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从加州旅行回来之后,告诉我他以后再也不想住酒店了。
他选择了Airbnb—就是那个已经被谈论了太多的住宅分享网站。作为保守的旅行者,这是他第一次选择这样做,顾虑就不必多说了,但当他描述起推门看到的景象,眼睛都有了光芒—明亮的落地玻璃窗、冰箱里塞满食物的厨房、卧室床上的浴巾和巧克力,以及第二天清晨醒来,等待他的是房东太太煮好的白粥。
相信这样美妙的旅行经历出现在大多数使用过Airbnb的人身上。这也就毫不奇怪酒店业的那些人们有多么心惊胆战,担心几个世纪以来的传统生意受到冲击,特别是在酒店价格贵得离谱的纽约。在这里,Airbnb实在是旅行者的上佳之选。另一方面,对于很多纽约人而言,将房子挂在Airbnb上偶尔合法、偶尔不合法地出租,恰能贴补每个月高昂的日常开支,或是度过财务危机,经营得好的话还有利可图,甚至有人借此攒下了初期创业的成本。
这都是事物美好的一面。然而过去近一年来,Airbnb在纽约市是否合法这件事一直争论不休,最大的争议来自禁止公寓出租期限短于30天的城市法规。在Airbnb已经开通的全世界4万个城市中,没有一个城市受到这样持续而放大镜式的关注。顽固的纽约州检察长认为正是Airbnb的存在,让这个州损失了一大笔酒店税。终于直到最近,双方达成了暂时和解—Airbnb愿意提交匿名数据,并在有违法行为时开放用户具体信息,以换取在这里的继续经营。
整个事情的分析框架中,忽略了一个隐性变量—来自另一利益相关者房东的压力。这也是纽约市的特色。相对美国其它他城市的人们大都拥有自己的房产,住在纽约的人大都租赁房屋,因此是租客而非业主在赚取收益。但出于安全或整洁考虑,多数纽约市的房东自然并不乐意房子被二次出租。有房东甚至雇佣了私家侦探搜集证据。更重要的是,一些房东意识到自己其实蒙受了经济损失—这些钱本来应该由他们自己赚到。旧金山有些房东甚至开始逐赶长期租户,转而把房产作为Airbnb短租房以获取更高收入。
三年前在香港见到Airbnb创始人之一Brian Cheskey的时候,我们讨论过Airbnb更像是一家保险公司,基于信任的建立和积累而发展。现在看来,信任问题已经通过系统审核和评价体系得到初步解决,而它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的更多是这样来自法律和现实边界的摩擦与突破。
Airbnb自诞生以来就在不断试探法律的边界,在纽约的争议官司之前,它在德国汉堡和荷兰阿姆斯特丹都和政府打过交道,最终成功获得了政府的支持,甚至引发了政策的调整—汉堡推出的新法规取代了1982年立法的住房旧法规—30年前还没有互联网,更没有这样的“分享式经济”。
朋友的这次旅行完全就是“分享式经济”的体验。除了Airbnb带给他宽慰之外,当在宽阔的马路上打不到车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打开了Airbnb房东推荐的私家车分享应用Lyft,一辆摆着粉红胡子的车两分钟就到达他的面前,价格还比出租车便宜三成。他又在发感慨了,“这样下去,谁还会坐出租车呢?”但是无论是Uber还是Lyft,成长中也面临着和Airbnb相似的官司缠身。
虽然说纽约的官司只是初步结果,Airbnb接下来可能依然会遭遇法律和现实的挑战—它在回应这一结果时也表示,“未来可能要继续和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政府打交道。”
但即便Airbnb明天就关张,政府也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人们总会找到这类“分享式”服务的替代品。
Cheskey曾经说,Airbnb不仅是个过夜的地方,还是场运动,让用户回到那个搭便车不危险的时代。既能得到好的服务,又能省钱或赚钱(分别对房客和房东),过程还充满趣味,即便对技术再不信任的人想必也愿意一试。
