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當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处在以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重点的第八次基础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新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使许多历史教师不得不在这场变革中去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出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下面仅就笔者所想到的,发表一些个人对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理念创新
历史学科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笔者认为教学理念的创新是基础和关键。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中心”的新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授课前必须十分注意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知识的分析。不仅要告诉学生在历史上发生了一些什么事件,更重要的是要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件以及我们应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就是我们在教授中国古代史三国史部分的时候,我们首先肯定要向学生介绍东汉末年的政治割据局面以及三国鼎立的形成。但是如果我们忽视了对东汉末年政治形势的分析以及曹操、孙权和刘备三大势力的形成和他们各自的有利条件的分析和讲解,学生就不易理解为什么说东汉的灭亡和三国的鼎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具有了这样一种将史实教育为学史教育的观念之后,就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中的气氛变得活跃,使学生能开动大脑考虑问题。
二、课堂教学创新
一线教师是最终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决定性力量,一线教师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行为对新课程的推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趋深入,广大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更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的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应该推出许多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有利于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如何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使这些形式不流于形式?我们应提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或规律,教师不做现成饭喂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这样的课堂,少了不该有的条条框框,多了应该有的自由与宽容,多了促进自主学习应该有的自信和勇气,在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中,在这样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的手指灵活了,思维的闸门开启了,迸发出了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教师的劳动也涌现出了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课堂上扑面而来的新课程改革的气息,在每位教师的课上,教师注重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参与面广,师生关系和谐。学生的团队精神得以很好的体现,小组讨论、小组间的比赛等都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理念。课堂上,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很好的发挥,学生的成就欲望得以激活,课堂上呈现出师生共同探究、共同成长的喜人场面。很多教师在课上还给学生留下了思索的空间,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拓宽了课堂的视野。
三、教学评价创新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是初中历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初中历史活动的全过程,起着调控历史教学活动的作用。历史教学评价既反馈和调控历史教学,又帮助判断历史教学目标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但在传统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通过平时的作业成绩、课堂提问成绩和成绩来进行综合评定,现在看来这显不合理。《历史课程标准》又指出: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主要是根据《标准》因地制宜地制定评价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历史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评价与过程,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协商学习任务,积极调控自己的学习活动,并选择能反映自己成绩和进步的评价方式,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评价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要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访问、讨论、作业、测验、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反馈给,以便学生能及时改进的。
总之,我们要明确一个理念:整合历史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理想的历史教育教学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与教育的主体(教师)交互作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正确引导,教师的指导要到位而不越位,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引导到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要让学生对教育活动有实质性的参与,实现教学相长。
一、教学理念创新
历史学科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笔者认为教学理念的创新是基础和关键。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中心”的新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授课前必须十分注意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知识的分析。不仅要告诉学生在历史上发生了一些什么事件,更重要的是要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件以及我们应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就是我们在教授中国古代史三国史部分的时候,我们首先肯定要向学生介绍东汉末年的政治割据局面以及三国鼎立的形成。但是如果我们忽视了对东汉末年政治形势的分析以及曹操、孙权和刘备三大势力的形成和他们各自的有利条件的分析和讲解,学生就不易理解为什么说东汉的灭亡和三国的鼎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具有了这样一种将史实教育为学史教育的观念之后,就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中的气氛变得活跃,使学生能开动大脑考虑问题。
二、课堂教学创新
一线教师是最终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决定性力量,一线教师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行为对新课程的推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趋深入,广大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更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的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应该推出许多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有利于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如何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使这些形式不流于形式?我们应提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或规律,教师不做现成饭喂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这样的课堂,少了不该有的条条框框,多了应该有的自由与宽容,多了促进自主学习应该有的自信和勇气,在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中,在这样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的手指灵活了,思维的闸门开启了,迸发出了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教师的劳动也涌现出了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课堂上扑面而来的新课程改革的气息,在每位教师的课上,教师注重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参与面广,师生关系和谐。学生的团队精神得以很好的体现,小组讨论、小组间的比赛等都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理念。课堂上,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很好的发挥,学生的成就欲望得以激活,课堂上呈现出师生共同探究、共同成长的喜人场面。很多教师在课上还给学生留下了思索的空间,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拓宽了课堂的视野。
三、教学评价创新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是初中历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初中历史活动的全过程,起着调控历史教学活动的作用。历史教学评价既反馈和调控历史教学,又帮助判断历史教学目标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但在传统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通过平时的作业成绩、课堂提问成绩和成绩来进行综合评定,现在看来这显不合理。《历史课程标准》又指出: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主要是根据《标准》因地制宜地制定评价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历史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评价与过程,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协商学习任务,积极调控自己的学习活动,并选择能反映自己成绩和进步的评价方式,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评价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要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访问、讨论、作业、测验、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反馈给,以便学生能及时改进的。
总之,我们要明确一个理念:整合历史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理想的历史教育教学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与教育的主体(教师)交互作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正确引导,教师的指导要到位而不越位,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引导到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要让学生对教育活动有实质性的参与,实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