 街道绿化的作用
绿化是城市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软质景观,是城市美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街道绿化的基本作用防护作用、交通组织和街道景观三个方面的作用。行道树是街道上最容易让人产生深刻印象的街道特征。行道树能对街道空间进行有效的限定和分割,能有效的改善街道品质,而且设计和实施相对简单。在具体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城市自然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如罗马的许多街道采用松树,佛罗里达的海滨城市多栽植棕榈树,深圳街道上椰榈树则体现南国的风光。隔离绿带在有条件的道路上,应当尽量以绿化的方式解决道路空间,交通组织,人车隔断等功能要求,隔离带易采用草坪、灌木、绿篱相结合的方式。
3.1.2街道绿化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久居都市的人们大都有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要求,街道空间的绿化建设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更多地把自然引入城市,让城市的阳光更亮些、空气更清新些、树木更茂盛些。然而,当前各地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令人焦虑的非人性化的现
象:城市街道越来越宽,绿化越来越少,有的街道上一棵大树都没有。到了夏天,这些街道由于缺少遮阳的树木,街道环境极为恶劣。绿色环境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艺术品得以生长的主要载体。它不仅通过这些公共艺术品来体现,更是凭借城市的一草一木来述说。许多城市都是以其特有的乡土树种、花卉而留给旅游者深刻的印象的。最后绿化对改善局部小气候也有显著的效果。
3.1.3街道铺装的人性化设计
人行道以行人步行舒服、方便为目的,由于场所的要求不同,所使用的表层
材料也有所差别,但防滑性是首要的。
车道铺装则要求所用材料应比人行道使用的材料有更大的抗压强度和耐磨
性,市区的车行道路可以不必保持路面铺装的连续性,可利用凹凸、夹缝、材质
等变化丰富路面铺装效果。
3.1.4 街道座椅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除了那些在一定程度上是为消遣性小坐而设计的基本和辅助座位之外,还要
充分考虑到对歇息性座椅的需要,这些座椅应按照一定的间距布置到城市各处。
因为从体力上来说,大多数人能够或乐意行走的距离是很有限的,对于大多数人
而言,在日常情况下步行四百至五百米的距离是可以接受的,对于儿童、老人和
残疾人来说,合适的步行距离通常要短得多,所以对于人们特别是老年人坐下歇
息的处所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是迫切需要的。创造良好的城市或居住环境的一条
重要经验,就是应按一定间距,比如每隔100m,设置一处合适的歇息场所。
3.1.5 街道信息识别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信息识别设施是为在城市中活动人们确定位置与方向服务的。它包括城市的地图系统、道路标识系统等。道路标识,要使人一看就知这条路上有哪些单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汽车拥有量很多,因为要保护旧城区,所以道路都很狭窄,不过,其交通却能做到井然流畅,做法很多,其中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道路上指路牌很多、并且还很大,而不象我们道路上多的是广告牌、大的也是广告牌。
3.1.6 街道服务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服务设施是为了使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更方便而设置的,主要包括垃圾箱、电话亭、用水器、售货机等。它们的设计首先要满足设计总则,另外还有其他的特别要求。例如电话亭的透风性、挡雨性和私密性要求,电话机放置高度需考虑不同年龄层的使用者的需要;用水器应该选在城市人流密集地带及休息场所;在交通要道节点、人群集中和自动售货机地点附近,要适当设置垃圾箱以保持环境整洁、卫生,设置的垃圾箱位置与距離适当,便于市民使用,垃圾箱的机能应是简便的,特别在开启盖子设计方面应注意便利性、易操作性。
3.1.7 街道装饰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街道装饰设施主要包括雕塑、小品等以供人观赏为主要目的的公共设施,它是赋予街道空间环境以生气的工具,是构成空间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文化的表现形式。成涛主编的《城市环境艺术》中,把雕塑称作是“空间的变形虫”,它既可通过自身形体的扩充填补空间的空洞,又可通过自身的压缩、镂空来包容空间,增加空间的深度。按照环境张力的理论,要使一个地方的环境张力平衡,可通过调和与对比的方法,街道观赏性设施可以在街道的空间塑造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4 结语
