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采用统计调查研究与个案研究的方式,以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行业管理者、经营者、消费者为调查对象,对江苏省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现状及其行业和行业管理状况进行描述性和解释性研究探索。
[关键词] 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 行业管理 经营策略 消费
一、研究目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崇尚现代生活方式一族引领了花钱到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参与体育活动的潮流,从而促进了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形成和发展。近年来,体育健身娱乐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档次的提高、体育项目的多样化等特点。如何才能使这一新兴行业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是行业管理者、经营者以及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设计
(一)基本概念
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指卖方提供给买方亲身体验身体运动的场和馆。一般依据场馆建设经费来源划分为体委系统和社会投资两种类型。社会投资的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依据场所分布地点和主营业务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分布于宾馆、饭店、综合性娱乐场所内的健身场所,即经营者以非健身项目为主营业务;另一类是以健身项目为主营业务并在工商局、税务局登记注册、体育局备案的体育健身场所。本文研究的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包括:体委系统向社会有偿开放的场馆;社会投资兴办以健身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在工商局、税务局注册、体育局备案的健身场所。为了进行比较研究,依据经营性体育健身场馆的所有权属性将其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体委系统,另一类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或合资,第三类是私营或合伙。
健身健美场所,本文的健身健美场所指设立有氧健身操和器械健身健美项目的场所。
综合性体育场所,指有2个以上体育项目且有相关体育用品销售或相关服务项日的场所。
(二)研究视角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研究主要从行业管理、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经营与管理、消费者消费方式和满意度三个侧面实施统计调查研究及个案研究。以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经营者、行业管理者、消费者为调查对象。2008年3-5月份进行抽样并实施调查。以判断抽样抽取苏南的南京市和常州市,苏北的徐州市。初步以三城市体育局提供的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名单为抽样框,以体育项目、场所性质为依据进行分类,依据规模、档次进行分层,依据场所数量进行配额,抽取样本31家。常州市以滚雪球方法抽取健身健美场所。以配额抽样从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消费者中随机抽取消费者样本,共计403人。资料收集途径主要是对行业管理者和场所直接负责人进行结构访谈、对消费者当面填写问卷以及有关负责人提供的统计资料和宣传资料。为使样本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对总体进行推断,对体育局有关负责人、部分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直接负责人和部分消费者进行了深度的访谈和观察。
三、结果与分析
(一)行业及行业管理状况
1.行业状况。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出现在江苏省城市社区,但80年代,经营性健身场所发展缓慢。自从90年代初体委系统场馆向社会有偿开放以来,经营性健身场所进人了相对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后期,保龄球馆已成为城市社区健身娱乐业的亮点。据统计,1997年南京市区保龄球约为500多道。据本次调查结果推断,目前江苏省经营性健身场所的数量约有1 0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经营的体育项目至少有15项。场所地点集中于城市社区。南京市有150多家。服务项目多,体育项目多样化,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是江苏省近年来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融健康咨询、运动处方、技术指导为一体,建立消费者个人健康档案是江苏高档次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特色。
2.行业管理状况。江苏省体育局及省辖13个市体育局均有体育产业部门或专门的管理人员,一般为3人左右,但直接负责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管理工作的一般只有1人。以前负责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审批登记及有些场所(游泳等)监督检查工作,自按政府要求取消对经营性体育健美场所审批制度以来,各市体育局与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联系很少,尤其是社会办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联系很少。江苏省在产业指标统计时,将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列入文化产业,营业税率一般为3%,保龄球等少数项目为20%。
(二)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现状
