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自动站雷电灾害的原因分析及安全防护

来源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anz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型自动气象站的投入使用,可对天气进行准确预测。因安装位置和自身构造的作用,遭受雷击的概率较大,严重影响着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基于此,本文在探讨自动气象站雷电侵入途径的同时,分析了新型自动气象站雷电灾害的原因,并给出了几点雷电安全防护对策,以降低雷电灾害的出现。
  【关键词】新型自动站;雷电灾害;原因;安全防护
  引言
  新林区地处大兴安岭东部,伊勒呼里山的北坡,地理坐标为东经123°41′至125°25′,北纬51°20′至52°10′,南北长108千米,东西宽103千米,全区总面积8702.94平方公里。新林区东与呼玛县接壤,南与松岭区毗邻,西靠呼中区,北与塔河县毗邻。新林区为寒冷湿润气候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年平均积温不足1600℃,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境内山陵连绵起伏、河流纵横、森林密布、海拔相对较高,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点。冬季寒冷而漫长,春、秋两季日较差大,且风力较大。新林区年平均气温为-2.3℃,年降水量为530.1mm,且分布不均,主要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每年的5~10月是强对流天气多发季节,导致该地区雷电灾害多发。新型自动气象站作为一种能够自动观测与存储气象观测数据的气象设备,自新林区气象局引进投入使用以来,大气探测自动化水平得到了快速增强。新型自动气象站由供电系统、计算机、采集器、传感器、传输线缆等多个部分组成,而且大部分气象观测站都安置在山顶或空旷开阔地带,因此导致雷电发生频率较高。因此,本文以新型自动气象站为例,通过分析新型自动气象站雷电灾害原因,并提出了新型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措施,以促进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1、新型自动气象站雷电灾害原因分析
  1.1 室内采集器、计算机安装问题
  实际上,新型自动气象站室内的电子设备遭受雷击的概率较大。其主要原因是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连接电源线,雷电中的雷电流可以借助于电源线进入到室内,即使台站内设置了接地系统,不同电子设备在遭受雷击后会产生较大的高压差,影响室内电子设备安全。若雷电击中室内的采集器,会使其遭受损害,影响新型自动气象站的正常运行。
  1.2电缆屏蔽层单层接地
  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场中的电子设备外壳大都是金属材质,极易出现雷电电磁干扰,因此台站内的线路大都是选择屏蔽电缆线,之后穿过金属管道直接埋地敷设,在防雷区交界处应做好电缆屏蔽层两端的等电位连接。在对电缆屏蔽层进行接地的过程中,若是工作人员操作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会造成电缆屏蔽层出现单点接地或不接地的情况。只有屏蔽层其中一端进行了等电位连接,而另一端的磁场强度则发生了显著变化,之后则有感应电压出现,是造成新型自动气象站雷电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混合安装风传感器铁塔与避雷针
  为了保证气象观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新型自动气象站的仪器大都在观测场内安装,且观测场周围不能有高大建筑物存在,需保证四周十分开阔。无疑风塔则成为了观测场内的最高点,其作用是在承载风向风速传感器的同时,还要确保避雷接闪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通过对防雷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接地装置、电缆线对独立避雷针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应确保这些物体之间的距离在3m以上。与此同时,还要保证避雷针与风塔之间的距离适宜,避免其遭受雷击,进而引发雷电灾害。若是避雷针与横臂间出现瞬间电位差和雷电流时间差,将会损坏风传感器的正常使用。
  1.4电源、部分通讯系统缺少避雷器
  避雷器可以有效放大雷击中产生的雷电流,并在断路器开始动作之前将雷电流快速泄放出去,以达到保护电路和用电设备安全。一旦新型自动气象站遭受雷击,其出现雷电灾害的概率随之增加。若新型自动气象站中的电源和部分通讯系统没有安装避雷器,在遭受雷击后,会被台站内的电路直接承受,极易引发雷电灾害。
  2 新型自动站防雷措施
  2.1设置避雷针
  结合新型自动气象防雷案例和实践经验,虽然将风塔作为避雷针使用会有支撑作用,但却有引雷的作用,将会使新型自动气象站遭受雷击的概率大幅度增加,该方法不适合使用。为了避免新型自动气象站遭受雷击,可以设置独立的避雷针,同时还要与周边建筑物保持适当的距离。这种设置不仅可以降低避雷接闪,还能有效防御雷电流,降低其对周围设备的危害。在避雷针安装中,应保证观测场内的设备均在其保护范围内,若场地边缘不在其有效保护范围内,应单独增加避雷针,确保观测场所有设备免受雷击。还可以结合新型自动气象站保护等级,对避雷针安装位置和保护范围进行分析,进而判断出安装避雷针的合适高度。
  2.2屏蔽、等电位与综合布线
  对于观测场内的所有的金属设备,应根据就近原则与最近的地网电气进行连接;选择带屏蔽层的电缆作为观测设备数据传输线路,将其进行穿金属管后直接埋地敷设,在进入电缆沟、外传接盒处应将金属管与数据传输线外屏蔽层就近进行接地。应保证金属管收尾之间的电气贯通,若该金属管长度比规范要求还要高,可新增接地点数量。若是数据传输线不能埋地,应将其穿过金属管或金属桥架进行屏蔽敷设,将其与地网进行连接。对于不同性质的线缆和接地线,应借助于金属走线槽对其进行分开敷设。通过分析电磁兼容原理,全面掌握各个线缆的电流方向,并对线缆距离和地线走向进行合理布置。
  2.3做接地处理
  做好接地处理是做好雷电灾害防护工作的一项基础工程,接地网好坏将会对防雷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对接地网进行设计时,为保证接地电阻值与设备要求相符合,必须综合考虑地网面积、材料规格及所在地土壤电阻率等多种因素。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值班室接地系统与观测场均属于接地系统。为有效防止两地网之间出现电位差,由此引发地电位反击进而对气象观测设备构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应当对其进行联合接地,即将值班室防雷地网与观测场相互连接,而且还应当确保其接地电阻值在4Ω以下。
  2.4建设独立的风传感器的接闪装置
  根据防雷设计规范,尽可能地降低直击雷对风传感器的雷击破坏,在距离风传感器铁塔3m的位置,应安装高于风传感器的独立接闪杆,同时连接可靠的雷电流引下线、做好符合接地电阻的要求接地,使风传感器位于独立接闪杆的直击雷防护区域内,可使直击雷度对风传感器造成的雷击事故有效降低。
  2.5做好等电位连接
  应将金属管与避雷针的等电位连接做好,拆除固定避雷针的U型螺杆与金属管之间的绝缘材料,确保两者之间的电气相同,此时就形成了等电位连接,可防止避雷针接闪的雷电流进入到风传感器内,进而引发雷电灾害事故。
  参考文献:
  [1]仇健,梁伟宜,陈惜茂,梁伟汉.自动气象站连续遭雷击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J].广东气象,2015,37(02):69-71.
