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到中海滩,捧起一滩海水,就是捧起了一掬浪漫;下了一次大海,身上就多了一份潇洒。”这是秦皇岛市每一位导游员都能倒背如流的句子,与其说是导游词,还不如说是诗,中海滩如诗如画的景观怎样描述都不会让人觉得夸张。
中海滩位于北戴河中心地带,北依联峰山,海岸线东西展布,中间是中海滩,两侧分别是东海滩和西海滩。中海滩开发的时间较早,距今已有100多年,是久负盛名的海水浴场。早在1913年,北洋女子师范学校创办人、南社成员吕碧城就把北戴河比喻成“细腰捷足”“长裙飘飘”“潇洒出尘”的西方美人,那时的北戴河是时髦、前卫的代名词,刊登在《益世报》上的北戴河海滨身着泳衣、打洋伞的浴女图可说是大开风气之先。吕碧城在北戴河游记中专门描写了她观看西人游泳时的情形:“多人浴于海,而容于中流,乍沉乍起,为凫鸥之游泳。水边丽人尚络绎而来……”最后发出感叹:“吾国人当炎夏之际喘于市井之间,国有胜境不知辟而游之。”
光阴似箭,时代变迁,昔日达官贵人的游乐之所,如今成了寻常百姓的避暑乐园。尤其近年来环境恶化,沙尘暴频发,使清新的空气,湛蓝的大海更具魅力。据说北京某旅行社打出的广告词是“避沙洗肺北戴河”,听着吓人,但感召力一定很强,因为它把环境与人的生命连在了一起。
每到夏季,来自四方八面的游人云集这里,身着五颜六色的泳衣,不论男女老少,不论是否会游泳,全部跳进这片蔚蓝的海域,有的奋臂击水,直奔防鲨网;有的“随波逐流”,躺在游泳圈里晒太阳;有的干脆躺在沙滩上,把自己埋在滚烫的沙子里,只露着鼻孔和眼睛……望着蓝天白云,抚摸着缎子一样波动的海面,身心无比自由。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全都被这海水洗了去,剩下的只是愉悦和满足。这时的中海滩,远远望去,像极了康定斯基笔下色彩鲜艳的抽象画,不同之处是,这幅画是活的,随着波涛起伏,色彩不停的在流动,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都会是一幅崭新的图画。
大海是生命的摇篮,人类历来把大海当做自己的母亲,跳进大海,就像跳进了母亲的怀抱,搏击风浪,锻炼意志,追逐浪花,享受温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听,伙伴们在呼唤,连沙滩上那对石头塑成的母子也按捺不住,摆出了奔向大海的姿势,可惜他们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因为他们是凝固的风景。
中海滩附近,有工艺品市场和海鲜餐厅,市场里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海鲜店门前摆着一排排的红盆,里面养着各种生猛海鲜,别看它们个个面目狰狞,只要你付账,都会成为你的腹中美味。
老虎石
来到中海滩,就看到了老虎石。一片巨石延伸入海,形成群虎盘踞之姿,故称老虎石。有一块远离石群的礁石更为酷似,被描画了眉眼,做回首长啸状,上面刻着“老虎石”3个字,在几棵大松树的掩映下,似乎还存留着一些山林之王的雄风。
传说2000年前,秦始皇东临碣石,来到渤海边,忽遇高山挡路,秦始皇十分恼怒,取出赶山神鞭猛抽三鞭,霎时山峰飞起,让出大道,碎石腾空,飞向东北。秦始皇穷追不舍,一直追到此处,见碎石化作一群老虎在沙滩上求饶。秦始皇看到此景,即命它们化作礁石,供人休憩游览。虎乃山中之王,秦始皇乃真命天子,龙伏虎也。俗话说,虎落平川被犬欺,如今是,虎落沙滩被浪击,不听松涛听海涛。
