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积极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与社会互动互联、开放合作,共同推进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通过建立学校、学院、社会实践基地的长效合作机制,建立学校美育与思政工作的部门协调机制,形成党支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的育人合力,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从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一重要论述为高校美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长期以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高度重视美育工作,扎根新时代新生活,遵循大学生美育特点,突出周恩来精神的内核,充分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中的美育资源,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将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近年,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推进思政教育改革,广大思政工作者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引导广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做社会主义时代新人。作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师范院校,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坚持把“传承周恩来精神,立高尚师德,育时代新人”作为初心使命,依托学校的思政学科优势,遵循美育的特點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坚持全校一盘棋,拓展美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校园文化特色和师范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结合话剧等创新艺术形式,构建校内校外、课上课下协同机制。学校通过课堂教学、校内文化活动及校外社会实践等多渠道、多途径的有机衔接,全面打造美育思政协同育人环境,努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体系,从而引导大学生完善人格修养、陶冶道德情操、厚植民族情感,增强他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将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学校积极整合各类美育资源,推进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推动学校美育工作的整体发展。
(一)依托党建引领,奏响美育思政主旋律
学校依托基层党支部,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形式,传承周恩来精神。学校按照党组织学习计划,通过党员集中组织学习、个人自觉学习、教育现场学习、讨论交流学习等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周恩来同志订立的《十条家规》和《我的修养要则》,利用“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支部线上学习,观看专题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等,用艺术的表达形式浸润党员的思想灵魂。
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学校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宣讲和红色文化调研的专业优势,指定学院专业教授、副教授分组指导学生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邀请南京大学口述史专家参与指导,从方法论角度为实践团队开展红色文化走访调研提供支持。通过走访周恩来纪念馆等红色革命基地,学生党员在实践过程中整理红色革命故事,担任青春宣讲员,制作音频节目,以此提升主题党日活动内涵。学校引导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接受文化洗礼,把学习周恩来精神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履行新时代新使命结合起来,推动党员干部锤炼坚强党性。学生党员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深刻感悟周恩来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的赤诚之心,深深地被周恩来同志克己奉公、甘于奉献、不求索取的人格魅力震撼,既强化了意识,坚定了信念,又净化了灵魂,振奋了精神。
(二)依托课堂教学,形成美育思政主阵地
2020年,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仁雷为全体新生讲授新学期的“书记第一课”。他以“学习伟人周恩来,砥砺奋进新时代”为主题,与新生一起追寻伟人周恩来的足迹,探索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轨迹。他要求学生学习周恩来精神涵养志气,早日确立教育报国的理想信念,立志担当“为民族复兴育时代新人”的责任使命;学习周恩来精神涵养正气,保持阳光心态和昂扬气概,涵养厚德载物、光明磊落、正气凛然的道德情操;学习周恩来精神涵养才气,积累扎实学识,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跟上“学为人师”的时代要求;学习周恩来精神涵养仁气,怀有一颗仁爱之心、乐学善教,努力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成长为充满爱心的好教师。
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在提升教育对象的思想认知、引领正确价值选择、凝聚道德情感共识、规范良好道德行为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功能。高校将美育积极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寓美于情、寓情于教、寓教于乐,可以产生强大的教育功能和持久的吸引力。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思政课教师以课堂教学和开设讲座的方式,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此外,学校还将课堂思政融入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突出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德育功能,使学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真正入耳、入脑、入心,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依托社会共建,开创美育思政新平台
学校积极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与社会互动互联、开放合作,推进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学校邀请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局长、全国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副会长张谨给学生讲述《周恩来的大局观》,通过视频播放和现场讲解呈现周恩来躬行实践、旗帜鲜明、奋不顾身、豁达无私、砺节奉公的高尚情操,引导学生要以周恩来为楷模,不负历史重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周恩来的思想、理念弘扬传承,深入践行。此外,学校还与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等红色革命基地共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周恩来纪念馆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瞻仰一件件沉甸甸的历史遗物、观看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聆听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感受周恩来不畏艰难为民族复兴奋斗的勇气,学习周恩来自幼树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远大抱负,使学生以周恩来为楷模,弘扬传承并深入践行周恩来的思想、理念。 (四)依托话剧创排,搭建美育思政新舞台
学校长期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创造,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入社会。同时,学校寓教于乐,强化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积极探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新型师范人才美育培养新模式。
学校原创青春话剧《五四青年周恩来》九易剧本,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编排后在江苏省文联艺术剧场首演,得到了省艺术基金的专家评委和省教育厅相关领导的充分认可。《五四青年周恩来》展现了周恩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塑造了五四青年的群体形象,使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身上所展现出来的社会责任和担当遥相呼应。该话剧不仅富有艺术性,更具有创新性和思想引领性,是加深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认识的有效践行,对青年的思想成长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这部话剧还在周恩来的故乡淮安市以及北京市长安大戏院演出,受到教育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的肯定。一所师范院校创作大型话剧的难度显而易见,但学校仍坚持以戏剧引导人,以戏剧感化人,以戏剧教育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新型师范人才美育培养体系,为高校戏剧创作和美育教育相结合开辟了一条新通道。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正在着力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全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为己任,全面提升教师的美育能力,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使第一課堂和第二课堂相辅相成;寓教于乐,强化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针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经典艺术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新型师范人才的美育培养体系;坚持正确导向,形成高校学生自觉增强文化主体意识、强化文化担当的新面貌;坚持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融合的美育新格局。
参考文献:
[1]赵伶俐.创建新时代大美育课程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9-05-23.
[2]张奕,张利东.关于建构网络美育共享平台的思考[J].北京教育(德育),2016(5).
[3]罗玉洁,王思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基于美学教育的视角[J].智库时代,2020(2).
