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品质的优劣受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气候、土壤、栽培与管理技术等条件相互作用的影响,因此,在种植优质小麦时,只有运用适当的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品质与产量的遗传潜力,达到品质优良、高产高效的目的。
1. 栽培方法
1.1整地
高产栽培要求土壤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0%以上,全氮含量0.10%以上,速效磷20mg/kg以上,速效钾100mg/kg以上,C、N比为25∶1。实践证明,连年增施有机肥或利用玉米粉碎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小麦高产的保证。
1.2种子处理
为防治土壤发生害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3%甲拌磷颗粒或3%呋喃丹颗粒剂拌毒土结合耕地边撒边犁 。
1.3播种
小麦播期直接决定分蘖数,影响到麦苗的强弱,对产量的影响很大,所以小麦适期播种可使小麦充分利用秋冬期间比较适宜的温度等自然条件,及时出苗,盘根分蘖,冬前形成壮苗,有利于安全越冬。
1.4田间管理
小麦播种后要进行管理,杂草危害严重的麦田,要及时喷施除草剂,以消灭苗期杂草。播时严重干旱,要及时抗旱,切忌大水。麦苗出土后要及时查苗补缺,移密补稀,如发现缺苗断垄或苗不足,应立即催芽补种,以保证全苗。
1.4.1中耕除草
中耕能使土壤疏松,减少地面蒸发,促进养分释放,提高土壤墒情,有利于根系生长及分蘖,同时也能有效防治农田杂草。小苗弱苗要浅锄,以免伤苗和埋苗,中耕深度3~4cm,以防伤根。春季对旺长的小麦要进行适当深锄,中耕深度为7~10cm。蹲苗可控制无效分蘖,达到促控结合。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小麦拔节前可喷洒植物调节剂矮壮素或多效唑。
年前麦田雜草生长慢,危害轻,往往重视不够,一旦年后遇阴雨气温回升,麦田杂草迅速生长,给防治带来困难。因此冬前麦田杂草防治工作一定要做好。防治方法:选用75%杜邦巨星15.0~22.5g/hm2,或10%的苯磺隆150g/hm2于小麦分蘖期对水450~600kg/hm2进行喷雾,对猪秧秧、繁缕、播娘蒿等优势杂草防治效果达85%以上。
1.4.2防御冻害
合理选用品种、精细耕地、增施有机肥、适期播种、培育壮苗等均可增强麦田自身抗冻能力,低温来临前及时灌水,有防冻效果。冻害发生后,对部分叶片被冻坏的麦苗,立即追施速效肥水,促进麦苗恢复生长,只要分蘖节未冻死,加强管理,仍可获得高产。
1.4.3返青拔节孕穗阶段
开春以后,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3℃以上时,小麦开始返青生长,返青、拔节至孕穗是小麦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此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巩固有效分蘖,争取总穗数、培育壮秆大穗并为增粒增重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群体与个体矛盾比较突出、需水需肥最多的时期。此期主攻目标为促控结合,协调群体与个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培育壮秆,巩固分蘖成穗,增加小花分化数,减少小花退化数,提高可孕花数,争取穗大、粒多、壮秆不倒。
1.4.4化除与病虫草害防治
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田块,在拔节前抓紧施用除草剂,同时注意纹枯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的防治。纹枯病可选用5%井冈霉素2 250~3 000mL/hm2,或用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750g/hm2对水750kg/hm2喷雾防治;红蜘蛛可选用40%乐果2 000倍液或用50%三氯圣螨矾1 500~2 000倍液喷防。
1.4.5施好拔节孕穗肥
拔节肥可以增强中后期功能叶的光合强度,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以供幼穗发育、促花、增加结实粒数并巩固分蘖成穗。孕穗肥可提高最后3片主要功能叶的光合强度和功能持续时间,使更多的光合产物向穗部输送,减小小穗和小花退化、败育、增加粒数和粒重。拔节肥视苗情于小麦拔节前后施,施用量以总施氮量的30%~40%为宜,适施尿素112.5~150.0kg/hm2。中、强筋小麦应适当重施拔节孕穗肥,弱筋小麦不能施用孕穗肥。
