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烛照下的实证研究

来源 :出版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yinghaiyangzh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地域面积不到湖北省的三分之一,但集中了湖北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总量,它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武汉城市圈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自规划实施以来,已经有不少论者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武汉城市圈建设的现状和实施路径。董中锋教授主编的《电视与城市圈文化建设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即是以电视文化作为视角对这一问题域的透视和解析。
  该著将文化认同视为城市圈的一个重要向度,全面评估和分析了作为现代传播媒介的电视在参与武汉城市圈建设中的意义、现状与实施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城市圈建设不是几个邻近城市的简单相加和相连,而是区域内城市的多维整合和有机融合。正如书中所言:“城市圈的构成不是靠简单的地域连接起来,也不是靠行政手段强行捏合实现,它的形成有特定的要求,可以说是由多种因素契合而成的。城市圈首先要有一定数量和一定规模的城市,要有便利的交通,有区域间经济社会联系的纽带,同时城市圈还要有文化的内涵以及文化内涵的相互关联。”在1990年以来急剧推进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物质层面的城市化与精神文化层面的城市化的滞差初露端倪,中心城市的加速扩张也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城市圈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实现区域内协调发展,规避现代性风险的契机和有效方案。在现有的关于城市圈建设的研究成果中,从行政、产业、交通、资源等方面进行研究的较多,而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由于传播特性和传播优势,电视在当代文化转型和建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也必然会在城市圈建设的文化维度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电视与城市圈文化建设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一书以文化作为城市圈研究与电视研究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从两者的互动关系和双向影响出发,既是对既有理论盲区的深刻洞见,也具有较强的当下性,体现了课题研究的学术品格和现实意义。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来论述电视与城市圈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一项头绪繁复的重大课题,处理起来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但该著思路清晰,结构周严,将这一重大课题逐步微分为若干具体问题,逐一论述,各个击破。该著既体现了论者对课题的宏观把握能力,也显示了论者务实严谨的研究品质。电视传媒既具有经济功能,也具有文化功能。基于城市圈建设的文化维度,《电视与城市圈文化建设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电视在城市圈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该著认为,电视在“优化区域发展软环境”“架设文化认同的精神桥梁”“弥补‘政府失灵’的缺陷”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文化是一个言人人殊的概念,为了便于分析和梳理武汉城市圈内可利用的电视文化存用量,该著把电视文化分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不仅具有严密的学理性,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此基础上,该著对武汉城市圈内9个城市的电视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扫描,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电视文化的构成要素和具体表现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经济、社会、历史、人文、媒介格局等外在环境的影响”。该著第三章以武汉城市圈的电视文化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实际上是为了进一步研究武汉城市圈的经济社会对电视文化的影响。这样,该著就形成了电视与城市圈双向互动的研究架构和严密的逻辑体系。该著把电视文化建设置于城市圈建设的时代背景和大系统中加以考察,认为寻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秉承人文关怀精神、整合电视文化资源、优化电视文化内外环境、建立电视文化产业链是加快电视文化圈建设的基本策略和有效路径。在建立电视文化圈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电视传媒如何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又保持圈域文化特色,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课题。对此,该著认为应该坚持“球土化”发展战略,“具体到武汉城市圈电视文化发展战略——‘球土化’,就是放眼全球,立足荆楚,彰显、突出本土特色,即心怀全球,本土着手(Think globally,act locally)”。
