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座之间也有讨论,结果却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只有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条件。
关键词:语文 课堂 互动 质量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座之间也有讨论,结果却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只有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条件。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信息时,要把握好四个维度:
一、要恰当地体现出教材所传递的信息
一篇文章所包容的信息是繁多的,在教学中,我们要传递多少信息?要传递什么样的信息?要以什么样的信息传
递为主?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了然于心。例如,引导初中学生学习《统筹方法》这篇说明文时,师生交流的重点应该是引导中学生如何运用这个原理去学习去生活,而不必拘泥于对这篇文章所代表的事理性说明文文体的分析。因为,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个例子,对一个初三学生来讲,它本身的内容比它所代表的事理性说明文知识更有意义。
二、要重视以单元为单位编排的语文知识
重视以字、词、句、语法、修辞、逻辑、写作规则、语言运用规律与技巧为内容的陈述性知识。基础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基础性的,所以,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予以重视是我们的分内之事,而且还要把分散在每一课的知识点放在单元知识的背景中来突显,这样建构的知识就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我们反对那种架空陈述性知识的所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做法,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在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过程中实现的,学生不具备系统的陈述性知识,就无从向程序性知识转化,没有这个转化过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例如,引导高一学生鉴赏王昌龄的绝句《出塞》,要学生讨论“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所用的互文修辞手法的创新价值,就必须先使学生掌握互文的有关知识,形成相关的认知结构。
三、要基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实然状态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对某篇文章、某个知识点理解的实然状态,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活动,才能找准下一步行动的依据。现代教学理论越来越重视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只有建立在学生起点能力之上的双边交流活动才是有效的。有位高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时,发现学生对朱先生在景物描写中渗透的感情有不同的看法,于是就组织了一堂讨论课,试图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和独创性阅读的能力。学生讨论非常激烈,并且还颇有深度,结果形成了四种有代表性的观点(①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②淡淡的哀愁,③浓浓的哀愁,④对家庭生活的失望),并且基本上能自圆其说。这位教师肯定了学生创造性的思考,也谈了自己的见解,还介绍了有关的资料,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深入探究。
四、要尽可能地触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不是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前提。基础教育的性质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又以创新思维为标志,创新思维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为他们灵感的闪动创设机会。例如,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时说,司马迁是以肯定的态度来写信陵君的,在许多史料和文学作品中也看到,人们对“战国四君子”是赞扬和歌颂的。同学们认同这些态度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有一位同学说:“……第一,信陵君的行为是恶劣的,这种行径的本质意味着为了个人的亲情和所谓的‘信义’可以置对国君对国家的忠诚于不顾。第二,信陵君盗取绝密级的国君兵符,杀害顶尖级的军队领袖,给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实乃千古罪人也!对这样的人还要肯定和歌颂,其导向的负面影响真是不可思议。第三,应该讲,司马迁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学者,而他对信陵君的态度似乎与他的‘忠君爱民’的儒家信仰自相矛盾……”教师的巧妙点拨,引出了学生如此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而且,学生的这种见解和思考又激发了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思考。所以说,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经常性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建构高质量的师生互动的关键。
综合以上的分析,要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在把握好双边活动的四个维度的基础上,既要设置高水平的问题,又要不断地搭建“脚手架”,创设“最近发展区”。
关键词:语文 课堂 互动 质量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座之间也有讨论,结果却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只有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条件。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信息时,要把握好四个维度:
一、要恰当地体现出教材所传递的信息
一篇文章所包容的信息是繁多的,在教学中,我们要传递多少信息?要传递什么样的信息?要以什么样的信息传
递为主?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了然于心。例如,引导初中学生学习《统筹方法》这篇说明文时,师生交流的重点应该是引导中学生如何运用这个原理去学习去生活,而不必拘泥于对这篇文章所代表的事理性说明文文体的分析。因为,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个例子,对一个初三学生来讲,它本身的内容比它所代表的事理性说明文知识更有意义。
二、要重视以单元为单位编排的语文知识
重视以字、词、句、语法、修辞、逻辑、写作规则、语言运用规律与技巧为内容的陈述性知识。基础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基础性的,所以,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予以重视是我们的分内之事,而且还要把分散在每一课的知识点放在单元知识的背景中来突显,这样建构的知识就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我们反对那种架空陈述性知识的所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做法,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在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过程中实现的,学生不具备系统的陈述性知识,就无从向程序性知识转化,没有这个转化过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例如,引导高一学生鉴赏王昌龄的绝句《出塞》,要学生讨论“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所用的互文修辞手法的创新价值,就必须先使学生掌握互文的有关知识,形成相关的认知结构。
三、要基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实然状态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对某篇文章、某个知识点理解的实然状态,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活动,才能找准下一步行动的依据。现代教学理论越来越重视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只有建立在学生起点能力之上的双边交流活动才是有效的。有位高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时,发现学生对朱先生在景物描写中渗透的感情有不同的看法,于是就组织了一堂讨论课,试图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和独创性阅读的能力。学生讨论非常激烈,并且还颇有深度,结果形成了四种有代表性的观点(①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②淡淡的哀愁,③浓浓的哀愁,④对家庭生活的失望),并且基本上能自圆其说。这位教师肯定了学生创造性的思考,也谈了自己的见解,还介绍了有关的资料,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深入探究。
四、要尽可能地触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不是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前提。基础教育的性质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又以创新思维为标志,创新思维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为他们灵感的闪动创设机会。例如,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时说,司马迁是以肯定的态度来写信陵君的,在许多史料和文学作品中也看到,人们对“战国四君子”是赞扬和歌颂的。同学们认同这些态度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有一位同学说:“……第一,信陵君的行为是恶劣的,这种行径的本质意味着为了个人的亲情和所谓的‘信义’可以置对国君对国家的忠诚于不顾。第二,信陵君盗取绝密级的国君兵符,杀害顶尖级的军队领袖,给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实乃千古罪人也!对这样的人还要肯定和歌颂,其导向的负面影响真是不可思议。第三,应该讲,司马迁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学者,而他对信陵君的态度似乎与他的‘忠君爱民’的儒家信仰自相矛盾……”教师的巧妙点拨,引出了学生如此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而且,学生的这种见解和思考又激发了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思考。所以说,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经常性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建构高质量的师生互动的关键。
综合以上的分析,要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在把握好双边活动的四个维度的基础上,既要设置高水平的问题,又要不断地搭建“脚手架”,创设“最近发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