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办好教育,靠广大教师的夙兴夜寐,敬业奉献,但更靠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靠教育理论的指导。一个缺乏理论指导的民族是一个贫困的民族、没有出路的民族。恩格斯有句名言:“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的确,教师的水平首先体现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陈至立曾说:“正如人类认识真理之路永无尽头一样,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领域永恒的话题。”
2
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思想观念。一个先进的观念可以改变一个时代,一个蹩脚的观念也可以抹杀一个时代。
教育科学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只有教育科学真正成为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的时代性、先进性才能得以维持。
3
皮亚杰曾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庞大的一个教育工作队伍,现在这样专心致志地在全世界工作着,而且一般来说,都具有胜任的能力,却产生不了杰出的科学研究者,能够使教育学变成一门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学问。”可见,单有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不注意学习教育理论,对自己和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不善于总结,这样的教师最终只能成为“知识的机械传递者”,成为“教书匠”。
所以,强化科研意识,向教育科学要质量应该是教育界的第一呼声,第一精神,第一行动。参与教育科研既是事业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教师都必须下决心走符合科学的创新之路,避免那种辛辛苦苦走因循老路、勤勤恳恳进行低效劳动的现象,更不能只埋头耕耘,不问收获。
4
“教师即研究者”,这是国际教师专业化发展运动中的重要观念。教师的研究,主要是对自身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反思性的实践研究,是行为研究,重在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立项、开题、结题、撰写论文、评比等环节。
教师的研究说到底,是通过学习教育科学理论,进行教学反思,改变教育行为。
5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曾说:“即使煮一个鸡蛋,也有最好的方法。”同理,教育上的每一件事都会有若干种方法,在这若干种方法中挑选出一种最好最优的方法,这就是教育科研。
中小学教师有最大的科研实验室,就是其从事教学工作的课堂、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班级。科研,要首先从研究自己的教学入手,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认真的剖析,对每个教学环节作出评价,分析得失长短、优劣利弊,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6
学无止境,教难至善。教学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都不能自以为是,浅尝辄止。古人云“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而自反,知困而自强,非得有不断否定旧我的精神不可。
某公司在辞退一名员工时有这样的对话:“我有30年的经验——”“不,你只有一年的经验,只是将它重复了30次!”的确,“三年一贯,五年一贯,十年一贯,年年如是”,这哪里是教师?“教油子”罢了。
7
与其他行业相比,教育最不应该有失误,最不容许出现次品、废品、危险品,因此,教育也最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最需要按教育规律办事。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面对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教育条件的千变万化,教师既不能照搬他人的经验,、又不能复制自己的经验,只有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地去创造,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教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决定了教育的天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而不是今天重复昨天。
8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者和教师必须要在他自身和自己的使命中找到真正的教育的最强烈的刺激。”
于漪老师认为,这“最强烈的刺激”就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教师总是把自我教育作为终身的任务,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9
对于真正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阿兰·德隆说:“不是在镜头前演戏,而是在镜头前生活。”课堂不仅是教师工作的场所,更是生活的场所、发展的场所,是教师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的课堂体现着教师的生命价值,关系着教师的人生幸福。
教育是幸福的事业,当教师是一种幸福。因为教育过程是一个求真、求善、求新、求美的过程,而经历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体验幸福的过程。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校长的忠告。我要说,教育科研不仅是教师的“智慧学”“能力学”“形象学”,更是教师的“幸福学”。幸福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除了包括感知幸福的能力外,还包括创造幸福的能力。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教师没理由不去获取这种创造幸福的能力。
教师们,请走上这条幸福的道路吧!
(责编 子 君)
办好教育,靠广大教师的夙兴夜寐,敬业奉献,但更靠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靠教育理论的指导。一个缺乏理论指导的民族是一个贫困的民族、没有出路的民族。恩格斯有句名言:“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的确,教师的水平首先体现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陈至立曾说:“正如人类认识真理之路永无尽头一样,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领域永恒的话题。”
2
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思想观念。一个先进的观念可以改变一个时代,一个蹩脚的观念也可以抹杀一个时代。
教育科学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只有教育科学真正成为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的时代性、先进性才能得以维持。
3
皮亚杰曾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庞大的一个教育工作队伍,现在这样专心致志地在全世界工作着,而且一般来说,都具有胜任的能力,却产生不了杰出的科学研究者,能够使教育学变成一门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学问。”可见,单有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不注意学习教育理论,对自己和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不善于总结,这样的教师最终只能成为“知识的机械传递者”,成为“教书匠”。
所以,强化科研意识,向教育科学要质量应该是教育界的第一呼声,第一精神,第一行动。参与教育科研既是事业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教师都必须下决心走符合科学的创新之路,避免那种辛辛苦苦走因循老路、勤勤恳恳进行低效劳动的现象,更不能只埋头耕耘,不问收获。
4
“教师即研究者”,这是国际教师专业化发展运动中的重要观念。教师的研究,主要是对自身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反思性的实践研究,是行为研究,重在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立项、开题、结题、撰写论文、评比等环节。
教师的研究说到底,是通过学习教育科学理论,进行教学反思,改变教育行为。
5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曾说:“即使煮一个鸡蛋,也有最好的方法。”同理,教育上的每一件事都会有若干种方法,在这若干种方法中挑选出一种最好最优的方法,这就是教育科研。
中小学教师有最大的科研实验室,就是其从事教学工作的课堂、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班级。科研,要首先从研究自己的教学入手,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认真的剖析,对每个教学环节作出评价,分析得失长短、优劣利弊,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6
学无止境,教难至善。教学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都不能自以为是,浅尝辄止。古人云“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而自反,知困而自强,非得有不断否定旧我的精神不可。
某公司在辞退一名员工时有这样的对话:“我有30年的经验——”“不,你只有一年的经验,只是将它重复了30次!”的确,“三年一贯,五年一贯,十年一贯,年年如是”,这哪里是教师?“教油子”罢了。
7
与其他行业相比,教育最不应该有失误,最不容许出现次品、废品、危险品,因此,教育也最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最需要按教育规律办事。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面对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教育条件的千变万化,教师既不能照搬他人的经验,、又不能复制自己的经验,只有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地去创造,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教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决定了教育的天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而不是今天重复昨天。
8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者和教师必须要在他自身和自己的使命中找到真正的教育的最强烈的刺激。”
于漪老师认为,这“最强烈的刺激”就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教师总是把自我教育作为终身的任务,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9
对于真正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阿兰·德隆说:“不是在镜头前演戏,而是在镜头前生活。”课堂不仅是教师工作的场所,更是生活的场所、发展的场所,是教师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的课堂体现着教师的生命价值,关系着教师的人生幸福。
教育是幸福的事业,当教师是一种幸福。因为教育过程是一个求真、求善、求新、求美的过程,而经历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体验幸福的过程。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校长的忠告。我要说,教育科研不仅是教师的“智慧学”“能力学”“形象学”,更是教师的“幸福学”。幸福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除了包括感知幸福的能力外,还包括创造幸福的能力。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教师没理由不去获取这种创造幸福的能力。
教师们,请走上这条幸福的道路吧!
(责编 子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