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令人担忧,环境危机已经成为现今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问题。而作为一名生物老师,我们如何立足本质为改善环境做一些事,除了从自己做起,就是如何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关键词:环境 环境问题 环保 环保意识
我们的《生物课程标准》倡导“人与生物圈”的课程理念和课程主线,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今环境形势不谋而合。而如何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挖掘教材内容,培养环保意识
新的生物教材一改以往繁、难、偏、旧的面孔,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下以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分别串起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与环境、动物的运动与行为、生物圈中的人、健康的生活等十个单元内容。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环境保护的内容穿插于各个单元环节中,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供了全面的参考。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来实现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1、系统讲述课本知识,树立学生环保意识
课本中有许多关于环保方面的知识,但较分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时,能将这些知识连成一体,使学生形成整体的环保意识。首先,通过生物和生物圈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人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如讲“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这一内容时,先阐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再联系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人与生物之间、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次,在介绍“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这一内容时,使学生认识到要进行环境保护,不仅要防止环境污染,还要在此基础上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增强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
2、介绍现状,使学生产生危机感
在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特别是我国的环境现状。例如:工业上"三废"的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已成为破坏环境的主要原因。
1)天空中的杀手锏——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烧煤,发电厂等排出二氧化硫所致。酸雨能使江,河,湖泊水质酸化,造成鱼虾死亡和灭绝,在陆地上,酸雨使土壤酸化,造成森林大片枯死,农作物绝收,并危害人的健康。
2)臭氧层的破坏。据载近年来南极上空出现直径上千公里的臭氧层洞。当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后,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将增加,引起人们的各种疾病,并影响了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3)温室效应出现。使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由二氧化碳及其它一些诸如臭氧,二氧化氮,甲烷等气体所引起的。而这些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是量燃烧和毁坏森林所致。气候的变暖将给人类及众多生物带来无限的灾难。其它诸如海洋污染,水资源告急等众多的生态环境恶化,无不在急切的警告世人,生态的灾难并非危言耸听,人类若不及早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生物界面临的灭顶之灾将是指日可待!近年来,在太平洋沿域发生厄尔尼诺现象,而使自然界产生飓风,海啸,洪涝灾害等,使人类面临这一场严峻的生死考验,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无不预示着当今生态问题潜伏着的巨大危机 ,让学生明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加学生的环境危机感与忧患意识,也激发了他们为治理环境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3、以历史为鉴,明确环保重要意义
历史上有许多由环境引起的重大灾害事件,如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水俣病,就是当地居民长期食用富含汞的鱼虾造成的。黄河出现断流,原因是源头气候发生了变化,而且人为破坏等综合因素引起了草场退化,蓄水力降低。1998年,我国长江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于长江上游森林被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等原因。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了人口、粮食、资源、能源和环境五大危机,而各种危机的解决均与生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目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危机感教育则利用教育平台,有意识地设计一定的环境来展示危机,促使学生产生危机意识。比如在“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这一节教学过程中可穿插一些重大的污染事件:①1930年12月,粉尘引起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伤几千人,死亡60多人;②1943年5月,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死亡约400多人;③1953年,汞中毒引起的水俣事件使10000多人受害,死亡60多人;④1955年~1972年,镉中毒引起的富山骨痛病,居民出现关节痛、神经痛、全身骨痛,最后骨骼软化萎缩直至死亡;⑤1968年3月,日本北九洲爱知县米糠油中毒,患者13000多人,死亡16人;还有铅污染等,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就在身边,从而认识到污染环境就是在无意识地吸毒。另外,在投影屏上可打上赤潮、酸雨、溫室效应、淡水短缺、水土流失等各危机画面,从视觉上加强学生的印象。在直观教育的同时,可以再深入一步,设计一些有关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比如:酸雨的成因、如何预防酸雨等。通过介绍这一系列的重大环境灾害,使学生进一步重视环境问题。
4、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加强环保意识的培养
在学生以明确环境恶化已危及人类的生存,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必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道理以后,向学生介绍我国政府为保护环境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如《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结合教学内容,认真宣讲这些法律法规,并指导学生联系实际开展讨论,培养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二、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在学生牢牢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去实践,例如,我在讲“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节时,引导学生分析痰是怎样产生的,再提问:“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通过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讲究个人卫生,保护环境。再如,在讲“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时,引导学生分析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展的“剿灭麻雀”的运动以及重庆遇罕见蝗灾急需5000条蛇、2万只麻雀、20万只青蛙的事例,使学生明白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特别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否则会破坏生态平衡,同时也改掉一些同学吃青蛙,爱打鸟等不良习惯。
总而言之,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决得了的,它需要全人类都来关注。作为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寓环境教育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为我国乃至全球环境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巩江:在生物学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生物学教学2004年第6期