责编:初 心
作者简介:张干(1987— ),女,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一重要论述为高校美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长期以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高度重视美育工作,扎根新时代新生活,遵循大学生美育特点,突出周恩来精神的内核,充分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中的美育资源,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将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近年,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推进思政教育改革,广大思政工作者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引导广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做社会主义时代新人。作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师范院校,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坚持把“传承周恩来精神,立高尚师德,育时代新人”作为初心使命,依托学校的思政学科优势,遵循美育的特點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坚持全校一盘棋,拓展美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校园文化特色和师范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结合话剧等创新艺术形式,构建校内校外、课上课下协同机制。学校通过课堂教学、校内文化活动及校外社会实践等多渠道、多途径的有机衔接,全面打造美育思政协同育人环境,努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体系,从而引导大学生完善人格修养、陶冶道德情操、厚植民族情感,增强他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将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学校积极整合各类美育资源,推进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推动学校美育工作的整体发展。
(一)依托党建引领,奏响美育思政主旋律
学校依托基层党支部,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形式,传承周恩来精神。学校按照党组织学习计划,通过党员集中组织学习、个人自觉学习、教育现场学习、讨论交流学习等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周恩来同志订立的《十条家规》和《我的修养要则》,利用“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支部线上学习,观看专题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等,用艺术的表达形式浸润党员的思想灵魂。
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学校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宣讲和红色文化调研的专业优势,指定学院专业教授、副教授分组指导学生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邀请南京大学口述史专家参与指导,从方法论角度为实践团队开展红色文化走访调研提供支持。通过走访周恩来纪念馆等红色革命基地,学生党员在实践过程中整理红色革命故事,担任青春宣讲员,制作音频节目,以此提升主题党日活动内涵。学校引导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接受文化洗礼,把学习周恩来精神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履行新时代新使命结合起来,推动党员干部锤炼坚强党性。学生党员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深刻感悟周恩来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的赤诚之心,深深地被周恩来同志克己奉公、甘于奉献、不求索取的人格魅力震撼,既强化了意识,坚定了信念,又净化了灵魂,振奋了精神。
(二)依托课堂教学,形成美育思政主阵地
2020年,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仁雷为全体新生讲授新学期的“书记第一课”。他以“学习伟人周恩来,砥砺奋进新时代”为主题,与新生一起追寻伟人周恩来的足迹,探索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轨迹。他要求学生学习周恩来精神涵养志气,早日确立教育报国的理想信念,立志担当“为民族复兴育时代新人”的责任使命;学习周恩来精神涵养正气,保持阳光心态和昂扬气概,涵养厚德载物、光明磊落、正气凛然的道德情操;学习周恩来精神涵养才气,积累扎实学识,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跟上“学为人师”的时代要求;学习周恩来精神涵养仁气,怀有一颗仁爱之心、乐学善教,努力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成长为充满爱心的好教师。
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在提升教育对象的思想认知、引领正确价值选择、凝聚道德情感共识、规范良好道德行为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功能。高校将美育积极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寓美于情、寓情于教、寓教于乐,可以产生强大的教育功能和持久的吸引力。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思政课教师以课堂教学和开设讲座的方式,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此外,学校还将课堂思政融入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突出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德育功能,使学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真正入耳、入脑、入心,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依托社会共建,开创美育思政新平台
学校积极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与社会互动互联、开放合作,推进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学校邀请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局长、全国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副会长张谨给学生讲述《周恩来的大局观》,通过视频播放和现场讲解呈现周恩来躬行实践、旗帜鲜明、奋不顾身、豁达无私、砺节奉公的高尚情操,引导学生要以周恩来为楷模,不负历史重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周恩来的思想、理念弘扬传承,深入践行。此外,学校还与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等红色革命基地共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周恩来纪念馆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瞻仰一件件沉甸甸的历史遗物、观看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聆听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感受周恩来不畏艰难为民族复兴奋斗的勇气,学习周恩来自幼树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远大抱负,使学生以周恩来为楷模,弘扬传承并深入践行周恩来的思想、理念。 (四)依托话剧创排,搭建美育思政新舞台
学校长期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创造,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入社会。同时,学校寓教于乐,强化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积极探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新型师范人才美育培养新模式。
学校原创青春话剧《五四青年周恩来》九易剧本,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编排后在江苏省文联艺术剧场首演,得到了省艺术基金的专家评委和省教育厅相关领导的充分认可。《五四青年周恩来》展现了周恩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塑造了五四青年的群体形象,使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身上所展现出来的社会责任和担当遥相呼应。该话剧不仅富有艺术性,更具有创新性和思想引领性,是加深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认识的有效践行,对青年的思想成长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这部话剧还在周恩来的故乡淮安市以及北京市长安大戏院演出,受到教育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的肯定。一所师范院校创作大型话剧的难度显而易见,但学校仍坚持以戏剧引导人,以戏剧感化人,以戏剧教育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新型师范人才美育培养体系,为高校戏剧创作和美育教育相结合开辟了一条新通道。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正在着力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全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为己任,全面提升教师的美育能力,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使第一課堂和第二课堂相辅相成;寓教于乐,强化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针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经典艺术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新型师范人才的美育培养体系;坚持正确导向,形成高校学生自觉增强文化主体意识、强化文化担当的新面貌;坚持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融合的美育新格局。
参考文献:
[1]赵伶俐.创建新时代大美育课程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9-05-23.
[2]张奕,张利东.关于建构网络美育共享平台的思考[J].北京教育(德育),2016(5).
[3]罗玉洁,王思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基于美学教育的视角[J].智库时代,2020(2).
责编:初 心
作者简介:张干(1987— ),女,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