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档案解密

来源 :家教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ro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犯罪分子如何精心策划犯罪,有一件是绝对可以肯定:他们在离开现场之前一定会留下破绽,比如指纹……
  
  潘泽指纹断案
  据记载,早在元代,中国人就开始使用指纹技术破案了。
  一个名叫潘泽的官员,走马上任清理积案时,发现了一件积压了许久的案件:辖境内有一富豪以一卖身契为证,说有一户贫苦人家,全家大小17口人全都卖给他家为奴,卖身契上的手印个个齐全,但贫苦人家却一直不承认有这件事。以前的几任官员都未能断清这个案子。
  潘泽首先认真阅读了案卷中当事人的供词,然后仔细察看了卖身契上的指纹,结果发现穷人家17口人中有一人的年龄只有13岁,但卖身契上的“指理”却是成人的。据此他认为这份卖身契是伪造的。为了让这位富豪输得心服口服,潘泽在重新审理案件时,下令召来郡里5名年龄为13岁的少年,然后让这5位少年当堂按上自己的食指指纹,再与卖身契上的指纹相对照,结果都合不上。
  在铁的事实面前,富豪理屈词穷,只好承认这份卖身契是伪造的,并当堂毁了假卖身契。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能根据食指上指纹的疏密程度来判断人的个头高低和年龄大小等。而元代以后,指纹破案的水平在我国已经日臻完善,且在民事和刑事诉讼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欧洲人首次利用指纹破案发生在1892年的阿根廷,比中国人晚了近2000年。
  
  关于指纹
  大家都知道,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指纹,它还有以下特征:
  1. 从出生到死亡,人的指纹模式是不变的。
  2. 当皮肤再生时,指纹也会再生,所以用酸烧或是动手术并不一定能改变指纹。
  3. 指纹在人死后是最后腐烂的几个部位之一,可以识别死去几年的死者身份。
  4. 手掌上的纹路和指纹一样,也可以帮助破案。
  5. 能留下指纹的物品包括纸、油漆过的物体、未漆过的木头、植物、玻璃以及大多数金属(橡皮手套上也会有,不过,除非歹徒离开前专门把它扔下,否则你没法拿到它)。不可能留下指纹的物品有石头、石材和砖头。
  
  获取指纹
  获取指纹有以下方法:
  * 适用于玻璃杯、窗框以及电灯开关等光滑表面。首先,用细软的绒毛刷子轻轻拂去表面的灰尘。这些灰尘本来被汗粘在指印纹路中,去掉后,把干净的透明胶带按在指纹上,拿起后按在一张卡片上,注明时间,地点即可。
  * 对粗糙表面上的指纹,比如车内饰物之类的,可用氰基丙烯酸盐粘合剂放在车内加热,并把车密封,这样会产生蒸气,使指纹变成白色,并固定在原地。再用方法1取下指纹。
  * 对于纸上的指纹,例如被偷支票上的指纹,可以用喷雾剂在纸上喷射一种叫茚三酮的化学制剂,再用熨斗加热即可。
  * 当调查某种特殊的案子,比如谋杀案时,如果在室内找不到指纹,可以关掉房内所有的灯,戴上特制眼镜,用激光探测装置扫射房间,可以让指纹上某些化合物发光,把指纹拍摄下来就行了。FBI早在1980年就用此方法了。
  
  分析对比
  采取到指纹只是第一步,接着便要对指纹进行分析及对比。
  指纹的基本纹型:
  第一类是箕形类,其指纹纹路形成像簸箕状纹路,又分为反箕形纹及正箕形纹;
  第二类是弓形类,其纹线从一端流向另一端,且中央拱起,又分成弧形及帐形纹两种;
  第三类是斗形类,至少有两个三角形外端,中间为回形纹线。又分为斗形纹、囊形纹、双箕形纹及杂形纹等四种,斗形纹约占全部指纹的29%。
  
  侦探实验室
  
  指纹显影
  准备一张白纸,和少量的碘。
  在一张白纸上面用手指按一下,然后把纸上手指按过的地方对准装有少量碘的试管口,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等到试管中升华的紫色碘蒸气与纸接触之后,按在纸上的平常看不出来的指纹就会渐渐地显示出来,并可以得到一个十分明显的棕色指纹。
  如果把这张白纸收藏起来,数月之后再做上面的实验,仍能将隐藏在纸面上的指纹显示出来。
  
  显影原理:
  每个人的手指上总含有油脂、矿物油和汗水等。当用手指按在白纸上的时候,指纹上的油脂、矿物油和汗水就会留在纸面上,只不过是人的眼睛看不出来罢了。
  纯净的碘是一种紫黑色的晶体,并有金属光泽。有趣的是,绝大多数物质在加热时,一般都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三态变化。而碘却一反常态,在加热时能够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蒸气。像碘这类固体物质直接气化的现象,人们称之为升华。同时碘还有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由于指纹含有油脂、汗水等有机溶剂,当碘蒸气上升遇到这些有机溶剂时,就会溶解其中,因此指纹也就显现出来了。
其他文献
双休日逛街,买了一件风衣。回家试穿时,在镜子前照来照去,感觉还是不扣钮扣好,显得时尚大方,还有几分飘逸。  “叫花子不吃隔夜食”,周一我就像个孩子似的穿上这件新衣服兴冲冲来到学校。同事们见了我,一个个不停地称赞“漂亮”。不管他们是真心称赞,还是为了照顾我的自尊心,我心里都樂滋滋的。  第三节课是我的语文课,照培训学习时一些专家们的观点,我的服装有新变化,应该在课前提前到学生中走一遭,以免上课时分散
期刊
早就听说五(1)班有一个叫宝的学生,他之所以“大名鼎鼎”,有两个原因:一是长得可爱,清秀的眉目,长长的睫毛,一对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显得特别机灵;二是难以对付,很多班主任都还没能“制服”过他。这不,我接手这个班才一个月,他就把我弄得头皮发麻。  周一,数学老师向我投诉宝:“上课时,他开始坐得很端正,好像很乖的样子。可我一转身,他就在下面折起了陀螺。”“是呀,我还真是拿他没辙了”,英语老师接过话茬,“
期刊
那一年,我12岁。  正在读小学,由于家离校远,所以父母决定让我借住在一个远亲姑父那里。  离开了父母的唠叨与管教,同时也离开了父母关爱的我,慢慢发生了改变,本来学习名列前茅的我,与班上那些整日无所事事的同学在一起,成绩下降不说,而且品德也日渐“败坏”,学会了打游戏机、老虎机等本不该接触的东西。  姑父不知从哪里得到了这个消息,便通知了我的父母,父母来到学校训斥了我一顿,我阳奉阴违,表现出洗心革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