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激括语文课堂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fsafds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场景与细微事物,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过程、方法、细节等活起来、动起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审美愉悦,变“要我学”为“我乐学”,同时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因而被广大语文教师所青睐。
  那么,如何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激活语文课堂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甲的几点体会。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搭建认知与文本之间的平台
  
  例如,《我的信念》一课中,玛丽·居里娓娓地阐述了自己的人生信念,讲述了自己对科学的挚爱与执著的追求。道出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字里行间闪耀着一位科学巨人的思想光辉。为了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获得思想启迪。在教学中。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了以下资料:1、居里夫人近照:2、居里夫人取得的科学成果:3、居里夫人教女成凤的故事:4、居里夫人的生活情况及主要经历;5、爱因斯坦的悼文。这些材料的适时穿插补充,在文本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之间搭建了平台。通过这些材料,学生不仅很好地理解了文本内容,挖掘了本文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培养了健康的审美标准和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而且丰富了自己的阅读积累。学完本文后。学生完成了习作《品读居里夫人》,是多媒体的使用为学生搭建了读写平台。
  
  二、再现画面与情境,拉近想象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语文学习需要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对蕴含其中的感情进行体验,因此要重视语文学科本身的张力和创造性。恰当运用画面再现情境。辅助学生对文字的品味和领悟,从而拉近学生的想象力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如教学《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文时,我恰当地选择关于黄河的图片与视频,用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再配以配乐朗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为突破教学难点。我制作了课件,按照课文内容的顺序,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整体形象及各个侧面展现出来,既创设了课文情境。又能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
  在唐诗宋词教学中多媒体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我们可以用它再现诗人创作的背景。展现丰富多彩的画面。或设置配乐诗朗诵,或几组诗比较阅读,从而提高学生对唐诗宋词的欣赏能力,使学生对平日里感到乏味的诗词有一种全新的感受,仿佛在其思维中注入“兴奋剂”。让他们紧跟着“感觉走”。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文化素养和阅读欣赏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三、激发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现在电脑已走进千家万户,学生对电脑的操作日益熟练。随着教学设施的改善和提高。我校教室也实现了“班班通”。如何整合资源。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难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语文活动课我一般布置给学生,并按活动小组开展比赛。学生的作品完成得很好。他们对多媒体运用得比较娴熟,并在活动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在展示中获得了成功体验。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这场猝不及防的灾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抗震救灾现场,是那个熟悉而坚定的声音让受灾群众保持镇静,是那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让我们一次次落泪……这场地震牵动着13亿中国人的心,当然也牵动着我们师生的心。学生天天议论有关地震的事情,我以此为契机,布置了一项关于抗震救灾的手抄报活动。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作幻灯片,下载有关歌曲或诗歌,也可下载有关视频并进行剪辑。学生热情高涨。效果显著。有的同学的课件还受到了很多语文老师的好评,在展示过程中,同学们既为自己和他人的聪明才智赞叹,同时也在搜集和整理资料及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感染和教育。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肯定和提高。
  当然,语文教学是师生及文本对话的过程,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应尽在“辅助”二字中。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应辅在学生经验的盲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堵塞处、情感的模糊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坚持为学生的“学”服务。起到启发、引导、点拨、开窍的功效,追求点“石”成金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价值。
  总之,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多媒体,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让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巧妙运用多媒体激活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神采飞扬。
其他文献
在中国古代绚丽多姿的文学花园里,送别题材的作品就像一枝美丽的奇葩格外引人注目。这类文学作品,运用特定的情景表达,营造浓浓的送别氛围,或写实,或想象,或寄托,把人物离别的真挚而伤感的情绪和周围的景物高度融合在一起,显得音韵和谐,情致深远,余音袅袅,动人心魄。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情景交融,对比鲜明。再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
期刊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当中,学生总觉得无事可写,无章可循。仔细想来:这并不仅仅是缺乏写作素材的表现,写不出来实际上是想不出来,也就是思维探索能力不足。因此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既要重视技巧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解放思想,创造氛围    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就要求老师改变旧的思想和教法,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写。要允许他们自由地“我手写我心,我文表我情”。只有尊重学生的
期刊
在古典诗词歌赋中,人们往往借助“蝉”这一物象,运用比兴、托物言志等艺术手法来表情达意。蝉,也叫知了,本身是一种昆虫,主要生活在夏季和秋季,常常在枝头鸣叫。这是它们的习性使然,然而被不同经历、不同心境的人听来,就赋予了“蝉”不同的意味。在众多的诗词歌赋中,犹以唐朝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这三首诗最为后人所称道,被誉为唐朝“咏蝉三绝”。     一、三首诗都运用了比兴、托物
期刊
新课标实施已数年,不少教师在实践新理念时对语文教学的形式、内容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也有一些做法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在素质教育发展到研究性学习的今天,很有必要审视一下当前的语文教学。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笔者认为当前的语文教学存在一些误区。    一、教学重训练,轻阅读    现在的阅读教学,其弊端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教师讲得太多,各种各样的分析、阅读题太多。归纳文意、中心思想、写作方法,分析来
期刊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人情冷漠的时代,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早已习惯了独来独往。很多人给自己的世界设置了重重障碍,既防范陌生人的打扰,也阻止自己卷入无端的是非漩涡之中。铁凝的小说《永远有多远》,写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城市孤独。  白大省是北京胡同里一个普通的女孩子,她的仁义、和善、吃苦让人,她的热情与痴心都把北京胡同的纯洁和正派,把人性中的善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人都希望白大省永远不变。因为唯有她不变,才能使人
期刊
目前,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针对语文教学量大面广的特点,为了适应新教材,据笔者多年从事教学的经验,探索出了语文教学中的新教法,即三“活”教学法,具体如下:    一、活课堂    随着信息教育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新的形势和要求下,作为教师为了搞好教学这一本职工作,必须采用多样的课堂进行教学,如:把过去的传统的室内教学(课堂教学)引到室外进行,比如,一些参观性的
期刊
现代格律诗,也可以叫格律新诗、新格律诗或白话格律诗。现代格律诗派主要人物闻一多认为新诗的格律应做到三美: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并指出新诗的格律就是节奏,主要是韵和顿(音尺),这些理论使新诗的创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烦 忧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期刊
因为一部电视剧《橘子红了》我开始走进作者琦君的作品世界,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唯美的画面和强烈的戏剧冲突都已经模糊在记忆里,而《泪珠与珍珠》这篇小品却愈益清明。  文章第一段那句给作者留下无限启迪的“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①为整篇文章定下了一个坐标,并以此为原点,后续的文字都是作者在人生阅历的横轴和思想的纵轴所围合的空间里不断成长的轨迹。这篇文章的原点源自作者高一课本里奥尔
期刊
带着学生读《西游记》,他们常常津津乐道于孙悟空的神勇,猪八戒的可笑,而作为西天取经的核心人物唐三藏则常常被忽略。既使被提起,更多的也是埋怨,怪他人妖不分,乱念紧箍咒,折磨悟空。  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初中语文课本上,也有着对唐僧的理解:  他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明知到西天去必然会碰到许多艰难险阻,“吉凶难定”,但仍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管外界有多
期刊
在科技昌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中华古代文明的价值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发掘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已经成为培养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习文言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自然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近几年来,加强文言教学,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界的共识,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中,文言文课文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但是,事实上,文言文教学常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由于教者对于应试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