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1月18日在北京举行,共授奖330个项目和7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7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187项;授予5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最高科技奖首授军工专家
2012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国际著名力学家、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的郑哲敏院士以及中国著名雷达专家、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小谟院士。这也是中国首次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军工装备专家。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军控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群对此表示,军工科技水平代表我国科技水平的最前沿。军工科技一旦成熟就可以迅速被利用到实际应用过程中。此次国家将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军工装备专家,是国力增强和国防力量不断强大的一个体现,也体现了国家对于国防科技建设的重视。
滕建群还表示,我国国防科技领域有大批的优秀专家和人才。授予军工装备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承认专家在这个领域所做出的贡献,也是对军事专家、人才的鼓励。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9次空缺
在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颁奖礼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依然空缺。统计发现,这是该奖项自2000年后,13年来第9次出现空缺,也是连续4年空缺。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体现着中国科研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说,他个人认为造成空缺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基础研究的投入不够,二是目前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三是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激励机制不足。
最高科技奖获奖者平均年龄82岁
从获奖时的年龄来看,自2000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至今,22位获奖人中,得奖时年龄超过80岁的有16人,70至80岁之间的5人,低于70岁的仅1人。
获奖时年龄最大的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和2011年获奖的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谢家麟,获奖时都是91岁,最小的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王选,时年64岁。今年获奖的王小谟院士为74岁,相对年轻。而七成多的获奖者集中在80岁以上,22名获奖者获奖时的平均年龄是82岁。
此外,在22位已经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院士中,他们获奖的时间与他们从事研究所取得成就的时间差都在10年以上。其中有一半人数的时间差集中在20至30年,有8位院士的时间差在30年以上。
中青年人才和海归挑“大梁”
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项目完成人平均年龄47岁,中青年人才和海外归国人才正在挑起创新“大梁”。
据介绍,在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完成人中,35岁以下的约占10.8%,36岁至55岁的约占75.5%,56岁以上的约占13.6%,45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比例达44.2%,完成人梯次和年龄结构更加优化。
此外,在自然科学奖第一完成人中,海外归国人员比例达到56.1%,成为科技创新主要力量之一。
同时,本次奖励大会首次设立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旨在鼓励团队合作、协同创新。该奖项的等级相当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共有三个团队获奖,包括吴孟超院士领衔的第二军医大学肝癌临床与基础集成化研究创新团队和国防科技大学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
最高科技奖评选采用记名投票方式
每年不超过2名获奖者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但要摘取这项桂冠,需经过重重筛选。
为确保最高科技奖的公正,国家最高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实施的是记名投票方式,每一位评审委员都必须对自己的一票负责。到会委员必须有三分之二通过才算有效。
评选流程:省级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或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个人推荐;院士、专家对推荐人选进行咨询、打分;国家最高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评选;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审定;科技部核准;报国务院批准;国家主席签署证书,颁发奖金。
新闻背景我国五大国家科学技术奖
目前我国共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这些奖项每年评审一次。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奖金500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据新华社、海峡都市报)※
最高科技奖首授军工专家
2012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国际著名力学家、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的郑哲敏院士以及中国著名雷达专家、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小谟院士。这也是中国首次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军工装备专家。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军控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群对此表示,军工科技水平代表我国科技水平的最前沿。军工科技一旦成熟就可以迅速被利用到实际应用过程中。此次国家将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军工装备专家,是国力增强和国防力量不断强大的一个体现,也体现了国家对于国防科技建设的重视。
滕建群还表示,我国国防科技领域有大批的优秀专家和人才。授予军工装备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承认专家在这个领域所做出的贡献,也是对军事专家、人才的鼓励。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9次空缺
在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颁奖礼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依然空缺。统计发现,这是该奖项自2000年后,13年来第9次出现空缺,也是连续4年空缺。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体现着中国科研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说,他个人认为造成空缺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基础研究的投入不够,二是目前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三是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激励机制不足。
最高科技奖获奖者平均年龄82岁
从获奖时的年龄来看,自2000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至今,22位获奖人中,得奖时年龄超过80岁的有16人,70至80岁之间的5人,低于70岁的仅1人。
获奖时年龄最大的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和2011年获奖的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谢家麟,获奖时都是91岁,最小的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王选,时年64岁。今年获奖的王小谟院士为74岁,相对年轻。而七成多的获奖者集中在80岁以上,22名获奖者获奖时的平均年龄是82岁。
此外,在22位已经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院士中,他们获奖的时间与他们从事研究所取得成就的时间差都在10年以上。其中有一半人数的时间差集中在20至30年,有8位院士的时间差在30年以上。
中青年人才和海归挑“大梁”
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项目完成人平均年龄47岁,中青年人才和海外归国人才正在挑起创新“大梁”。
据介绍,在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完成人中,35岁以下的约占10.8%,36岁至55岁的约占75.5%,56岁以上的约占13.6%,45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比例达44.2%,完成人梯次和年龄结构更加优化。
此外,在自然科学奖第一完成人中,海外归国人员比例达到56.1%,成为科技创新主要力量之一。
同时,本次奖励大会首次设立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旨在鼓励团队合作、协同创新。该奖项的等级相当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共有三个团队获奖,包括吴孟超院士领衔的第二军医大学肝癌临床与基础集成化研究创新团队和国防科技大学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
最高科技奖评选采用记名投票方式
每年不超过2名获奖者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但要摘取这项桂冠,需经过重重筛选。
为确保最高科技奖的公正,国家最高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实施的是记名投票方式,每一位评审委员都必须对自己的一票负责。到会委员必须有三分之二通过才算有效。
评选流程:省级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或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个人推荐;院士、专家对推荐人选进行咨询、打分;国家最高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评选;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审定;科技部核准;报国务院批准;国家主席签署证书,颁发奖金。
新闻背景我国五大国家科学技术奖
目前我国共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这些奖项每年评审一次。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奖金500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据新华社、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