生活的艺术是一种技巧,而艺术的生活则是一种境界。城市公共生活应该是
优美、惬意的环境所创造的。“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物质和心理实践及付出大量沉重的代价后呼喊出的最强音,已经成为我们当今和未来社会发展的价值基石,也必然应该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所信奉的基本原则。在未来景观设计的发展中,人性化势必受到更广泛的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环境心理学的进一步研究,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将会渗入到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部中。
关键词:街道;公共空间;人性化
构成城市形象的要素一般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节点和标志,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是具有主导性的,其他环境构成要素都沿着它布置并且与它相联系。因而,街道在城市中绝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观光游客沿着街道观察了城市,认识了城市,当地的居民习惯性地在街道上活动并感受着街道及其周围环境,商业设置也大都布置于街道两侧。一个城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街道上的景观,街道上的尺度,街道两侧建筑物的体量和风格,色彩各异的广告牌匾和指示标牌,独具特色的绿化,小品,设施,以及街道上穿梭的车流,或漫步或急行的人们,或驻足聊天或看热闹的市民……这些城市街道上的情景往往成为这座城市景观的代表。
1 目前街道环境存在的问题
1.1 街道场所“人性化”的消失
路易斯•康说过“城市始于交流场所的公共开放空间和街道,人际交流时城市的本源”,这体现了大师对于场所感的认同。而在现代工业社会,城市中的传统街道为了适应汽车及它新型交通工具的行驶而逐渐被改造,街道放宽,断面变得复杂,沿街高楼林立,地上地下管线交叉,出现了现代的快速路,立体交叉,地铁等新的形式。人在街道中的地位逐步让位于汽车,摩托车等快速交通工具。而“街道”这个词,也逐渐被“道路”所代替,由于城市人口大量聚集,城市道路上车辆拥挤,交通事故,交通污染日渐严重。
1.2 街道建设缺乏个性
千楼一面,千街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过去人们批评‘方盒子’,今天又不管城市的历史背景,不看城市而整体风貌,又出现了到处模仿欧式建筑的现象,使得街道失去了个性。
1.3 街道景观附属设施的“非人性化”
结合我国许多城市中的道路交通环境现状,仅仅考虑道路交通队路面的基本要求,忽视了街道各种附属设施的建设,如交通标志缺乏系统的精心设计,以及其他提供人使用的各种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正常使用需要。街道照明满足不了交通需要,步行道地面铺装材料耐久性差,施工质量低下,不能满足步行者的行走要求。缺乏为残疾人,老人,推车儿童的妈妈提供方便的无障碍设计。辅助设施严重缺乏,为街道上行人服务的设施,如公共车锁,街路标牌,交通图展示板,公共电话亭即必要的休息空间等严重缺乏,街道设施缺乏系统化,标注化设计,整体性较差,与城市面貌的改善不能同步。
2 城市街道环境的复兴
城市中心区的一个重要措施积极营造以人为中心的环境和空间,以人性化的街道景观增加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的魅力,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吸引力和活力。复兴被认为是新城市主义的重要举措,并把人行系统视为完整的网络,强调其连续性。为了鼓励步行,利用安全步道,商业中心及步行街等组成的人行系统把各个广场连接起来,形成连续的公共空间网络,从而改进城区的现状交通。
3 城市街道空间景观人性化设计
城市街道可分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商业步行和其他步行用道。它们要求都有自己的景观特性。但他们又有许多共性,即方便性,可识别性,可观赏性,安全性,适合性。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3.1 街道绿化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3.1.1 街道绿化的作用
绿化是城市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软质景观,是城市美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街道绿化的基本作用防护作用、交通组织和街道景观三个方面的作用。行道树是街道上最容易让人产生深刻印象的街道特征。行道树能对街道空间进行有效的限定和分割,能有效的改善街道品质,而且设计和实施相对简单。在具体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城市自然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如罗马的许多街道采用松树,佛罗里达的海滨城市多栽植棕榈树,深圳街道上椰榈树则体现南国的风光。隔离绿带在有条件的道路上,应当尽量以绿化的方式解决道路空间,交通组织,人车隔断等功能要求,隔离带易采用草坪、灌木、绿篱相结合的方式。
