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chh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池学院堆云文学社


  广西河池学院堆云文学社成立于2004年3月14日,前身是中文系团总支学生会主办的《中文前沿》,该文学社是河池学院文传院主办并直接指导的纯文学社团,曾获得“全国人文百强社团”的称号。自立社以来,有多名社员的文章发表在《广西文学》《河池文学》《南丹文学》《丹凤文学》《宜州文学》《麒麟》等刊物上。
  人生总是被无数个有形的无形的洪流推着走,一旦泄洪,就没有回旋的余地。我再也找不到能够表达我歉意的方式,无数个夜晚,我躲进暗沉的梦里,当我开始忏悔,便偶尔有光亮透进来。那些光,并不敞亮,但柔和有如月光,我便知道,我的灵魂需要这样一束光照耀。

写给父亲


  我并不是一个擅长怀旧的人,除了刻骨铭心的,大体都模糊了。有关鱼塘与竹排的记忆,多半是温暖的。我的生命由水而来,母亲怀我的那一年,为躲避抓超生的人,情急之下跳进村里的一汪鱼塘,在水中憋着气,就在母亲以为撑不住时,那些人终于离开,我和母亲逃过一劫,这才有了现在的我。我出生后,父亲便承包了鱼塘,它陪我走过人生最初的十三年。
  每年夏天,是父母紧张而又忙碌的日子。因为农村的夏天经常停电,池塘里的鱼在烦闷的夏季容易缺氧。为此,父亲动手做了一条大大的竹排,每日空闲时就划着竹排在鱼塘中转悠。我站在岸边,望着竹排推着水波,水波又推着竹排。
  “丫头,上竹排来,我撑着你转转。”
  “爸爸,我不敢。”他很少主动叫我,所以我几乎是下意识地拒绝了。
  “不怕,有爸爸在。”父亲固执地喊我,我还低着头,夏天的热风吹在我弱小的身体上。我记忆中是这样的,傍晚的余晖与水交融着,波光荡漾,有鱼跳出水面,充满了诱惑。
  “好!”我鼓足了勇气,跳上竹排。这是我少有的一次与父亲一起撑竹排。
  年复一年,它仿佛永远年轻,而我,分分秒秒不同。
  我喜欢走鱼塘的石阶,有时候蹲坐在泥上,有时候站着发呆。扒开杂草,它还是记忆里的老样子,当我仔细听着,仿佛还能听见一些琐碎的声音:早点回来啊。曾经小小的我隔着一汪池塘,对经常外出的父亲喊话,可是,这样的生活我还能再过一遍吗?
  童年的日子,生活总是不富裕,但我们三兄妹却没有感到艰辛。父亲常常一碗饭几棵青菜果腹,长期劳累的生活和严重的营养不良使他患上了肝病,好在他一直按时喝草药,每天还能生龙活虎地训斥我们,我总以为他会一直这样骂我们,直到老了说不动。但他还没老,便得了肝癌,四十二岁就离开了。一夜之间,池塘就跟着荒废了。
  父亲开始病重,是我读初三那年的年三十,我们一家人窝在房间里看电视,我不记得当初看的是什么节目,只记得陆陆续续听到父亲咳嗽。我忙着看电视,没有回过头问候他一句。直到父亲咳了血,家人才手忙脚乱地送父亲去医院,之后,我才开始陷入无尽的恐慌。
  第二天父亲终于回来了,大抵是看到了我的不安,不擅长微笑的父亲伸出大手揉了揉我的头发,笑笑说:“爸爸没事,医生说我的肝坏了,再换一个就可以了。”大抵是因为年轻,又或许是父亲说没事时的眼神过于淡定,他也从没有说过谎,我便相信了他的话。
  父亲不善言辞,在最后的半年里,他换了一种方式与我告别。他开始变得挑剔,每每买回的果蔬,他总苛刻地让我遵照先泡上半个小时、然后认认真真地洗上三遍的准则。他不允许我喝饮料,买了一箱箱的矿泉水堆在家里逼着我喝。我顶嘴,他便暴躁地吼我:“你已经不小了,这些东西都不健康,别让我看到你生病,好吗?”大概是因为父亲最后那卑弱又无奈的两个字,我开始服软。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切实恨了他许久。父亲放在桌面上的一张五十块钱人民币不见了,那天我刚好进过他房间拿东西。
