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中玫瑰单胞菌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tde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确定从蜱中分离的、使用常规方法不能鉴定的3株粉红色细菌的分类学位置.方法 使用16S r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检索方法及细菌的形态学、生化特性及脂肪酸分析等鉴定方法.结果 3株细菌为粉红色的革兰阴性需氧小球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0℃,在含有5%以上NaC1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该菌能发酵葡萄糖、利用棕檬酸盐,接触酶试验阳性、脲酶试验阳性、紫外(UV)吸收试验阳性.主要脂肪酸成分为C16:0、C17:0、C18:1 ω9c和C19:0 cyc.16S r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检索发现3株细菌与颈玫瑰单胞菌(Roseomonas cervicalis)同源性最高,达99.1%.结论 这3株细菌在分类学上属于玫瑰单胞菌(Roseomonas),但是和已经报道的种都不相同,可能是一个变种.蜱可能是其潜在的媒介宿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Galectin-9(即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3 ligand,Tim-3L)的真核定位与功能,及其对同种异基因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PCR扩增Galectin-9片段,插入到pEGFP-N1质粒,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癌细胞系(CHO)行G418筛选,分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检测
目的 HBVnt453-250序列为乙型肝炎病毒正链的一个新的负性调节元件,探讨其作用方式是否具有方向位点依赖性、启动子选择性以及肝细胞特异性.方法 构建含有负性调节元件的质粒pHBV453-250方向和位点置换体(pHBV250-453、plucHBV453-250和plucHBV250-453),分别以荧光素酶(luciferase)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作为报告基因,转染Hep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