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作为文学样式之一,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提高智力、完善人格、提升文学品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诗歌教学这一平台,教会学生从语言、意境、思想、情感等四个方面赏析诗歌。
【关键词】语文;诗歌教学;素质教育;审美;形象思维
语文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学科。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提高智力、完善人格、提升文学品位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老师应利用诗歌教学这一平台,教会学生从语言、意境、思想、情感等四个方面赏析,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学习优秀诗歌,学生可以透过精炼优美的文字,通过形象思维想象组合成一幅幅画面,体味诗句中隐现的意境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在优美意境的感染下受到美的陶冶,提高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如读“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体会宇宙的辽阔与曹操胸怀的博大;读“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感受乡民的淳朴与热情,乡间生活的素朴平淡之美。
二、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
多读诗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谓形象思维,就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形象、情感以及联想和想象,通过事物的个别特征去把握一般规律从而创作出艺术美的思维方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可以横跨中外、绵亘古今,也就不足为奇了。例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通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的罗列与“略输”“稍逊”“只识”等词语的限定,传神地表现了以上历史人物武功赫赫、文采不足的形象,也表现了文武兼备、傲立天下的当代英豪形象。又如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通过杨花凋落、子规悲啼、明月朗照、春风随度、遥远夜郎的形象,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意。赏析诗词需要富于创造性的思维,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间接接触社会,完善健全人格
初中生介于十三岁到十六岁之间,这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健康人格、形成良好性格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通过书本积累经验与感受,渴望反观自己,又希望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各方面还未成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点拨与指引。
优秀的诗词,或反映国家的兴衰荣辱,或个人身世的坎坷悲欢,或劳动的艰辛,或爱情的缠绵愁苦,总在某一方面揭示了社会、生活、人生的本质。吴均的《山中杂诗》,展现的是一位隐士淡泊尘世名利、醉心山林美景的生活图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人情”,表现的是诗人因飞扬的玉笛之声而折柳,由折柳而起的留恋故园之情。多读这类作品,有助于丰富初中生的情感认知与体验。
四、积累名言警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中学语文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其中最关键的是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教会学生认识多少字词,而是要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文字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诗歌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模仿、提升语言能力的极好素材。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人生经历的诗人,写出的不同的诗歌,语言风格、艺术手法、意境各不相同,或优美婉丽,或放纵恣肆,或雍容典雅,或朴素自然。学生多读优秀诗作,对于他们模仿、借鉴优美的文学语言,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诗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十分重要,教师还应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如课外组织诗词朗诵会,运用多媒体的配图配乐,名家朗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体味语言文字之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素养。
责任编辑:王芸
【关键词】语文;诗歌教学;素质教育;审美;形象思维
语文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学科。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提高智力、完善人格、提升文学品位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老师应利用诗歌教学这一平台,教会学生从语言、意境、思想、情感等四个方面赏析,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学习优秀诗歌,学生可以透过精炼优美的文字,通过形象思维想象组合成一幅幅画面,体味诗句中隐现的意境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在优美意境的感染下受到美的陶冶,提高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如读“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体会宇宙的辽阔与曹操胸怀的博大;读“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感受乡民的淳朴与热情,乡间生活的素朴平淡之美。
二、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
多读诗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谓形象思维,就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形象、情感以及联想和想象,通过事物的个别特征去把握一般规律从而创作出艺术美的思维方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可以横跨中外、绵亘古今,也就不足为奇了。例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通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的罗列与“略输”“稍逊”“只识”等词语的限定,传神地表现了以上历史人物武功赫赫、文采不足的形象,也表现了文武兼备、傲立天下的当代英豪形象。又如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通过杨花凋落、子规悲啼、明月朗照、春风随度、遥远夜郎的形象,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意。赏析诗词需要富于创造性的思维,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间接接触社会,完善健全人格
初中生介于十三岁到十六岁之间,这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健康人格、形成良好性格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通过书本积累经验与感受,渴望反观自己,又希望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各方面还未成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点拨与指引。
优秀的诗词,或反映国家的兴衰荣辱,或个人身世的坎坷悲欢,或劳动的艰辛,或爱情的缠绵愁苦,总在某一方面揭示了社会、生活、人生的本质。吴均的《山中杂诗》,展现的是一位隐士淡泊尘世名利、醉心山林美景的生活图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人情”,表现的是诗人因飞扬的玉笛之声而折柳,由折柳而起的留恋故园之情。多读这类作品,有助于丰富初中生的情感认知与体验。
四、积累名言警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中学语文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其中最关键的是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教会学生认识多少字词,而是要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文字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诗歌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模仿、提升语言能力的极好素材。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人生经历的诗人,写出的不同的诗歌,语言风格、艺术手法、意境各不相同,或优美婉丽,或放纵恣肆,或雍容典雅,或朴素自然。学生多读优秀诗作,对于他们模仿、借鉴优美的文学语言,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诗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十分重要,教师还应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如课外组织诗词朗诵会,运用多媒体的配图配乐,名家朗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体味语言文字之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素养。
责任编辑:王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