3.1.2街道绿化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久居都市的人们大都有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要求,街道空间的绿化建设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更多地把自然引入城市,让城市的阳光更亮些、空气更清新些、树木更茂盛些。然而,当前各地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令人焦虑的非人性化的现
象:城市街道越来越宽,绿化越来越少,有的街道上一棵大树都没有。到了夏天,这些街道由于缺少遮阳的树木,街道环境极为恶劣。绿色环境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艺术品得以生长的主要载体。它不仅通过这些公共艺术品来体现,更是凭借城市的一草一木来述说。许多城市都是以其特有的乡土树种、花卉而留给旅游者深刻的印象的。最后绿化对改善局部小气候也有显著的效果。
3.1.3街道铺装的人性化设计
人行道以行人步行舒服、方便为目的,由于场所的要求不同,所使用的表层
材料也有所差别,但防滑性是首要的。
车道铺装则要求所用材料应比人行道使用的材料有更大的抗压强度和耐磨
性,市区的车行道路可以不必保持路面铺装的连续性,可利用凹凸、夹缝、材质
等变化丰富路面铺装效果。
3.1.4 街道座椅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除了那些在一定程度上是为消遣性小坐而设计的基本和辅助座位之外,还要
充分考虑到对歇息性座椅的需要,这些座椅应按照一定的间距布置到城市各处。
因为从体力上来说,大多数人能够或乐意行走的距离是很有限的,对于大多数人
而言,在日常情况下步行四百至五百米的距离是可以接受的,对于儿童、老人和
残疾人来说,合适的步行距离通常要短得多,所以对于人们特别是老年人坐下歇
息的处所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是迫切需要的。创造良好的城市或居住环境的一条
重要经验,就是应按一定间距,比如每隔100m,设置一处合适的歇息场所。
3.1.5 街道信息识别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信息识别设施是为在城市中活动人们确定位置与方向服务的。它包括城市的地图系统、道路标识系统等。道路标识,要使人一看就知这条路上有哪些单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汽车拥有量很多,因为要保护旧城区,所以道路都很狭窄,不过,其交通却能做到井然流畅,做法很多,其中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道路上指路牌很多、并且还很大,而不象我们道路上多的是广告牌、大的也是广告牌。
3.1.6 街道服务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服务设施是为了使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更方便而设置的,主要包括垃圾箱、电话亭、用水器、售货机等。它们的设计首先要满足设计总则,另外还有其他的特别要求。例如电话亭的透风性、挡雨性和私密性要求,电话机放置高度需考虑不同年龄层的使用者的需要;用水器应该选在城市人流密集地带及休息场所;在交通要道节点、人群集中和自动售货机地点附近,要适当设置垃圾箱以保持环境整洁、卫生,设置的垃圾箱位置与距離适当,便于市民使用,垃圾箱的机能应是简便的,特别在开启盖子设计方面应注意便利性、易操作性。
3.1.7 街道装饰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街道装饰设施主要包括雕塑、小品等以供人观赏为主要目的的公共设施,它是赋予街道空间环境以生气的工具,是构成空间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文化的表现形式。成涛主编的《城市环境艺术》中,把雕塑称作是“空间的变形虫”,它既可通过自身形体的扩充填补空间的空洞,又可通过自身的压缩、镂空来包容空间,增加空间的深度。按照环境张力的理论,要使一个地方的环境张力平衡,可通过调和与对比的方法,街道观赏性设施可以在街道的空间塑造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4 结语
生活的艺术是一种技巧,而艺术的生活则是一种境界。城市公共生活应该是
优美、惬意的环境所创造的。“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物质和心理实践及付出大量沉重的代价后呼喊出的最强音,已经成为我们当今和未来社会发展的价值基石,也必然应该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所信奉的基本原则。在未来景观设计的发展中,人性化势必受到更广泛的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环境心理学的进一步研究,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将会渗入到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