站在老虎石上,倾听大海呼吸,欣赏惊涛拍浪,风平浪静时,石前波光潋滟,鸥鸟飞翔,澄碧空明,海天一色;赶上落潮,老虎石被海水浸泡的部分露出海面,上面布满了黑色的贝壳、绿色的苔藓。罅隙处,海水如小溪般清清流淌,有小蟹穿梭,海葵起舞。偶有勤劳的渔妇,拿着小锤来砸海蛎子,兴之所至,剥开一颗生食,表情非常惬意,海对她们来说是可以耕种并能收获的土地。对于文人来说,还更有深层的意义: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说;而冰心曾坦言,如果选择死法,她选择跳海,而不是跳悬崖;《青春之歌》中林道静企图跳下去的那块礁石,不知是不是这其中的某一块;而杨朔笔下的“老泰山”,一定从这里走过,并说:“这是被浪花咬的”。“老泰山”的原型任福同老人,是北戴河崔各庄人,与杨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78年,85岁的老人家闻听杨朔去世已经10年的噩耗,也溘然而逝。
老虎石上多处刻有“北戴河”3个字,似乎来到老虎石才算到了北戴河。许多游人或倚或坐,倚着北戴河三字石刻,照张相,留个影,做为永远的纪念。而那些沉默的老虎,离开了山林,只好把虎魂禁锢,一动不动,似乎在等待着,有一天天翻地覆,海岸抬升成高山,便抖开鬓毛,张开利爪,发出石破天惊的咆哮。
小码头、望龟亭
中海滩西侧,与老虎石遥遥相对的是小码头,总长200米,其中引堤长150米,宽4米,是小型游艇、游船停泊处。每年盛夏,游人络绎不绝,纷纷到这里垂钓、乘凉、漫游、观海。别看这小码头不起眼,来头可不小,1975年由朱德委员长特批兴建,20世纪60年代,贺龙元帅曾多次来此钓鱼,故也被称为“贺龙钓鱼处”。
离开小码头西行,即可看到一座小巧玲珑,古色古香的亭子,名望龟亭。秦皇岛地区每天一次涨潮,一次落潮,潮落之时近海处有一块礁石突出海面,形似乌龟,被海浪涌动,时隐时现,似在游动。小亭与乌龟石脉脉相望,潮涨分别,潮落相逢,站在亭子上向那石龟招一招手,不知它何时能游到岸边。曹操的《龟虽寿》里有这样的句子: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想必它也有所感悟,向往人生的短暂与快乐吧。
站在望龟亭,还可以望见小码头下停泊的渔船以及摘网的渔夫渔妇,与他们交谈,你可以感受到北戴河淳朴的民风。
碣石公园
碣石公园北依联峰山,南临大海,由听涛亭花园和碣石公园两处构成,乘22路公共汽车即到。
听涛亭花园的门很别致,藤制拱门,共三道。门两边翠柏为墙,芙蓉为衬,每当6月芙蓉花开,绿树红花绚丽多彩。听涛亭为一长方形仿古凉亭,听涛亭三字为著名画家吴作人所题。坐在亭上,海风拂面,涛声不绝于耳,遂名听涛亭,园以此亭为名。听涛亭对面是芙蓉池,池内生长着荷花与睡莲,每到夏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池内有喷泉,形如跳水青蛙,给小小荷塘增加了许多情趣。听涛亭东百米有两座红漆拱桥,桥下流水潺潺,两岸杨柳依依。园西有望波亭。站在望波亭上翘首南望,可见波涛汹涌,如练如银,遂名望波亭,与听涛亭为姊妹亭,相映成趣。数十座大小不同的花坛,簇拥着这二亭、二桥,争芳斗艳,香气满园。
路北为碣石园,遍植松柏、牡丹、芍药等多种花木。如果说听涛园是个美丽的姑娘,那么碣石园就是个阳刚的小伙。碣石园中央矗立着一块礁石,高约2米,正面刻有“碣石”二字,背面刻有曹操《观沧海》全文。1965年5月、1981年5月日本“友好之船”访华团两次来北戴河,栽种了白果松“友谊树”等。日本客人赠送的山毛榉也栽于此园,并立碑为念;1984年3月全国青少年夏令营在北戴河开营时,各省市代表在园东北种植了30株桧柏,目前,这30株桧柏与那天南地北来此观光的孩子们一起茁壮地成长着。