2、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网络资源
关键词:环境 环境问题 环保 环保意识
我们的《生物课程标准》倡导“人与生物圈”的课程理念和课程主线,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今环境形势不谋而合。而如何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挖掘教材内容,培养环保意识
新的生物教材一改以往繁、难、偏、旧的面孔,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下以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分别串起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与环境、动物的运动与行为、生物圈中的人、健康的生活等十个单元内容。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环境保护的内容穿插于各个单元环节中,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供了全面的参考。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来实现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1、系统讲述课本知识,树立学生环保意识
课本中有许多关于环保方面的知识,但较分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时,能将这些知识连成一体,使学生形成整体的环保意识。首先,通过生物和生物圈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人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如讲“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这一内容时,先阐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再联系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人与生物之间、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次,在介绍“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这一内容时,使学生认识到要进行环境保护,不仅要防止环境污染,还要在此基础上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增强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
2、介绍现状,使学生产生危机感
在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特别是我国的环境现状。例如:工业上"三废"的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已成为破坏环境的主要原因。
1)天空中的杀手锏——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烧煤,发电厂等排出二氧化硫所致。酸雨能使江,河,湖泊水质酸化,造成鱼虾死亡和灭绝,在陆地上,酸雨使土壤酸化,造成森林大片枯死,农作物绝收,并危害人的健康。
2)臭氧层的破坏。据载近年来南极上空出现直径上千公里的臭氧层洞。当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后,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将增加,引起人们的各种疾病,并影响了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3)温室效应出现。使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由二氧化碳及其它一些诸如臭氧,二氧化氮,甲烷等气体所引起的。而这些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是量燃烧和毁坏森林所致。气候的变暖将给人类及众多生物带来无限的灾难。其它诸如海洋污染,水资源告急等众多的生态环境恶化,无不在急切的警告世人,生态的灾难并非危言耸听,人类若不及早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生物界面临的灭顶之灾将是指日可待!近年来,在太平洋沿域发生厄尔尼诺现象,而使自然界产生飓风,海啸,洪涝灾害等,使人类面临这一场严峻的生死考验,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无不预示着当今生态问题潜伏着的巨大危机 ,让学生明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加学生的环境危机感与忧患意识,也激发了他们为治理环境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3、以历史为鉴,明确环保重要意义
历史上有许多由环境引起的重大灾害事件,如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水俣病,就是当地居民长期食用富含汞的鱼虾造成的。黄河出现断流,原因是源头气候发生了变化,而且人为破坏等综合因素引起了草场退化,蓄水力降低。1998年,我国长江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于长江上游森林被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等原因。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了人口、粮食、资源、能源和环境五大危机,而各种危机的解决均与生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目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危机感教育则利用教育平台,有意识地设计一定的环境来展示危机,促使学生产生危机意识。比如在“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这一节教学过程中可穿插一些重大的污染事件:①1930年12月,粉尘引起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伤几千人,死亡60多人;②1943年5月,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死亡约400多人;③1953年,汞中毒引起的水俣事件使10000多人受害,死亡60多人;④1955年~1972年,镉中毒引起的富山骨痛病,居民出现关节痛、神经痛、全身骨痛,最后骨骼软化萎缩直至死亡;⑤1968年3月,日本北九洲爱知县米糠油中毒,患者13000多人,死亡16人;还有铅污染等,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就在身边,从而认识到污染环境就是在无意识地吸毒。另外,在投影屏上可打上赤潮、酸雨、溫室效应、淡水短缺、水土流失等各危机画面,从视觉上加强学生的印象。在直观教育的同时,可以再深入一步,设计一些有关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比如:酸雨的成因、如何预防酸雨等。通过介绍这一系列的重大环境灾害,使学生进一步重视环境问题。
4、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加强环保意识的培养
在学生以明确环境恶化已危及人类的生存,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必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道理以后,向学生介绍我国政府为保护环境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如《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结合教学内容,认真宣讲这些法律法规,并指导学生联系实际开展讨论,培养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二、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在学生牢牢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去实践,例如,我在讲“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节时,引导学生分析痰是怎样产生的,再提问:“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通过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讲究个人卫生,保护环境。再如,在讲“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时,引导学生分析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展的“剿灭麻雀”的运动以及重庆遇罕见蝗灾急需5000条蛇、2万只麻雀、20万只青蛙的事例,使学生明白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特别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否则会破坏生态平衡,同时也改掉一些同学吃青蛙,爱打鸟等不良习惯。
总而言之,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决得了的,它需要全人类都来关注。作为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寓环境教育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为我国乃至全球环境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巩江:在生物学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生物学教学2004年第6期
2、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