1.样本构成及经营性健身场所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样本构成及详细情况见表1。调查结果显示,南京市、常州市、徐州市现有经营性健身场所的数量约为15O家、80家、40家。其中,南京市主要有健身健美场所48家、游泳馆30家、保龄球馆19家。常州市区主要有游泳馆近20家、健身健美场所近20家。徐州市主要有游泳馆15家、健身健美场所近10家。属体委系统的南京市区15家、常州市区4家、徐州市区3家。
从表1中可见,投资规模在150万元以上的经营性健身场所占45.1%,主要是游泳馆、综合性场所、保龄球馆。这些场所主要由体委系统投资兴建、企事业单位投资、合资,且由投资者自己经营。投资20万元以下的占45.1%。这些场所主要是专项健身健美场所和小球项目,基本是租用场地,性质基本是私营或合伙经营。综合性高档次的健身健美场所均有技术指导者。南京市区约有l/3的场所配有洗浴项目。体委系统的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投资规模大、体育项目多、档次高,但价格水平与社会办经营性健身场所没有差别.因此颇具竞争力。
2.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负责人的基本情况。经营性健身场所的直接负责人男性远多于女性,常州市均为男性。主要原因是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性质和女性在企业中的角色决定的。场所负责人受教育程度不高,高中学历者占多数,3种性质的场所直接负责人相比,私营或合伙的场所直接负责人学历相对较高。直接负责人非体育专业人员占83.9%,常州市区达到100%.学习理工科者较多,他们大多是体育爱好者,对一个或几个体育项目特别爱好。
3.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员工构成及其员工的收人情况。体委系统、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所有或合伙、私营或合伙三种类型的体育健身场所员工构成、员工数量、员工收人、技术指导人员的主要来源等均有差别,但是技术指导人员的薪金基本没有差别,薪金一般以小时结算。以有氧健身操为例,常州市区普遍较高,一般在40-80元/小时,徐州市区20-30元/小时,南京市区20-80元/小时。健康咨询与技术指导员负责人年薪最高为5-6万元。场所员工中男性稍多于女性。社会办经营性健身场所员工的年龄35岁以下者占80%。
4.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管理与经营策略。体委系统的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一般实行目标责任制和经济指标制度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规模大、档次高的场所有合理的组织机构、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责、权、利明确,全部运用电脑实现网络化管理。南京市五台山体育中心是江苏省体育局所有的综合性体育健身场所,目标责任制是中心管理的特点。省体育局对中心负责人实施目标责任制和经济指标制,中心负责人对各场所负责人实施目标责任制,制定经济指标并达成协议,各场所施行独立核算,但广告宣传中心实行一体化战略,消费实现一卡通和联网消费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整合中心资源,便于中心的一体化管理,激发了各场所经营者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大大提升中心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形象。
[关键词] 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 行业管理 经营策略 消费
一、研究目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崇尚现代生活方式一族引领了花钱到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参与体育活动的潮流,从而促进了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形成和发展。近年来,体育健身娱乐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档次的提高、体育项目的多样化等特点。如何才能使这一新兴行业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是行业管理者、经营者以及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设计
(一)基本概念
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指卖方提供给买方亲身体验身体运动的场和馆。一般依据场馆建设经费来源划分为体委系统和社会投资两种类型。社会投资的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依据场所分布地点和主营业务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分布于宾馆、饭店、综合性娱乐场所内的健身场所,即经营者以非健身项目为主营业务;另一类是以健身项目为主营业务并在工商局、税务局登记注册、体育局备案的体育健身场所。本文研究的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包括:体委系统向社会有偿开放的场馆;社会投资兴办以健身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在工商局、税务局注册、体育局备案的健身场所。为了进行比较研究,依据经营性体育健身场馆的所有权属性将其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体委系统,另一类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或合资,第三类是私营或合伙。
健身健美场所,本文的健身健美场所指设立有氧健身操和器械健身健美项目的场所。
综合性体育场所,指有2个以上体育项目且有相关体育用品销售或相关服务项日的场所。