1.4.6化控降秆防倒
在返青后拔节前,对群体较大,抗倒伏能力差的高秆品种,用壮丰安进行化控。壮丰安用量为450~600mL/hm2,对水300~450kg/hm2进行叶面喷雾,务求喷匀。
1.4.7抽穗结实阶段
小麦抽穗后根、茎、叶的生长基本停止,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阶段,其主要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抗灾、防病虫、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器、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增粒增重、丰产丰收。
1.4.8排水降温与后期灌溉
在此期间如果雨水过多,要加强疏通排水沟,降低土壤温度,防止受渍根系早衰;如果后期降水偏少需合理灌溉,灌水期间数量因地制宜,以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0%~75%为宜,为小麦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以夺取小麦高产。
14.9增施灌浆肥,叶面喷肥
小麦抽穗开花至成熟期,仍需吸收一定的氮磷营养,灌浆初期用0.2%~0.3% KH2PO4、1%~2%尿素单喷或混合喷施,以延长后期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速率,促进籽粒灌浆增重,溶液用量为750kg/hm2左右。
2. 病虫害防治
药剂拌种是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之一,可减少生长期用药次数,降低生产成本。播前用3%辛硫磷颗粒剂45~60kg/hm2进行土壤处理,能有效防治蛴螬、蝼蛄、金针虫等。条粉病和锈病可用20%粉锈宁750mL/hm2对水450~675kg/hm2喷防。对麦蚜和麦红蜘蛛、麦粘虫和小麦吸浆虫可用高效Bt、氯氰菊酯等进行喷雾防治。为了避免药物残留对人体危害,在收获前20d应停止施药。
3. 收获
小麦的收获适期与品种特性(落粒性、休眠期)、籽粒成熟度和天气条件等密切相关。小麦粒重以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为最高。因此,蜡熟末期是收获适期,收获后及时晾晒,并安全贮藏。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九三管理局七星泡农场科研站)
1. 栽培方法
1.1整地
高产栽培要求土壤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0%以上,全氮含量0.10%以上,速效磷20mg/kg以上,速效钾100mg/kg以上,C、N比为25∶1。实践证明,连年增施有机肥或利用玉米粉碎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小麦高产的保证。
1.2种子处理
为防治土壤发生害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3%甲拌磷颗粒或3%呋喃丹颗粒剂拌毒土结合耕地边撒边犁 。
1.3播种
小麦播期直接决定分蘖数,影响到麦苗的强弱,对产量的影响很大,所以小麦适期播种可使小麦充分利用秋冬期间比较适宜的温度等自然条件,及时出苗,盘根分蘖,冬前形成壮苗,有利于安全越冬。
1.4田间管理
小麦播种后要进行管理,杂草危害严重的麦田,要及时喷施除草剂,以消灭苗期杂草。播时严重干旱,要及时抗旱,切忌大水。麦苗出土后要及时查苗补缺,移密补稀,如发现缺苗断垄或苗不足,应立即催芽补种,以保证全苗。
1.4.1中耕除草
中耕能使土壤疏松,减少地面蒸发,促进养分释放,提高土壤墒情,有利于根系生长及分蘖,同时也能有效防治农田杂草。小苗弱苗要浅锄,以免伤苗和埋苗,中耕深度3~4cm,以防伤根。春季对旺长的小麦要进行适当深锄,中耕深度为7~10cm。蹲苗可控制无效分蘖,达到促控结合。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小麦拔节前可喷洒植物调节剂矮壮素或多效唑。
年前麦田雜草生长慢,危害轻,往往重视不够,一旦年后遇阴雨气温回升,麦田杂草迅速生长,给防治带来困难。因此冬前麦田杂草防治工作一定要做好。防治方法:选用75%杜邦巨星15.0~22.5g/hm2,或10%的苯磺隆150g/hm2于小麦分蘖期对水450~600kg/hm2进行喷雾,对猪秧秧、繁缕、播娘蒿等优势杂草防治效果达85%以上。
1.4.2防御冻害
合理选用品种、精细耕地、增施有机肥、适期播种、培育壮苗等均可增强麦田自身抗冻能力,低温来临前及时灌水,有防冻效果。冻害发生后,对部分叶片被冻坏的麦苗,立即追施速效肥水,促进麦苗恢复生长,只要分蘖节未冻死,加强管理,仍可获得高产。
