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中学物理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注重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加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念。但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很不够.教师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谈点自己的体会。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则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我们把教学内容用一些问题呈现出来,学生就会立即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测,有些是意料之中的,有些是意料之外的,不管学生的猜测结果是否符合教师的意图,我们都不要过早地给予肯定或否定,而要把结果交给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证明。比如在学习《摩檫力》时,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可让学生自主提出想法:与压力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速度的大小有关等等。课堂进行了探究与学习后,还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进行探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可以纠正“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等许多不正确的认识。通过这种设疑、释疑的活动,不断激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模拟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让学生逐步掌握探索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树立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开发“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增加探究实验成分,营造创造性实验教学环境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得出结论→评估与交流”。例如,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然后放手让学生结合书上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并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①为什么每次实验时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上滑下来?能不能不用斜面直接用手推动小车?能不能改变斜面的坡度或者小车的高度?②这一实验中我们应观察什么?如何记录实验现象?③你还能设计哪些不同实验进一步来探究这个问题?最后同学们很好完成了本探究实验,并设计出了几种新的探究方案,而且还用到了两种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和“理想化实验”。因此,物理实验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实验的层面上,要创造性地去探索和发现。
2.时常超越常规,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学中的概念和规律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按照常规进行操作后,教师应超越常规、设疑启思,使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求异创造思维能力。例如,在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当学生已掌握“伏安法”这一常规测量方法后,为使学生知识“升华”,拓展思维,设问置疑:“某同学在测量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所用的电源电压为6V,电流表量程足够,但电压表0-15V的量程已经损坏,而0-3V量程可以使用。如何测定灯泡的额定功率?”在这个问题中设置了超越常规的条件:一是小灯泡两端电压达到3.8V时,才能从电流表上读取额定电流求得结果,而电压表又不能超过量程使用;二是进行求异思维,打破常规,变迁思维,利用串联分压的特点,使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当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只有2.2V,可用电压表0-3V的量程测量。这样,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和拓展。如果教师经常呈现一些打破常规、方法新颖的题目给学生练习,并适当加以动手实验,学生的创新思维会不断得到提高。
3.巧用身边之物,拓展实验创新途径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很多情况下实验器材可以自制,甚至可以使用身边的物品,潜意识地告诉学生应当有“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意识。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物品等进行实验,它会比“正规实验”更富有亲切感、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深刻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例如,用钢尺可以探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音调跟频率的关系等物理问题;用铅笔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等;用嘴对手心“吹气”和对手心“哈气”分别探究“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等。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来实验、研究,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习斗志,磨练意志,巩固知识,同时也能为学生今后开展创新实验提供物质保障,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常有: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问题讨论、现场观察等。
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几乎所有的课题研究,首要的一步是收集信息资料。有的从图书馆获取资料,有的从网上获取信息,有的采访专家,有的编写问卷调查表,有的通过实验获取数据。第二步是处理信息资料。或作出统计,或制成图表。第三步就是加工信息资料。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资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几节课都能解决的。我们必须始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可能创设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为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好坚实的铺垫。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2]《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则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我们把教学内容用一些问题呈现出来,学生就会立即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测,有些是意料之中的,有些是意料之外的,不管学生的猜测结果是否符合教师的意图,我们都不要过早地给予肯定或否定,而要把结果交给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证明。比如在学习《摩檫力》时,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可让学生自主提出想法:与压力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速度的大小有关等等。课堂进行了探究与学习后,还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进行探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可以纠正“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等许多不正确的认识。通过这种设疑、释疑的活动,不断激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模拟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让学生逐步掌握探索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树立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开发“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增加探究实验成分,营造创造性实验教学环境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得出结论→评估与交流”。例如,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然后放手让学生结合书上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并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①为什么每次实验时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上滑下来?能不能不用斜面直接用手推动小车?能不能改变斜面的坡度或者小车的高度?②这一实验中我们应观察什么?如何记录实验现象?③你还能设计哪些不同实验进一步来探究这个问题?最后同学们很好完成了本探究实验,并设计出了几种新的探究方案,而且还用到了两种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和“理想化实验”。因此,物理实验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实验的层面上,要创造性地去探索和发现。
2.时常超越常规,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学中的概念和规律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按照常规进行操作后,教师应超越常规、设疑启思,使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求异创造思维能力。例如,在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当学生已掌握“伏安法”这一常规测量方法后,为使学生知识“升华”,拓展思维,设问置疑:“某同学在测量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所用的电源电压为6V,电流表量程足够,但电压表0-15V的量程已经损坏,而0-3V量程可以使用。如何测定灯泡的额定功率?”在这个问题中设置了超越常规的条件:一是小灯泡两端电压达到3.8V时,才能从电流表上读取额定电流求得结果,而电压表又不能超过量程使用;二是进行求异思维,打破常规,变迁思维,利用串联分压的特点,使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当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只有2.2V,可用电压表0-3V的量程测量。这样,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和拓展。如果教师经常呈现一些打破常规、方法新颖的题目给学生练习,并适当加以动手实验,学生的创新思维会不断得到提高。
3.巧用身边之物,拓展实验创新途径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很多情况下实验器材可以自制,甚至可以使用身边的物品,潜意识地告诉学生应当有“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意识。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物品等进行实验,它会比“正规实验”更富有亲切感、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深刻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例如,用钢尺可以探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音调跟频率的关系等物理问题;用铅笔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等;用嘴对手心“吹气”和对手心“哈气”分别探究“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等。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来实验、研究,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习斗志,磨练意志,巩固知识,同时也能为学生今后开展创新实验提供物质保障,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常有: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问题讨论、现场观察等。
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几乎所有的课题研究,首要的一步是收集信息资料。有的从图书馆获取资料,有的从网上获取信息,有的采访专家,有的编写问卷调查表,有的通过实验获取数据。第二步是处理信息资料。或作出统计,或制成图表。第三步就是加工信息资料。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资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几节课都能解决的。我们必须始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可能创设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为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好坚实的铺垫。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2]《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