(二)研究视角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研究主要从行业管理、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经营与管理、消费者消费方式和满意度三个侧面实施统计调查研究及个案研究。以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经营者、行业管理者、消费者为调查对象。2008年3-5月份进行抽样并实施调查。以判断抽样抽取苏南的南京市和常州市,苏北的徐州市。初步以三城市体育局提供的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名单为抽样框,以体育项目、场所性质为依据进行分类,依据规模、档次进行分层,依据场所数量进行配额,抽取样本31家。常州市以滚雪球方法抽取健身健美场所。以配额抽样从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消费者中随机抽取消费者样本,共计403人。资料收集途径主要是对行业管理者和场所直接负责人进行结构访谈、对消费者当面填写问卷以及有关负责人提供的统计资料和宣传资料。为使样本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对总体进行推断,对体育局有关负责人、部分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直接负责人和部分消费者进行了深度的访谈和观察。
三、结果与分析
(一)行业及行业管理状况
1.行业状况。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出现在江苏省城市社区,但80年代,经营性健身场所发展缓慢。自从90年代初体委系统场馆向社会有偿开放以来,经营性健身场所进人了相对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后期,保龄球馆已成为城市社区健身娱乐业的亮点。据统计,1997年南京市区保龄球约为500多道。据本次调查结果推断,目前江苏省经营性健身场所的数量约有1 0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经营的体育项目至少有15项。场所地点集中于城市社区。南京市有150多家。服务项目多,体育项目多样化,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是江苏省近年来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融健康咨询、运动处方、技术指导为一体,建立消费者个人健康档案是江苏高档次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特色。
2.行业管理状况。江苏省体育局及省辖13个市体育局均有体育产业部门或专门的管理人员,一般为3人左右,但直接负责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管理工作的一般只有1人。以前负责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审批登记及有些场所(游泳等)监督检查工作,自按政府要求取消对经营性体育健美场所审批制度以来,各市体育局与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联系很少,尤其是社会办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联系很少。江苏省在产业指标统计时,将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列入文化产业,营业税率一般为3%,保龄球等少数项目为20%。
(二)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现状
1.样本构成及经营性健身场所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样本构成及详细情况见表1。调查结果显示,南京市、常州市、徐州市现有经营性健身场所的数量约为15O家、80家、40家。其中,南京市主要有健身健美场所48家、游泳馆30家、保龄球馆19家。常州市区主要有游泳馆近20家、健身健美场所近20家。徐州市主要有游泳馆15家、健身健美场所近10家。属体委系统的南京市区15家、常州市区4家、徐州市区3家。
从表1中可见,投资规模在150万元以上的经营性健身场所占45.1%,主要是游泳馆、综合性场所、保龄球馆。这些场所主要由体委系统投资兴建、企事业单位投资、合资,且由投资者自己经营。投资20万元以下的占45.1%。这些场所主要是专项健身健美场所和小球项目,基本是租用场地,性质基本是私营或合伙经营。综合性高档次的健身健美场所均有技术指导者。南京市区约有l/3的场所配有洗浴项目。体委系统的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投资规模大、体育项目多、档次高,但价格水平与社会办经营性健身场所没有差别.因此颇具竞争力。
2.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负责人的基本情况。经营性健身场所的直接负责人男性远多于女性,常州市均为男性。主要原因是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性质和女性在企业中的角色决定的。场所负责人受教育程度不高,高中学历者占多数,3种性质的场所直接负责人相比,私营或合伙的场所直接负责人学历相对较高。直接负责人非体育专业人员占83.9%,常州市区达到100%.学习理工科者较多,他们大多是体育爱好者,对一个或几个体育项目特别爱好。
3.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员工构成及其员工的收人情况。体委系统、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所有或合伙、私营或合伙三种类型的体育健身场所员工构成、员工数量、员工收人、技术指导人员的主要来源等均有差别,但是技术指导人员的薪金基本没有差别,薪金一般以小时结算。以有氧健身操为例,常州市区普遍较高,一般在40-80元/小时,徐州市区20-30元/小时,南京市区20-80元/小时。健康咨询与技术指导员负责人年薪最高为5-6万元。场所员工中男性稍多于女性。社会办经营性健身场所员工的年龄35岁以下者占80%。
4.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管理与经营策略。体委系统的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一般实行目标责任制和经济指标制度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规模大、档次高的场所有合理的组织机构、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责、权、利明确,全部运用电脑实现网络化管理。南京市五台山体育中心是江苏省体育局所有的综合性体育健身场所,目标责任制是中心管理的特点。省体育局对中心负责人实施目标责任制和经济指标制,中心负责人对各场所负责人实施目标责任制,制定经济指标并达成协议,各场所施行独立核算,但广告宣传中心实行一体化战略,消费实现一卡通和联网消费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整合中心资源,便于中心的一体化管理,激发了各场所经营者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大大提升中心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