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是发展创新教育的关键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her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古老的应试教育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改革并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而创新教育则是其重中之重。进行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改革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据此笔者通过实验教学来加强创新教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笔者就此谈一谈贯彻创新教育的经验。
  
  一、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创新想法,把学生心中发明的潜意识激发出来。实践表明,学生只有受到强烈的指引,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造就很强的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要的问题是完成一个转变,即由教师“牵着鼻子走”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向启发式的实验教学模式转变。例如,要做某实验时,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实验背景知识、实验方法等,然后由学生自己去独立完成,给予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时空,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实验课上营造一种科学、民主、宽松而和谐的气氛,启迪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告诉我们,一种缺少压抑的实验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灵性”的发挥,让他们思其所思,更易激发他
  们心中的创新理念,形成新的观点、新的想法,养成一种以推陈出新、创新为荣的观点。有些重难点实验,如《观察叶片的结构》当中涉及到自制手切片,学生要一次成功做好是不容易的,这当中有许多学生的表现都不尽如意,而我们为师者,不能一味责备,而应多给些善意的激励,鼓励学生不怕失败,不畏困难,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直到实验成功。如此日复一日,学生心中这种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态度就有了,这种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就形成了。
  
  三、 充分挖掘实验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善于创新必善于思考,一个缺乏思维能力的人是不会有创造力的。为此,我们执教者就应当善于导学、导思,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让学生在实验课上进行独立思考,不断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1. 实验课上精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
  要发明什么、创造什么,只有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的思维才能围绕着客观存在转,自始至终直到成功。如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中制徒手切片时,可问:为什么要选用新鲜叶片?通过设问置疑,可使学生置于“愤”“悱”状态,使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追本求源,最终达到有效地促进其思维能力不断发展的目的。
  2. 利用实验教材中的“讨论”栏目,活跃学生思维
  一个有创新能力之人只有思维是不够的,还必须思路广阔、思维敏捷,否则创新思维的“灵光”是难以闪现的。现行高中生物教材几乎每个实验后面都有一个或几个讨论,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掌握与实验密切相关的教材内容。所以我们完成某个实验后就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问题本身的难易程度等因素,采用灵活的、多样的、有效的措施,激励学生主动思考这些问题,养成“不唯师、不唯书”的积极的、活跃的思维习惯。有的“讨论”,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最后由教师集思广益;有的“讨论”,可以由全班学生集体参与,把课堂变为群言堂,让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增长知识,活跃思维;还有的“讨论”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只是相机点拔,匡谬辩正。
  3. 利用具体的操作,培养学生的求异思想能力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统一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总习惯于认识事物的此一面,忽视彼一面,假如我们能用求异思维打破这种既定的思维定式,而从看似行不通的另一面去探究,反其意而思之,反其道而行之,则将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经常碰到盖玻片易碎现象。为此,可以让学生考虑:能否用其他材料来替代盖玻片进行实验观察?根据盖玻片的特点,有的学生想到用透明的胶带纸,有的想到用透明的幻灯片,结果他们的实验都获得了成功。又如在《观察淀粉酶对淀粉的作用》的实验时,先向学生传授一些背景知识的实验方法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操作。有的学生就利用学过的统筹学思维改变实验操作步骤,达到了实验的目的。
  
  四、 活用教材中的有关实验栏目,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富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必然具备强烈的实践意识和极强的实验操作能力。过去我们传统教育的一个误区就是重视理论传授,而忽略了动手能力;现在的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实际本领,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更不能很好地适应生活,立足于社会。
  1. 活用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际观察能力
  纵观这些实验,有观察性的、有验证性的、有探究性的……不管怎样,在做实验时,教师应尽量减少对操作步骤的叙述。凡是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就不用再教,应把这类实验留给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只在旁边作指导。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维与实践的统一,边做边思,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如:植物的无氧呼吸与动物的无氧呼吸的区别,很多学生分不清结果哪一种是酒精、哪一种是乳酸,让学生去跑一跑,学生就有了很深的印象。
  2. 活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习惯
  演示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到实物或实验现象,增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若把其中一些改为学生自己动手的科学小实验,则可促进学生主动进行实践,加深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有利于养成进行科学实践探索的习惯。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水分散失》《种子呼吸要放热》等实验,真可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
  3. 活用“动动手”栏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如:在《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中,利用学生动手去感知激素的作用。可在班级中用盆花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体验到植物的“向光性”“顶端优势”,以及“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让学生学会并习惯于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这对培养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4. 充分利用“实习”栏目,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习是教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实验的延伸的拓展,它把实验的触觉伸进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凡是新的发明、新的创造都离不开现实生活的土壤,都离不开积极的实验活动,否则,那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培养具有“三创”型的高素质的学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深入社会、勤于思考、努力创新。
  (宁化职业中专学校)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CM/EVM不同配比共混胶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氧老化性能和耐油性能,结果表明:随着EVM橡胶用量的增大,热空气老化前,拉伸强度基本不变,拉断伸长率呈现下降趋势,100%定伸应力基
以自然发酵法制备的青梅酵素为研究对象,跟踪检测青梅酵素284 d发酵过中总多酚含量变化,并对其与抗氧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了解食用植物酵素的发酵机理、功能性成分及产
了解革菌属真菌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目前革菌属真菌研究所涉及的种类仅4种,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出化学成分主要为对联三苯型酚类化合物,另外还包括甾体、脂肪族
天然橡胶价格居高不下,各种合成胶价格也随波逐流,给本来备受原材料成本压力下的橡胶轮胎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摘要: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它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进行再认识和检查的过程。解题后,要对整个解题活动进行反思,即反思解题方法、反思习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反思解题思路的严密性、反思解题规律、反思有无错解、反思所解习题能否拓展、反思有无变式等。  关键词:反思;解题活动;反思的内容    弗赖登塔尔强调:“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让学生在观察
“烃”又称碳氢化合物(英语:hydrocarbon),是有机化合物的一种,只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包含烷烃、烯烃、炔烃、环烃及芳烃,是许多其它有机化合物的基体。烃类中较轻的部分,
江苏省对口单招自2008年来,把专业技能考试成绩以300分记入总分,现在所有学校技能指导老师和学生越来越重视,4年来本人所带建筑专业技能考试成绩均分都在285分以上。结合近几年来技能训练,笔者从以下4个方面谈谈在技能训练过程中的一些做法,目的是与大家相互交流,一起探讨,共同提高。一、思想上高度重视,是技能训练成功的前提首先,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对口高考目前在中职学校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