千万别低估一群忠实用户和真实需求的力量。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他选择了Airbnb—就是那个已经被谈论了太多的住宅分享网站。作为保守的旅行者,这是他第一次选择这样做,顾虑就不必多说了,但当他描述起推门看到的景象,眼睛都有了光芒—明亮的落地玻璃窗、冰箱里塞满食物的厨房、卧室床上的浴巾和巧克力,以及第二天清晨醒来,等待他的是房东太太煮好的白粥。
相信这样美妙的旅行经历出现在大多数使用过Airbnb的人身上。这也就毫不奇怪酒店业的那些人们有多么心惊胆战,担心几个世纪以来的传统生意受到冲击,特别是在酒店价格贵得离谱的纽约。在这里,Airbnb实在是旅行者的上佳之选。另一方面,对于很多纽约人而言,将房子挂在Airbnb上偶尔合法、偶尔不合法地出租,恰能贴补每个月高昂的日常开支,或是度过财务危机,经营得好的话还有利可图,甚至有人借此攒下了初期创业的成本。
这都是事物美好的一面。然而过去近一年来,Airbnb在纽约市是否合法这件事一直争论不休,最大的争议来自禁止公寓出租期限短于30天的城市法规。在Airbnb已经开通的全世界4万个城市中,没有一个城市受到这样持续而放大镜式的关注。顽固的纽约州检察长认为正是Airbnb的存在,让这个州损失了一大笔酒店税。终于直到最近,双方达成了暂时和解—Airbnb愿意提交匿名数据,并在有违法行为时开放用户具体信息,以换取在这里的继续经营。
整个事情的分析框架中,忽略了一个隐性变量—来自另一利益相关者房东的压力。这也是纽约市的特色。相对美国其它他城市的人们大都拥有自己的房产,住在纽约的人大都租赁房屋,因此是租客而非业主在赚取收益。但出于安全或整洁考虑,多数纽约市的房东自然并不乐意房子被二次出租。有房东甚至雇佣了私家侦探搜集证据。更重要的是,一些房东意识到自己其实蒙受了经济损失—这些钱本来应该由他们自己赚到。旧金山有些房东甚至开始逐赶长期租户,转而把房产作为Airbnb短租房以获取更高收入。
三年前在香港见到Airbnb创始人之一Brian Cheskey的时候,我们讨论过Airbnb更像是一家保险公司,基于信任的建立和积累而发展。现在看来,信任问题已经通过系统审核和评价体系得到初步解决,而它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的更多是这样来自法律和现实边界的摩擦与突破。
Airbnb自诞生以来就在不断试探法律的边界,在纽约的争议官司之前,它在德国汉堡和荷兰阿姆斯特丹都和政府打过交道,最终成功获得了政府的支持,甚至引发了政策的调整—汉堡推出的新法规取代了1982年立法的住房旧法规—30年前还没有互联网,更没有这样的“分享式经济”。
朋友的这次旅行完全就是“分享式经济”的体验。除了Airbnb带给他宽慰之外,当在宽阔的马路上打不到车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打开了Airbnb房东推荐的私家车分享应用Lyft,一辆摆着粉红胡子的车两分钟就到达他的面前,价格还比出租车便宜三成。他又在发感慨了,“这样下去,谁还会坐出租车呢?”但是无论是Uber还是Lyft,成长中也面临着和Airbnb相似的官司缠身。
虽然说纽约的官司只是初步结果,Airbnb接下来可能依然会遭遇法律和现实的挑战—它在回应这一结果时也表示,“未来可能要继续和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政府打交道。”
但即便Airbnb明天就关张,政府也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人们总会找到这类“分享式”服务的替代品。
Cheskey曾经说,Airbnb不仅是个过夜的地方,还是场运动,让用户回到那个搭便车不危险的时代。既能得到好的服务,又能省钱或赚钱(分别对房客和房东),过程还充满趣味,即便对技术再不信任的人想必也愿意一试。
千万别低估一群忠实用户和真实需求的力量。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