1.4.3返青拔节孕穗阶段
开春以后,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3℃以上时,小麦开始返青生长,返青、拔节至孕穗是小麦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此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巩固有效分蘖,争取总穗数、培育壮秆大穗并为增粒增重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群体与个体矛盾比较突出、需水需肥最多的时期。此期主攻目标为促控结合,协调群体与个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培育壮秆,巩固分蘖成穗,增加小花分化数,减少小花退化数,提高可孕花数,争取穗大、粒多、壮秆不倒。
1.4.4化除与病虫草害防治
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田块,在拔节前抓紧施用除草剂,同时注意纹枯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的防治。纹枯病可选用5%井冈霉素2 250~3 000mL/hm2,或用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750g/hm2对水750kg/hm2喷雾防治;红蜘蛛可选用40%乐果2 000倍液或用50%三氯圣螨矾1 500~2 000倍液喷防。
1.4.5施好拔节孕穗肥
拔节肥可以增强中后期功能叶的光合强度,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以供幼穗发育、促花、增加结实粒数并巩固分蘖成穗。孕穗肥可提高最后3片主要功能叶的光合强度和功能持续时间,使更多的光合产物向穗部输送,减小小穗和小花退化、败育、增加粒数和粒重。拔节肥视苗情于小麦拔节前后施,施用量以总施氮量的30%~40%为宜,适施尿素112.5~150.0kg/hm2。中、强筋小麦应适当重施拔节孕穗肥,弱筋小麦不能施用孕穗肥。
1.4.6化控降秆防倒
在返青后拔节前,对群体较大,抗倒伏能力差的高秆品种,用壮丰安进行化控。壮丰安用量为450~600mL/hm2,对水300~450kg/hm2进行叶面喷雾,务求喷匀。
1.4.7抽穗结实阶段
小麦抽穗后根、茎、叶的生长基本停止,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阶段,其主要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抗灾、防病虫、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器、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增粒增重、丰产丰收。
1.4.8排水降温与后期灌溉
在此期间如果雨水过多,要加强疏通排水沟,降低土壤温度,防止受渍根系早衰;如果后期降水偏少需合理灌溉,灌水期间数量因地制宜,以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0%~75%为宜,为小麦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以夺取小麦高产。
14.9增施灌浆肥,叶面喷肥
小麦抽穗开花至成熟期,仍需吸收一定的氮磷营养,灌浆初期用0.2%~0.3% KH2PO4、1%~2%尿素单喷或混合喷施,以延长后期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速率,促进籽粒灌浆增重,溶液用量为750kg/hm2左右。
2. 病虫害防治
药剂拌种是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之一,可减少生长期用药次数,降低生产成本。播前用3%辛硫磷颗粒剂45~60kg/hm2进行土壤处理,能有效防治蛴螬、蝼蛄、金针虫等。条粉病和锈病可用20%粉锈宁750mL/hm2对水450~675kg/hm2喷防。对麦蚜和麦红蜘蛛、麦粘虫和小麦吸浆虫可用高效Bt、氯氰菊酯等进行喷雾防治。为了避免药物残留对人体危害,在收获前20d应停止施药。
3. 收获
小麦的收获适期与品种特性(落粒性、休眠期)、籽粒成熟度和天气条件等密切相关。小麦粒重以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为最高。因此,蜡熟末期是收获适期,收获后及时晾晒,并安全贮藏。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九三管理局七星泡农场科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