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9年黄河口近岸海域低盐区面积的变化趋势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黄河入海淡水量显著降低,而且年内分布极其不均匀,河口区的盐度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准确了解河口近岸海域的低盐区面积及其变化趋势,对于河口生态系统的研究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2004—2009年丰、枯水期黄河口近岸海域低盐区面积大小的分析,建立了低盐区面积与黄河径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04—2009年丰、枯水期低盐区面积与月径流量均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增加单位平方千米盐度小于27的低盐区面积需要增加的月径流量约为0.046亿m3;若要维持紧邻河口的3号方区海域的平均盐度小于27,月径流量应保持在50亿m
其他文献
在外界荷载作用下,管节点由于截面突变、应力集中等原因,往往在远低于其设计承载能力时发生破坏,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借鉴多高层钢结构建筑节点相关成果,对T型管节点端部采用套
形成过程的不可观察性是花岗岩成因长期争论的重要原因。数值模拟技术与超级计算机的结合,为花岗岩形成热动力学过程的数字重建提供了可能性。本文首先回顾了花岗岩形成过程
采用CCM、HSM和L-15N 3种培养液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的体腔细胞进行了体外原代培养,并用MTT还原法对细胞的体外存活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CCM和HSM培养的体腔细胞,在
本文利用水热液化法将大型藻浒苔转化成了生物油,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液化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不同反应温度和时间浒苔水
根据2009年5、9月黄河口考察航次数据,结合2004年9月和2006年4月的调查结果,讨论了春季与秋季黄河河口过程中无机碳的行为、差异,以及调水调沙对黄河口无机碳输运过程的影响,
在R^N上讨论带临界项的拟线性椭圆型方程正解的存在性问题。在一个正锥上应用Ekeland变分原理构造一个比(P.S.)c序列要弱的序列,通过证明该序列具有相对紧性,得到一个弱正上解,进而
为解决敏捷制造执行系统的调度优化问题,提出了敏捷制造执行系统调度问题的最大成本最小化的策略。同时提出了一种带扰动因子的蚁群调度算法,使调度问题更接近实际,对敏捷制造执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酸碱度(pH)、两种重金属离子(Pb2+、Cd2+)单独及共同作用对棕壤吸附五氯酚(PCP)的影响。结果表明,棕壤对PCP的吸附量随溶液pH的升高而降低,且随Pb2+和Cd2+浓度
利用海上浮标站、高分辨率数字式探空仪等多种观测手段和三维中尺度模式,对2008年7月7-11日1次夏季黄海海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特征进行了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并将结果与春季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