碣石花园南面立有高尔基塑像,蔚蓝的大海边,绿色的草地上零零散散的放着一些硕大的贝壳,宛如童话世界。高尔基,这位闻名世界的文学巨人站在海边,望一眼碣石花园,再望一眼碧蓝的大海,想必一定无比陶醉吧。
中海滩位于北戴河中心地带,北依联峰山,海岸线东西展布,中间是中海滩,两侧分别是东海滩和西海滩。中海滩开发的时间较早,距今已有100多年,是久负盛名的海水浴场。早在1913年,北洋女子师范学校创办人、南社成员吕碧城就把北戴河比喻成“细腰捷足”“长裙飘飘”“潇洒出尘”的西方美人,那时的北戴河是时髦、前卫的代名词,刊登在《益世报》上的北戴河海滨身着泳衣、打洋伞的浴女图可说是大开风气之先。吕碧城在北戴河游记中专门描写了她观看西人游泳时的情形:“多人浴于海,而容于中流,乍沉乍起,为凫鸥之游泳。水边丽人尚络绎而来……”最后发出感叹:“吾国人当炎夏之际喘于市井之间,国有胜境不知辟而游之。”
光阴似箭,时代变迁,昔日达官贵人的游乐之所,如今成了寻常百姓的避暑乐园。尤其近年来环境恶化,沙尘暴频发,使清新的空气,湛蓝的大海更具魅力。据说北京某旅行社打出的广告词是“避沙洗肺北戴河”,听着吓人,但感召力一定很强,因为它把环境与人的生命连在了一起。
每到夏季,来自四方八面的游人云集这里,身着五颜六色的泳衣,不论男女老少,不论是否会游泳,全部跳进这片蔚蓝的海域,有的奋臂击水,直奔防鲨网;有的“随波逐流”,躺在游泳圈里晒太阳;有的干脆躺在沙滩上,把自己埋在滚烫的沙子里,只露着鼻孔和眼睛……望着蓝天白云,抚摸着缎子一样波动的海面,身心无比自由。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全都被这海水洗了去,剩下的只是愉悦和满足。这时的中海滩,远远望去,像极了康定斯基笔下色彩鲜艳的抽象画,不同之处是,这幅画是活的,随着波涛起伏,色彩不停的在流动,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都会是一幅崭新的图画。
大海是生命的摇篮,人类历来把大海当做自己的母亲,跳进大海,就像跳进了母亲的怀抱,搏击风浪,锻炼意志,追逐浪花,享受温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听,伙伴们在呼唤,连沙滩上那对石头塑成的母子也按捺不住,摆出了奔向大海的姿势,可惜他们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因为他们是凝固的风景。
中海滩附近,有工艺品市场和海鲜餐厅,市场里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海鲜店门前摆着一排排的红盆,里面养着各种生猛海鲜,别看它们个个面目狰狞,只要你付账,都会成为你的腹中美味。
老虎石
来到中海滩,就看到了老虎石。一片巨石延伸入海,形成群虎盘踞之姿,故称老虎石。有一块远离石群的礁石更为酷似,被描画了眉眼,做回首长啸状,上面刻着“老虎石”3个字,在几棵大松树的掩映下,似乎还存留着一些山林之王的雄风。
传说2000年前,秦始皇东临碣石,来到渤海边,忽遇高山挡路,秦始皇十分恼怒,取出赶山神鞭猛抽三鞭,霎时山峰飞起,让出大道,碎石腾空,飞向东北。秦始皇穷追不舍,一直追到此处,见碎石化作一群老虎在沙滩上求饶。秦始皇看到此景,即命它们化作礁石,供人休憩游览。虎乃山中之王,秦始皇乃真命天子,龙伏虎也。俗话说,虎落平川被犬欺,如今是,虎落沙滩被浪击,不听松涛听海涛。
