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志群篆刻功力与激情并峙,古意与时代双楫,于艺一道可谓日臻上乘焉,观后欣慰之际有所感言也。子曰,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此乃志群之谓哉。
——范正红(山东印社社长、山东财经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郑志群刻得磅礴大气,用刀如暴风骤雨,说其为齐鲁印风似不为过,因为山东作者似颇多这一类刻法。这一类刻法长处在于雄悍,缺陷在于偶然性大,有时候刀下迸裂的准确性不同,作品便有霄壤之别。郑志群作品应该称为刀下比较准确的,比如“奇观”“登高自卑”等等,没有刀下无度导致的粗陋感。特别前者,比如“见”部用刀,合理地学习过来楚生,可以说精妙地营造了特殊的审美效果。
——徐正濂(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书协副主席)
治学严谨,功底厚实,制印尤其突显新锐气象,难能可贵。
——李贯通(中国文联委员、山东省书协原副主席、著名作家)
印面疏密调配得极为妥贴,用刀泼辣但又不感觉形式空洞,富有韵致,这一点在当代写意篆刻中也是极为少见的。
——舒鸣《当代中青年篆刻创作的整体风貌》(《中国书法》2016年第9期)
郑志群先生的甲骨文作品,落笔快意,运笔如刀,生成了具有立体感的线条,坚挺遒劲,厚重爽快,将甲骨文书法“瘦”“硬”的特色表现得十分到位,并且有一种独特的“刀笔”精神與“化育”时代的突破,难能可贵!
——于万金(《中国美术》副主编、丹青丰碑董事长、书画评论家)
郑志群先生的作品借鉴封泥和战国陶文颇多,味醇弥香,就像老酒一样回味无穷,达到了古和雅的结合。
——山西唐风印学研究院、晋阳印社社刊《印象》2017年4月总第24期
——范正红(山东印社社长、山东财经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郑志群刻得磅礴大气,用刀如暴风骤雨,说其为齐鲁印风似不为过,因为山东作者似颇多这一类刻法。这一类刻法长处在于雄悍,缺陷在于偶然性大,有时候刀下迸裂的准确性不同,作品便有霄壤之别。郑志群作品应该称为刀下比较准确的,比如“奇观”“登高自卑”等等,没有刀下无度导致的粗陋感。特别前者,比如“见”部用刀,合理地学习过来楚生,可以说精妙地营造了特殊的审美效果。
——徐正濂(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书协副主席)
治学严谨,功底厚实,制印尤其突显新锐气象,难能可贵。
——李贯通(中国文联委员、山东省书协原副主席、著名作家)
印面疏密调配得极为妥贴,用刀泼辣但又不感觉形式空洞,富有韵致,这一点在当代写意篆刻中也是极为少见的。
——舒鸣《当代中青年篆刻创作的整体风貌》(《中国书法》2016年第9期)
郑志群先生的甲骨文作品,落笔快意,运笔如刀,生成了具有立体感的线条,坚挺遒劲,厚重爽快,将甲骨文书法“瘦”“硬”的特色表现得十分到位,并且有一种独特的“刀笔”精神與“化育”时代的突破,难能可贵!
——于万金(《中国美术》副主编、丹青丰碑董事长、书画评论家)
郑志群先生的作品借鉴封泥和战国陶文颇多,味醇弥香,就像老酒一样回味无穷,达到了古和雅的结合。
——山西唐风印学研究院、晋阳印社社刊《印象》2017年4月总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