  父亲认定是我拿的钱,问我:“为什么拿钱?想买什么东西,你可以先问我,我明明说过没有经过别人同意之前,不要乱拿东西。”
  父亲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问,使我气昏了头,我冲他大喊:“你凭什么认为是我拿的,你这个自以为是的偏执鬼。”
  父亲气得直喘气,他最看不惯孩子偷钱,小时候总是反复和我强调“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老话。父亲罚我在祠堂前跪下,但钱确实不是我拿的,我担心他的身体,只能顺从地跪着。直到母亲回来,误会才解开,是母亲早上拿的钱,去集市买了些东西。知道真相的父亲局促地和我道歉,他充满希冀的目光看着我,等我的原谅。我扭过头,回避了他。父亲为了讨好我,给我买了心心念念的两条裤子,还买了从不允许我吃的零食。他不想把最后的时光浪费在跟我生气上。
  第二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晚,而我也渐渐地察觉出父亲身体的异样。化验单、检测报告可以藏得住,可是一个人的消瘦是真真切切表现出来的。端午节放假,我回到家时,太阳将要落尽。我清楚地記得那个傍晚,父亲坐在院子里那个吱吱作响的椅子上,他削弱的身影,被风吹起的衣襟,在血红的背景下,犹如一幅残忍的画影。
  父亲挥手示意我过去,我假装没看到,转身跑上楼。跨上最后一级阶梯时不小心摔倒,我的鼻血和眼泪同时流下来。我知道自己的举动一定深深伤害了他,但不见他是我花了许多勇气才做出的决定。我习得了父亲身上所有的优点,乐观、坚强、执拗,唯独没学会勇敢,我无法接受曾经伟岸的男人,此刻形同槁木的样子。
  爸爸弥留之际,留给我们兄妹三人一人一张五十元的人民币,它很新,应该是刚从银行取出来的。在生命仅存最后一点意识时,他留了一句话:作为父亲,对不起。
  我无法原谅自己。
  那张五十元人民币被我沉沉地压在铁皮盒里,每晚都会打开望一眼,它在我的指尖发出清脆的声音。
  一天晚上,我回房间躺着,照例打开铁皮盒,眼前的景象让我崩溃,几近发疯——它不见了。第二天找到“凶手”,是九岁的堂弟拿走了它,到街上换了零食和玩具。我冲九岁的堂弟咆哮,可那实际上是我的错,是我没有藏好它……
  我去问店主,店主一脸茫然,得知那张五十元人民币对我的特殊意义后,他决定帮我回忆。   “好像是一个拿着一百块的小女孩换走了那张五十元人民币。”
  “好像是?”
  “嗯……嗯,抱歉,我也记不大清了,来买东西的人比往常多一些。”
  店主模糊不清的记忆使我泣不成声,望着茫茫的街道和来往不息的人群,最终我妥协了。
  没有了那张人民币,铁皮盒还原为铁皮盒,静静地躺在桌面上。白天我听不到它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它轻轻地叫一声,像是在向我哀求。这样想着,后来便总是失眠,像是要证明什么,我决定把铁皮盒锁起来了。
  一放就是一个夏天,紧接着是秋天,最后冬天也过去了,铁皮盒再没有打开过。数数日子,爸爸离开我们已经六年了。偶尔有人问我,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后,有没有觉得自己的人生轨迹受到了影响?
  我很茫然,父亲走后,家人们都心照不宣地生活着,闭口不提与父亲有关的事情。直到有一天,和同学们聊起家人,我脫口而出“我爸爸也是这样”时,我才明白父亲原来真的不在了。
  父亲啊,你种在池子旁的葡萄树已经结果了,你要是还在,该多好!

