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所必需的综合能力,为此《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学理念。语言来源于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依托生活中的语文元素,在日常生活中追寻语言的奥秘。因此,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案例来探究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验)》中明确提出了小学教学“自由度”的要求,这意味着学习的内容需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并且学习的过程也需要更加生活化。这种教学理念应用于基础教育是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能够使学生直观化地接受新的事物,开阔视野。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将其融入生活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从而奠定了素质教学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生活化主要是指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式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情景教学法,将语文知识放于生活情景中,教学过程中烘托民主化氛围,从而达到生活与教学的高度统一。从国外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国内学者陶行知的“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都可以看出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语言来源于生活,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重视生活教学。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具有形象化的思维特点。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来进行基础知识传授,学生不能够真正理解其含义。因此,在小学语文中进行生活化教学有其必要性。
二、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工具性以及实践性的特点。小学语文的基础性是由学科地位所决定的,学生在接受教育的一是就应该进行语文教学,这是我们民族语言以及民族文化传递的重要阶梯,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文性是小学语文的内容所决定的,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主要遵循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德育元素,对学生人文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工具性是由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所决定,语言是社会文明的载体,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具有工具性作用;实践性是由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所决定,小学语文是实际生活内容的集合,因此必须通过实践进行教学。
三、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思路与应用
(一)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很多的生活内容,将教学知识置于生活情境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能够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达到“模仿—创造—迁移”的效果。例如,学生迟到,冒失推门的行为屡见不鲜。在讲解《游园不值》时,恰巧有一位迟到的学生推门而入。因此,我对“小扣柴扉久不开”中“小扣”这一词进行了重点解读。首先,询问学生什么是“小扣”?为什么“小扣”而不是直接推门而入?友人迟迟不开门时,诗人为什么依旧“小扣”?然后学生们回答了“小扣”是一种礼貌式行为。我又让迟到学生旁边的同学对“小扣”一词进行解释,并轻轻拍了拍迟到的学生,使他能够领悟到自己不当的行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们既能够理解古诗的含义,也了解了自己平时行为的不当之处,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挖掘生活化教学内容
将语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生活化”转换,能够构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通过情感迁移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应该尽量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有关于阮恒担心自己输血后却救不活小姑娘的情景,学生对这种情感经历较少,不能够真正理解这种感情。因此,我就会问类似经验的相关问题:“同学们平时害怕打针吗?你们为什么害怕啊?”然后,学生们回答:“害怕,因为疼。”再将学生这种情感迁移到课文中,学生们就能够理解阮恒在献血时的不安与恐惧感,从而为她这种奉献精神感到敬佩。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虽少,但是所包含的潜在价值却是巨大的,这需要教师细心地挖掘,并能够迁移到学生的认知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内容的价值。
(三)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语文知识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实践性的操作符合小学语文的教学理念,能够验证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例如,在讲解《一粒种子》后,我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实践性的操作,并且布置学生“种植向日葵”的课后作业,学生们需要按照课上所学的知识进行种植,并对向日葵的生长情况进行记录。如果在种植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自己查找有关的信息资料解决。学科间都是互相联系的,小学语文知识也不例外。生物学、社会科学、思想品德的元素都能够在语文教材中挖掘,通过向日葵的种植,学生联系生物学的有关知识,使语文知识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这种实践性的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生活中探求语文元素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一方面,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另一方面,将语文教学置于生活情景中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因此,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王丹丹.浅论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34).
[2]马君诚.扎根生活,享受语文——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语文建设,2014(14).
[3]郑静.让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比翼齐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验)》中明确提出了小学教学“自由度”的要求,这意味着学习的内容需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并且学习的过程也需要更加生活化。这种教学理念应用于基础教育是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能够使学生直观化地接受新的事物,开阔视野。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将其融入生活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从而奠定了素质教学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生活化主要是指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式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情景教学法,将语文知识放于生活情景中,教学过程中烘托民主化氛围,从而达到生活与教学的高度统一。从国外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国内学者陶行知的“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都可以看出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语言来源于生活,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重视生活教学。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具有形象化的思维特点。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来进行基础知识传授,学生不能够真正理解其含义。因此,在小学语文中进行生活化教学有其必要性。
二、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工具性以及实践性的特点。小学语文的基础性是由学科地位所决定的,学生在接受教育的一是就应该进行语文教学,这是我们民族语言以及民族文化传递的重要阶梯,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文性是小学语文的内容所决定的,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主要遵循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德育元素,对学生人文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工具性是由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所决定,语言是社会文明的载体,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具有工具性作用;实践性是由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所决定,小学语文是实际生活内容的集合,因此必须通过实践进行教学。
三、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思路与应用
(一)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很多的生活内容,将教学知识置于生活情境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能够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达到“模仿—创造—迁移”的效果。例如,学生迟到,冒失推门的行为屡见不鲜。在讲解《游园不值》时,恰巧有一位迟到的学生推门而入。因此,我对“小扣柴扉久不开”中“小扣”这一词进行了重点解读。首先,询问学生什么是“小扣”?为什么“小扣”而不是直接推门而入?友人迟迟不开门时,诗人为什么依旧“小扣”?然后学生们回答了“小扣”是一种礼貌式行为。我又让迟到学生旁边的同学对“小扣”一词进行解释,并轻轻拍了拍迟到的学生,使他能够领悟到自己不当的行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们既能够理解古诗的含义,也了解了自己平时行为的不当之处,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挖掘生活化教学内容
将语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生活化”转换,能够构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通过情感迁移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应该尽量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有关于阮恒担心自己输血后却救不活小姑娘的情景,学生对这种情感经历较少,不能够真正理解这种感情。因此,我就会问类似经验的相关问题:“同学们平时害怕打针吗?你们为什么害怕啊?”然后,学生们回答:“害怕,因为疼。”再将学生这种情感迁移到课文中,学生们就能够理解阮恒在献血时的不安与恐惧感,从而为她这种奉献精神感到敬佩。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虽少,但是所包含的潜在价值却是巨大的,这需要教师细心地挖掘,并能够迁移到学生的认知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内容的价值。
(三)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语文知识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实践性的操作符合小学语文的教学理念,能够验证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例如,在讲解《一粒种子》后,我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实践性的操作,并且布置学生“种植向日葵”的课后作业,学生们需要按照课上所学的知识进行种植,并对向日葵的生长情况进行记录。如果在种植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自己查找有关的信息资料解决。学科间都是互相联系的,小学语文知识也不例外。生物学、社会科学、思想品德的元素都能够在语文教材中挖掘,通过向日葵的种植,学生联系生物学的有关知识,使语文知识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这种实践性的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生活中探求语文元素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一方面,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另一方面,将语文教学置于生活情景中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因此,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王丹丹.浅论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34).
[2]马君诚.扎根生活,享受语文——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语文建设,2014(14).
[3]郑静.让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比翼齐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