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关键目标是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强化,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强化的前提是以学生为本,并且把哪些教学内容是具有创新意识给整理出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大胆猜测与思考的兴趣给激发出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能够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此同时把教学质量提高,可更好的满足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从而为国家的将来提供更好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社会和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是拥有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在进行创新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问题都给教育改革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以及挑战。教育进行改革首先要把创新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从小学基础阶段就开始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在小学基础阶段教育中,能够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课程便是小学数学。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从而让学生能从小就得到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从教育创新这一方面上来看:第一,老师应该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让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这首先需要老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小学生的角度看来,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与信任。老师与学生把健康民主、平等对待的关系建立起来,从而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进而把学生的热情给激发出来。第二,老师的教学模式也应该要向人性化发展,让学生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良好、宽松,能够让学生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对于学习能够主动投入。第三,老师还应该要做到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把学生的学习思维给调动起来,对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探讨可起到促进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过程是探索未知、发现美的,进而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做到有教无类,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都不同,老师要针对此来给每一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辅导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的知识才是记忆深刻和熟练运用的。
二、开展教学引导,为学生留下探索空间
小学阶段是学生们刚开始对学习有接触的阶段,小学生与高年级学生相比,其学习感性的认知程度往往要高出许多。所以,老师在引导小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问题上要适当的把握好原则,避免让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在制定学习目标时也不可以太过于简单,不然会让学生感受不到来自完成学习目标的成功喜悦,也容易会让学生对于学习过于盲目自信,从而导致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够严谨认真。比如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己去发挥想象,想象出长方体跟正方体的形状,如果在这个时候老师可以给出具体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可以感受“体”的概念,并且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准确的感受到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所存在的区别,让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面与面的不同进行探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
还有一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特别重要,老师要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进行充分引导,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有足够的学习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尽可能的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数学学习中,一个题目往往会有多种解题方法,这就是一个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乐趣的地方。在这种学习情形下,老师要对学生发挥创新探索精神进行鼓励,对于学生去成功发现惊奇之处进行引导,慢慢的就会让学生养成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
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方法还有为学生创设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前提是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并对这个问题提出大胆的质疑,学生只有积极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够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提高。比如,在进行“比例尺”这一课的教学时,老师根据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去画出教学楼的平面图,这时可以发现学生画的平面图不一样,原因是学生并不知道该怎么去确定方向,不知道实际距离与纸上距离的比例。针对此,老师可以让学生对其进行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各个小组之间的研究讨论得出一个相同的比例。给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有很大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测与分析,从而把学习质量提升,把学生的创新意识给激发出来。
四、给学生布置开放式的作业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仅只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还要在课外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式作业,让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这样做的目的是要给学生提高学习动力提供帮助,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和提升。在创新教育中,开放式作业是其关键一部分内容。比如说学生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老师就能够据此给学生布置开放式作业。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室里的窗户计算装窗帘的布,也就是教室里的两扇窗户,每一扇窗户高2米、宽2米,问至少需要多少米的布来装窗帘?在学生进行作业的相互交流时,有一部分学生觉得只需要4米的布就可以了,也有些学生则不赞同只需要4米的布,4米的布太小不能遮挡阳光。有一部分学生觉得应该要把窗帘做成两幅,而且窗帘之间还应该需要有重叠部分,有些学生就会发现需要根据窗框的具体大小来选购布的大小。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都能够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想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中数学这一门学科是很重要的。老师应该多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去探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布置开放式作业等来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对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进行培养,也可以在这些教学方法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湛锐勇.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新课程(上),2016,(07):171.
[2]苏秋香.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学周刊,2016,(08):141.
[3]米靖.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220.
[4]张少华.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 学周刊,2016,(01):96-97.
[5]王曉琴,王永松,王新民.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04):92-96.
[6]张龙祥.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学周刊,2011,(26):135.
[7]郭春堂.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初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社会和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是拥有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在进行创新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问题都给教育改革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以及挑战。教育进行改革首先要把创新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从小学基础阶段就开始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在小学基础阶段教育中,能够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课程便是小学数学。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从而让学生能从小就得到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从教育创新这一方面上来看:第一,老师应该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让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这首先需要老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小学生的角度看来,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与信任。老师与学生把健康民主、平等对待的关系建立起来,从而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进而把学生的热情给激发出来。第二,老师的教学模式也应该要向人性化发展,让学生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良好、宽松,能够让学生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对于学习能够主动投入。第三,老师还应该要做到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把学生的学习思维给调动起来,对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探讨可起到促进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过程是探索未知、发现美的,进而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做到有教无类,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都不同,老师要针对此来给每一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辅导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的知识才是记忆深刻和熟练运用的。
二、开展教学引导,为学生留下探索空间
小学阶段是学生们刚开始对学习有接触的阶段,小学生与高年级学生相比,其学习感性的认知程度往往要高出许多。所以,老师在引导小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问题上要适当的把握好原则,避免让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在制定学习目标时也不可以太过于简单,不然会让学生感受不到来自完成学习目标的成功喜悦,也容易会让学生对于学习过于盲目自信,从而导致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够严谨认真。比如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己去发挥想象,想象出长方体跟正方体的形状,如果在这个时候老师可以给出具体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可以感受“体”的概念,并且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准确的感受到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所存在的区别,让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面与面的不同进行探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
还有一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特别重要,老师要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进行充分引导,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有足够的学习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尽可能的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数学学习中,一个题目往往会有多种解题方法,这就是一个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乐趣的地方。在这种学习情形下,老师要对学生发挥创新探索精神进行鼓励,对于学生去成功发现惊奇之处进行引导,慢慢的就会让学生养成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
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方法还有为学生创设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前提是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并对这个问题提出大胆的质疑,学生只有积极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够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提高。比如,在进行“比例尺”这一课的教学时,老师根据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去画出教学楼的平面图,这时可以发现学生画的平面图不一样,原因是学生并不知道该怎么去确定方向,不知道实际距离与纸上距离的比例。针对此,老师可以让学生对其进行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各个小组之间的研究讨论得出一个相同的比例。给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有很大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测与分析,从而把学习质量提升,把学生的创新意识给激发出来。
四、给学生布置开放式的作业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仅只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还要在课外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式作业,让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这样做的目的是要给学生提高学习动力提供帮助,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和提升。在创新教育中,开放式作业是其关键一部分内容。比如说学生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老师就能够据此给学生布置开放式作业。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室里的窗户计算装窗帘的布,也就是教室里的两扇窗户,每一扇窗户高2米、宽2米,问至少需要多少米的布来装窗帘?在学生进行作业的相互交流时,有一部分学生觉得只需要4米的布就可以了,也有些学生则不赞同只需要4米的布,4米的布太小不能遮挡阳光。有一部分学生觉得应该要把窗帘做成两幅,而且窗帘之间还应该需要有重叠部分,有些学生就会发现需要根据窗框的具体大小来选购布的大小。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都能够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想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中数学这一门学科是很重要的。老师应该多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去探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布置开放式作业等来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对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进行培养,也可以在这些教学方法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湛锐勇.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新课程(上),2016,(07):171.
[2]苏秋香.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学周刊,2016,(08):141.
[3]米靖.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220.
[4]张少华.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 学周刊,2016,(01):96-97.
[5]王曉琴,王永松,王新民.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04):92-96.
[6]张龙祥.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学周刊,2011,(26):135.
[7]郭春堂.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初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