写给母亲


  母亲不是传统的母亲,她的嗓门极大,总是连名带姓地喊我名字,做事雷厉风行,她有时候粗鄙、小气、没有见识、藏着农村母亲的缩影。但无论生活多么不如意,母亲一样热爱生活。
  母亲算得上是一个美人,外婆总和我提起,“你妈年轻的时候啊头发乌黑又直,两只眼睛像一潭水,可多人追嘞。”在那个年代,每家每户的兄弟姐妹都很多,我母亲排行第一,底下有两个弟弟和三个妹妹。母亲聪明能干学习好,可家境贫寒,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不满十岁的母亲就开始扛着锄头种菜卖菜,帮着外婆送弟弟妹妹上学。十六岁时,母亲一个人跑去广东打工,在她的坚持下,弟弟妹妹都完成了学业。母亲的好,舅舅和姨妈总记在心里,后来父亲生病,叔叔和姑姑从未问过,只有舅舅和姨妈们辞掉工作,一直陪伴母亲度过了那段日子。
  爷爷出生在没落的地主家庭,遗留着“女孩读书无用”的观念,不肯送姑姑读书。母亲十八岁便嫁到我们家,爷爷拗不过性格刚烈且脾气又大的母亲,最终同意让姑姑读书。母亲每天骑一辆破烂的自行车走街串巷地卖豆腐,赚得的钱一边补贴家用,一边供姑姑读书。只是姑姑不是读书的料,考不上高中,初中毕业后便去广东打工了。奶奶一直不待见母亲,奶奶的偏见在于,她认为女人应该贤良恭顺,伺候公婆,料理家务。然而母亲偏离了这种期望,后来贤惠温和的小婶进门了,一对比后,奶奶的偏见愈演愈烈,直到大哥出生,婆媳的矛盾才逐渐缓解。
  母亲是一个能干的女人,与父亲结婚后两人勤勤恳恳,白手起家,日子渐渐富裕起来。童年时代,母亲说一不二的性格使我产生了恐惧。我更愿意呆在婶婶家,看着婶婶温和地呼唤她的孩子,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故事时,我的脑海中便会浮现这样的想法:“要是我妈也和婶婶一样就好了,为什么我的妈妈不是婶婶。”母亲从来不曾这样温柔地待过我,可是长大后想起抱有那样想法的我,总是感到愧疚。因为无论我犯多大错,多么不优秀,她从不曾说过“我的孩子和某某某一样就好了”这样伤人的话。
  我对黑夜充满恐惧,但母亲坚持让我一个人睡。看到月光照耀的树梢闪闪发亮,我总疑心它们会从窗口伸进来,把我夹走。我睁着眼迟迟不敢睡去,天越来越黑,月亮也不见了踪影,这样的情景使我发抖。母亲的房间在隔壁,我哭着喊她,却始终等不到母亲。哭到筋疲力尽,我才带着对母亲的愤恨入睡。我曾多次控诉她的无情,然而后来我才知道,那天夜里,母亲一直站在门外听我的动静,直到我睡着后才走开。如今再和她提起,母亲却觉得难为情,很快挂掉了我的电话。
  和母亲通话的时间很少有超过五分钟,即便是我上了大学,每次主动给她打电话,总是聊不到几句便挂了电话。有一段时间我忙着社团的事情,很久没有和她联系。母亲竟破天荒地给我打电话:“最近很忙吗?你已经两个周末没有打过电话了……”
  “最近事比较多,而且每次给你打电话总说不到五分钟你就挂了。”我小声地和母亲解释,得知我在忙的事情,而且常常熬夜,母亲很不解,说道:“你是在糟蹋自己的身体还是在糟蹋我?做这些有意义吗?”母亲的接连发问让我有些发怒,冲她喊:“你什么都不懂,我已经长大了,我在做什么我清楚。”
  我的蛮横在母亲面前屡屡表现得淋漓尽致,母亲沉默了很久,母亲生气了,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缓和气氛。很久母亲才回我话:“随你自己吧,我的路已经走到这了,我没有什么文化,不懂你想走什么样的路,我只求你健健康康……”
  我突然愣住了,不知道怎么回话,直到母亲挂掉电话,我才意识到我说的话有多伤人。回想到这二十年来对母亲的愧疚,以及此刻说她“什么都不懂”的罪过,我恨不能就此站在她面前,向她请求宽恕。细细想来,就是这样一个年华渐逝、言语粗鄙的妇人,独自对抗着周围人的冷言嘲讽,将三个孩子送进大学。在人生旅途中,母亲赋予我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任何一本书能比她更周全。