  一种研究范式只能提供一种视角,只能浮现和解决相应问题。在传播学领域主要存在两种研究范式,一是批判主义研究范式,一是实证主义(也称经验主义)研究范式。前者主要以人文主义作为自己的方法论依据,一般从宏观、中观角度分析问题;后者以科学主义作为自己的方法论基础,较多地是从具体问题出发,较为微观地分析各种因素如何影响某种结果。研究对象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决定了研究范式的选取,就《电视与城市圈文化建设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而言,该著主要综合运用了前述两种研究方式,在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面对研究对象进行多维透视。该著具有批判主义研究范式的人文精神和关怀意识,如该著对电视文本单质化、雷同化、低俗化的论述就具有批判主义的锋芒。“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该著更多地采用了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书中运用了大量数据、图表、问卷调查等一手资料梳理和总结了武汉城市圈内电视文化环境,结论令人信服,也具有较强资料参考价值。以重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很容易走入两个误区,一是空洞无物的虚泛化,二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碎片化。可以说,《电视与城市圈文化建设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一书在人文精神的烛照下,综合运用多种研究范式,以具体的材料接近和处理武汉城市圈建设这一当下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必将“对增强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促进率先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依据。
  (《电视与城市圈文化建设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董中锋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274页,定价50.0元)
其他文献
                 
期刊
2011年9月18日,首届“科技七社·图书商报杯”全国编辑出版专业大学生辩论赛决赛在龙城太原落下帷幕,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生蒋雪瑶、罗昕、喻琪琛和出版发行学研究生曾李四名选手组成的武汉大学代表队,战胜北京大学代表队,勇夺冠军。  此前,在9月11日于北京进行的预赛及复赛阶段比赛,四名选手先后战胜河南大学和南京大学代表队,挺进决赛。  本次比赛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等7家
期刊
[摘要]在期刊编辑实践中,邹韬奋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大公无私的精神,坚持为读者负责,坚持以质取稿。这是他所办刊物质量得以保证,并获得读者认可的关键之一。学习邹韬奋的办刊实践及观念,高校学报编辑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做到以质取稿:不徇私情、不畏威权,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篇稿件;严格执行“双盲”审稿、“三审”等审稿制度,用制度婉拒劣质人情稿;充分发挥编委会的监督作用,杜绝为劣质人情稿开绿灯。  [关键词]
期刊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hines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Evaluation Center)发布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拟收录目录(共533种),其中,“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拟收录来源期刊名单”(15种)中,由湖北省编辑学会、武汉大学主办的《出版科学》(CN 42-1618/G2),位列第8。  该刊自2008年入选CSSCI(2008—20
期刊
【摘要】北宋是中国雕版印刷的勃兴期。这一时期,以国子监为主导,各地官私机构相继刻印了大量经、子类书籍,蔚为大观。经书子籍雕印既是中国以典籍为中心的传统学术惯性,也是科举政治的必然选择。这类印本在社会的广泛传播流行,导致“疑古”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典籍的神圣,对北宋的学术发展产生潜在的影响,进而形成“六经注我”为特征的宋学。  【关键词】北宋 经书典籍 刊刻 宋学  【中图分类号】G239 【文献
期刊
[摘 要] 论述数字娱乐的创造、分销和消费中的改变对个人自我认知和行为认知的观念影响,即六重“自我”:自我想象、自我认同、自我生产、自我联结、自我定价和自我表现。  [关键词] 数字变革 图书 自我生产 自我表现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 01-0005-03  诸位早上好!在此致辞,是我莫大的荣幸。尊敬的主办方、来自佩斯大学的
期刊
[摘 要] 北京作为中国历史上金、元、明、清、北洋等各个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出版活动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形态,拥有深厚而连续的历史积淀,出版史料极其丰富。以《北京出版史志》辑刊为代表的一批史料编撰、整理成果,展现了北京地区的出版历史与成就,为大型史志著作的编写以及当今的出版实践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关键词] 北京 出版史料 区域出版史料 《北京出版史志》  北京自商末周初以来,多次成为方国或
期刊
[摘 要] 以《世说新语》为例,分析3—11世纪中国抄本时代的书籍出版特征。读者传写是抄本书籍公众传播的主要方式。书籍的编撰者不经中介,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作品定本。由于传写,书籍在传播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抄本系统,出现书名不一、篇卷不一、异文等现象。但读者会通过自觉维护作者的署名权、自发评论、自发校勘等方式,维护作品的有序传播。在著作权问题上,作者独重署名权,漠视财产权。由于读者传写的盛行,书商在抄
期刊
2012年5月16日,来自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硕博士研究生30余人齐聚一堂,就“数字时代的学术信息传播与版权保护——互联网如何改变我们的科学研究”这一主题展开跨学科讨论。  来自不同学科、专业的研究生从数字时代的学术研究、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的理想状态、当今媒介生态中信息过剩导致的技术垄
期刊
[摘 要] 着眼我国网络文学侵权日益猖獗的现状,在对国内网络原创文学领军企业——盛大文学版权纷争的分析考察中,总结出网络文学侵权纠纷在诉讼理由、侵权方式、作品数量、法院判决等方面的特点,认为未来网络文学维权将呈现由单独向集体、由一方向各界、由舆论向诉讼发展的趋势。针对目前网络文学版权保护面临的制度法律两方面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网络文学 侵权 维权 盛大文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