  [2]韋文彬,潘佐广.自动气象站多次雷击原因分析及防雷对策[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5(A01):219-220.
  [3]杜俊雁,王文娟,张宗智,等.自动气象站防雷工作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2,(9).
  [4]邓丰年,瞿优超,阙堂响.自动气象站防雷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护对策[J].大科技,2015(15).
  作者简介:
  孙向滨(1970-),男,汉族,黑龙江省呼兰人,大专学历,工程师,从事研究方向或职业:气象测报、预报。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气象局)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时代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的运用,互联网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媒介,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网络业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多,家庭宽带得到巨大的发展。家庭宽带的安置过程中光纤接入技术得到运用和发展,但由于不同用户对宽带的要求的不同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家庭宽带光纤接入技术得到了不断地改进和变革。在实际的运用当中,光纤接入网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程度分成多种类型,不同类型对
期刊
【摘 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化工行业中,为了保障化工产品的质量,需要完善化工生产的各个流程,化工仪表作为化工生产的设备组成部分,在化工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化工仪表已经逐渐实现了智能化与自动化,能够通过智能化控制技术自动化的实现仪表功能,促进了化工行业良好的发展,不断促使化工行业的自动化水平得到提升。为了更好地了解
期刊
【摘 要】通过某电厂6kV开关室母线由于遗落铜排搭接在A、B相上,导致母线对绝缘护套放电而导致A、B相短路的原因分析,阐明了故障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关键词】母线;短路;原因;预防处理  一 事件经过  2017年5月28日18:24时某电厂2号机6kV开关室602B备用进线开关跳闸,导致2B段母线失电。经检查发现首先是2B汽机变母线室弧光报警,然后602B开关跳闸。通过对
期刊
【摘 要】某电厂660MW机组自投产以来,由于#1锅炉再热汽温两侧偏差大,机侧再热汽温达不到设计值600℃,且#1锅炉运行中还存在如下问题:总的送风量偏大,省煤器出口氧量偏差较大;磨煤机出力达不到设计值;一次风管风速不均匀,一次风速高;空气预热器积灰及低温腐蚀严重,阻力较大;高负荷锅炉易结焦;锅炉排烟温度偏高;高温再热器低温段壁温易超限;再热器减温水量较大;锅炉转机电耗率高等一系列影响机组正常运性
期刊
【摘要】电力系统运维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日常电力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危险点以及控制情况等综合分析,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出现电力故障问题。本文先对危险点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预控,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变电系统;运维管理;危险点;预防控制;研究  从目前国内变电运维情况来看,正确审视现状以及准确定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利于变电系统整体安全稳定性。就电网系统的稳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及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能源供应的压力不断增大。同时,大量煤炭、石油等非清洁能源的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未来的电力系统必然将为可持续的全球经济增长提供高渗透率的清洁分布式能源。大量分布式能源的不断接入给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和安全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物联网技术正处于应对这一挑战的最前沿,它可以通过泛在的感知技术赋予电力系统动态的灵活感知、
期刊
【摘 要】现阶段网络中存在着诸多攻击行为,APT攻击受到人们的重点关注。在安全日志的基础上对APT攻击的检测,通常会先构建攻击模型接着把日志和模型关联到一起,但是这对模型完整度的依赖性较高,不完整的模型会使一些警报不能匹配从而被遗漏,对于完整APT攻击模型的构建工作也是较为复杂的。就这个问题而言,本文研究和分析了从安全日志中挖掘攻击场景模型的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工作,为检测APT提供有效依
期刊
【摘 要】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电力系统数字化的发展,变电站也逐渐的演变为数字化结构,有效的提升了变电站的自动化,电气二次设计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当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文章从工作实际出发,从智能变电站的优势详细的分析了相关的工作要点,希望能够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电气二次设计;设计要点;  1传统二次系统和智能化二次系统的差异  1.1二次回路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国配电网多采用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短路的概率高,如何进行准确的接地选线是一项重要课题。考虑大数据机器学习方法,基于大数据平台对配电网接地选线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首次提出了综合考虑电气量与非电气量的故障选线算法;搭建了基于Hadoop技术的配电网接地选线大数据平台,应用接地故障选线的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实现了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与分布式处理等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很多的生产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基于PLC技术的生产方式改变了许多产品的生产方法,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化生产力,让产品的精细化得到了提升。本文是对基于PLC的药剂自动配制系统设计的探究。  【关键词】PLC技术;药剂配制;自动化系统;系统设计  PLC技术是当前机械化生产应用中最火热的自动化机械生产技术。主要是利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对机械设备进行操控,完成机械自动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