  我是一个怯懦的孩子,怕出头露面,搞砸事情,但母亲勇敢且强大的个性影响了我。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终年忙碌着,每晚夜里两点半,我们还在做着香甜的梦时,母亲已经起床了。到市里的路有十多公里,我无法体会一个女人在骇人的黑暗中是如何克服恐惧,日复一日地从市场带回货品,为我们换取生活费用的。母亲做事永远不敷衍,在忙碌之中,门前那株葡萄树依然被照顾得很好,隔年结着诱人的果肉,正如我们兄妹三人一样。母亲说,每次觉得自己撑不下去的时候,看到这株葡萄,便会想到父亲,想到三个可爱的孩子,便觉得内心一阵温暖,就想着还能再硬着头皮撑一段时间。于是,母亲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
  母亲啊请你原谅,在旁人面前永远游刃有余的我,却笨拙地不知如何表达一个女儿对你的情感。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但我真的爱它。

写给阿才、阿福和胖小猫


  我不知道狗和猫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间的,在农村,它们能活到老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小时候我们家养有两条狗,它们出生后不久大母狗便死掉了,大伯父和叔叔们将它剥皮炖了肉,在他们眼里,狗的使命只有两个,一是看家护院,二是作为盘中肉。   我和哥哥喜欢狗,于是为活下来的两只小狗搭了一个窝,秉持着“贱名好养活”的原则,我们为小狗起了名字,大的叫阿才,小的叫阿福。它们越长越大,越来越高,身强力壮的狗狗掌握了一项技能――捉老鼠。每每捉到一只老鼠,便会额外得到一块骨头。这更激起了它俩逮老鼠的兴趣,心甘情愿地身兼多职,以表达对主人家的感激。
卞媛 《維纬之界》系列之四

  然而阿才阿福受到的待遇与付出是不对等的。突然有一天,阿福被路过的摩托车撞断了腿,嘴上的血不停地往下流。乡下没有给狗医治的地方,我只能心疼地给它绑上碎布。过了一个月,阿福死在了它的小窝里。失去了兄弟的阿才开始不愿意进食,它越来越不想回家,终日伏在门前的树下。我心疼地摸着它的脑袋,我和它说:“别难过,我会一直陪着你。”兴许是听懂了我的话,阿才的眸子又亮起了光,很乖巧地往我身上蹭。
  一日放学回家,远远地便看见叔叔、伯父和爷爷们聚在门口,我走近一看,却发现阿才被绳子捆着吊在铁杆上,嘴上残留着血迹,早就断了气息。原来他们趁着狗没有饿瘦,打算早早把它打死吃掉。我气得发抖,只能崩溃地大哭。大人们被吓了一跳,却还是笑着说话:“你小孩子懂什么,狗没用了只能这样呗。”大人的语气平淡得好像只是不小心踩死了一只蚂蚁,我不知该如何控诉大人残忍的罪行,我曾信誓旦旦地向狗允诺,却没有践行。
  日子过去将近十来年,我还是很喜欢狗,路上见到也会偶尔逗逗,但家里再没有养过狗。阿才死去后,奶奶开始养猫,猫比狗精明,更懂得讨主人的欢心。猫也会撒娇,当大人们坐在院子里晒太阳闲聊时,就会爬上主人的膝盖,蹭着手臂,千娇百媚。因为它的到来,家人们轻而易举地忘记了曾给家里带来快乐的阿才阿福。因此我格外憎恨那只猫,我愤恨地喊它“死小胖”,假装不小心踢翻它的食物,或者不经意地踢它一脚。但小胖似乎毫不介意我怎么评价它,我这些小把戏在它看来,估计太过可笑和幼稚。之后因为一次意外,它的腿被门重重夹了一下,走路就有些一瘸一拐。不久奶奶又养了一只猫,新来的猫白净、勤快、动作迅速,很快取代了小胖的地位。我竟表示愉快,隔三差五地在它面前揶揄它,它也不恼,我才想到,小胖听不懂人类的语言。
  当我决定停止这无聊的玩笑后,小胖离家出走了,再没有回来过。
其他文献
三月来,我一直蓄水  雨不停下。天台,街道湿润  为了腾出更多的空间  我在身体里纵火,赶走  客居的人群  拒绝星辰月光的借宿  甚至不让一只鸟儿入场  等待下一个雨季的到来  再蓝一些吧  我即成为大海  我的心上人泛舟而过谷雨记  别人的房子还在淋雨  他提前结束了自己的雨季  蝙蝠聚集在屋檐下,仿佛一些  收起来的伞,淌流天边的色彩  为了找回那个遗失的夏天  他決定出门。穿衣,戴帽  与
期刊