站在老虎石上,倾听大海呼吸,欣赏惊涛拍浪,风平浪静时,石前波光潋滟,鸥鸟飞翔,澄碧空明,海天一色;赶上落潮,老虎石被海水浸泡的部分露出海面,上面布满了黑色的贝壳、绿色的苔藓。罅隙处,海水如小溪般清清流淌,有小蟹穿梭,海葵起舞。偶有勤劳的渔妇,拿着小锤来砸海蛎子,兴之所至,剥开一颗生食,表情非常惬意,海对她们来说是可以耕种并能收获的土地。对于文人来说,还更有深层的意义: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说;而冰心曾坦言,如果选择死法,她选择跳海,而不是跳悬崖;《青春之歌》中林道静企图跳下去的那块礁石,不知是不是这其中的某一块;而杨朔笔下的“老泰山”,一定从这里走过,并说:“这是被浪花咬的”。“老泰山”的原型任福同老人,是北戴河崔各庄人,与杨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78年,85岁的老人家闻听杨朔去世已经10年的噩耗,也溘然而逝。
老虎石上多处刻有“北戴河”3个字,似乎来到老虎石才算到了北戴河。许多游人或倚或坐,倚着北戴河三字石刻,照张相,留个影,做为永远的纪念。而那些沉默的老虎,离开了山林,只好把虎魂禁锢,一动不动,似乎在等待着,有一天天翻地覆,海岸抬升成高山,便抖开鬓毛,张开利爪,发出石破天惊的咆哮。
小码头、望龟亭
中海滩西侧,与老虎石遥遥相对的是小码头,总长200米,其中引堤长150米,宽4米,是小型游艇、游船停泊处。每年盛夏,游人络绎不绝,纷纷到这里垂钓、乘凉、漫游、观海。别看这小码头不起眼,来头可不小,1975年由朱德委员长特批兴建,20世纪60年代,贺龙元帅曾多次来此钓鱼,故也被称为“贺龙钓鱼处”。
离开小码头西行,即可看到一座小巧玲珑,古色古香的亭子,名望龟亭。秦皇岛地区每天一次涨潮,一次落潮,潮落之时近海处有一块礁石突出海面,形似乌龟,被海浪涌动,时隐时现,似在游动。小亭与乌龟石脉脉相望,潮涨分别,潮落相逢,站在亭子上向那石龟招一招手,不知它何时能游到岸边。曹操的《龟虽寿》里有这样的句子: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想必它也有所感悟,向往人生的短暂与快乐吧。
站在望龟亭,还可以望见小码头下停泊的渔船以及摘网的渔夫渔妇,与他们交谈,你可以感受到北戴河淳朴的民风。
碣石公园
碣石公园北依联峰山,南临大海,由听涛亭花园和碣石公园两处构成,乘22路公共汽车即到。
听涛亭花园的门很别致,藤制拱门,共三道。门两边翠柏为墙,芙蓉为衬,每当6月芙蓉花开,绿树红花绚丽多彩。听涛亭为一长方形仿古凉亭,听涛亭三字为著名画家吴作人所题。坐在亭上,海风拂面,涛声不绝于耳,遂名听涛亭,园以此亭为名。听涛亭对面是芙蓉池,池内生长着荷花与睡莲,每到夏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池内有喷泉,形如跳水青蛙,给小小荷塘增加了许多情趣。听涛亭东百米有两座红漆拱桥,桥下流水潺潺,两岸杨柳依依。园西有望波亭。站在望波亭上翘首南望,可见波涛汹涌,如练如银,遂名望波亭,与听涛亭为姊妹亭,相映成趣。数十座大小不同的花坛,簇拥着这二亭、二桥,争芳斗艳,香气满园。
路北为碣石园,遍植松柏、牡丹、芍药等多种花木。如果说听涛园是个美丽的姑娘,那么碣石园就是个阳刚的小伙。碣石园中央矗立着一块礁石,高约2米,正面刻有“碣石”二字,背面刻有曹操《观沧海》全文。1965年5月、1981年5月日本“友好之船”访华团两次来北戴河,栽种了白果松“友谊树”等。日本客人赠送的山毛榉也栽于此园,并立碑为念;1984年3月全国青少年夏令营在北戴河开营时,各省市代表在园东北种植了30株桧柏,目前,这30株桧柏与那天南地北来此观光的孩子们一起茁壮地成长着。
碣石花园南面立有高尔基塑像,蔚蓝的大海边,绿色的草地上零零散散的放着一些硕大的贝壳,宛如童话世界。高尔基,这位闻名世界的文学巨人站在海边,望一眼碣石花园,再望一眼碧蓝的大海,想必一定无比陶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