想一个人去北海道养羊  学着去分辨羊的种类  要么处于大雪包围的山顶牧场要么等待  拉货用的吉普车闲置在一旁  冬天到来反而不用再瑟瑟发抖  每天睡到醒来便只顾着羊的吃喝拉撒  点点他们的数量 摸摸某一只的黑脑袋  羊们哈着白气咩咩叫着  我站在一旁吸着鼻子也咩咩叫同时哈出白气  日复一日  做不完的单调工作哈不完的白气  也不再需要使用人类的语言  其实不一定要去北海道  也不一定要養羊  甚至
期刊
地鼠开始收获洞府,日色轻垂,  身体先于振奋的语言安静下来。  无事的人们,对着生日数糕点上的黄昏,  还剩下多少。具体好大的空间,  填补小小的遗憾,一枚栀子落进深巷,  予秋天,深刻地嘱托。要把衰竭  提到时间之后,允许人们用桂枝挑宽  身体的狭窄,这样深巷才會总有人  笔直蹲着、饮酒、作诗、吵小架,  也能见到黄昏到达之时,闭合的窗子,  里面的人,将星辰隔离在外——  他们告别事物之快,我
期刊
1  冯诺依拒绝了舍友的邀请,整理好床铺之后,才慢悠悠走出宿舍,到指定地点领书。反正去早了也要排队,那还不如做最后一个。  新学期的校园似乎充满活力,新生与家人朋友扛着大箱小包,在校园里穿梭。经过食堂门口的时候,冯诺依被一个学生拦了下来。  “同学,这是我们科学与技术协会承办的有关情绪芯片的体验,免费的,要不要来试试?”  冯诺依朝临时帐篷看去,密密麻麻围了一群人。  “不用了,谢谢。”冯诺依侧身
期刊
一  關于谁去爬梯子的问题,小孟和小郭发生了分歧。  鱼塘边上竖着电线杆,想把摄像头装上去,就得爬梯子。小孟让小郭上,理由是小孟此时穿的是拖鞋,而小郭穿的是运动鞋。小郭的理由是,自己从来没装过摄像头,不会。不会没关系,小孟要给小郭演示。“孟哥,有教我的这点工夫,早就把摄像头装好了。”小郭说。  “好好看着!”小孟吼道。  小郭和小孟合伙开鱼塘,各出一半钱,小孟比小郭大两岁,小郭喊小孟一声孟哥。可是
期刊
教师点评  青春是一团莫名其妙的情绪,总是充满悖论和疑问。青春小说家难能可贵的是将自己知道的省略掉,将自己不知道的写出来,在寻求疑问答案的同时,呈现世界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提出能供人深思的新困惑。米兰·昆德拉也曾说过:“小说家应该描绘世界的本来面目,即谜和悖论。”在我看来,本文的魅力正在于作者比较充分地展示了青春期的莫名躁动和无法言说的生命之河。少年时,由于自己烦躁不安,打死了一只麻雀,内心滋生了
期刊
月是故乡明  月光落在灰瓦,月光落在红瓦  扑喇喇惊得飞起来的,不知是些什么事物  后半夜,如果下起霜,那些白,就是白霜  如果还没有下,那些白,就是麻雀丢失的草鞋  “跟着脚步进去,可以融进,更深的荒草”  当然,回想这些深秋的事物,水退一寸,云浅一分  天是高高的,也蓝  缀于其上的星子  下弦月  飘浮着  仿佛飞翔的水银菜园  凤凰山的僧人很少下山,他们忙于诵经  甚至从不迈出经堂  山脚
期刊
某种时刻  我揪住自己的头发  对着自己狂扇耳光  又狂抽闺蜜的“泰山”牌香烟  我谁呀  敢對自己施暴  我他娘的既没这勇气也没这权利  我最大的本事  就是在潘金莲和李素丽之间  搅动些不疼不痒又难以超越的漩涡  让它们往那里去,到这边来心  我有一颗心  当然  毒蛇也有  我曾经用我的心  那么那么爱你  现在  它是空的  安静得像交通管制的红灯  镇定得犹如墙壁下  站立的马  要经过
期刊
此刻,从我的位置  离大海,至少一千七百公里的距离  最近的湖泊也有上百公里  但我的內心起了波澜  即使黄昏,风速减缓  我仍被掀起的波浪打湿,像一个渔夫  湿淋淋,拖着渔网回家  而我披头散发的女人  在门口,已等候多时
期刊
夏天伸个懒腰  秋天从指尖滑落  窗外,刻着二维码的老枣树上  挂满了憋红脸的铃铛  吴刚乘着月光索道  下凡,将桂子的碎朵  酝酿成醉人的故事  蝉鸣和萤火虫忽明忽暗  蛙聲不再嘹亮  稻苗假装挺拔  掩饰着出怀的慌乱  一窗视频,移动着脚步  渐进,焦距调向金黄生命的密码  其实生命的密码  是一组不定的数字意念  既然人生有终  又何必在神的眸子里躲闪  不如迈开方步  肉身和影子一样坚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