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體验。从这里可以看出,以人为本,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人文关怀,是我们语文课的灵魂。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思想;渗透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在关心自己生存状态的前提下,去关注大众的生存状态,并且努力提高和改善别人的生存状态。如果说科学精神追求的是“真”,那人文精神追求的就是“善”与“美”,它主张一切认识和实践都要充满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比显得更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因此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信仰,用人文关怀去关照一切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要让社会充满人性关怀,就要从学校开始,从班级开始,从课堂开始。
纵观目前的语文课堂教育,大多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更多的重视结果,而忽略教育的过程,统考成了语文教学的唯一目的。这种浅薄的功利性直接导致了学习目标的混沌,人们一致认为高分才最重要,最后导致学生厌学,辍学甚至殉学等等,对于教育者来说,可谓最大的失败。
要充分体现人文情感,关键还在于我们教师深入教材,挖掘内涵,将人文思想贯穿在课文的讲授中。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 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培养情感基础,营造人文氛围
新课标已彻底摒弃了那种纯填鸭式的做法,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有一个自由思索的头脑。包括思考的自由、提问的自由,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和兴趣选择的自由。每节课前的三分钟,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给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内容,在讲课过程中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给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思想。自由的前提是有一个平等的氛围。
尊重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老师首先应是人文的榜样,课堂上多几分微笑、轻松、民主、平等与尊重,拉近师生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知识。在讲授《猎狐》时,我总是力求使用丰富多姿的态势语,真诚赏识的微笑,透着期盼的眼神,热情鼓励的话语,师生心理上零距离的交往,使孩子们的注意度、参与度、思维度全身心的投入,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才能够自主,自觉地探索其道,取得最佳效果。
2. 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更要深入挖掘和拓展教材的人文内容,处处体现人文思想
授课中我曾设计以下几个小问题:①小狐狸为什么不走,它做了哪些事来保护母狐,这让你想到了什么?②老狐狸为什么有反常举动,这又让你想到了什么?③戈文亮的父亲最后为什么会对他改变态度?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孩子们的研读,老师的引导,潜移默化地传播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这种同情心,爱心是人类起码的道德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所以我们要以丰富的情感,开启学生那智慧的大脑,培养学生崇高的人格,宽广的心胸。这样促使学生自觉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
当遇到重点段落时,若是深入研读,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充分挖掘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动态生成,就更能使学生感悟文章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华,做到“读中自有真性情,读中自有真人文” 。
科学与人文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是文明飞升的双翼。科学精神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贻害人类,关键在于人们如何运用他。这就需要人文精神的指导,也只有人文精神的指导才能让科学精神朝健康,有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如果我们所教出的学生,一味“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轻教养”,那意味整个民族文明的退步,民族文化素质,文化品质,以至民族精神的没落。
3. 树立人文观念,发挥教师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3.1 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表达教师爱心。“爱”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基石,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以爱为根,多种方法与学生产生共振,从而达到教育目的。我们不能把眼光放在知识接受上,重知识能力而轻爱好与特长教育,使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不能和平共处,缺乏融洽宽容的人文内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无私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并欣赏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都能成才,并把这种信心传递给学生,在学生心中荡起回应。
3.2 发展健康的生活情趣,展示教师个性,熏陶感悟。其实,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光辉的一面。发挥自己的长处,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让学生充分感知感悟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学生会因为教师的洒脱博学美丽优雅而崇拜而模仿学习,也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强大的动力。教师的教学应有创造性,创新具有自己鲜明的风格的教学模式,只有个性丰满的教师,才能培养也个性丰富的学生。
3.3 多读多写,颂扬正气,针贬时弊。著名语文教师于渏说过“语文教师应是杂家,应是百科全书,应是实实在在弘扬人文精神的第一人”。而多读多写,即是成为杂家的基石。广泛的阅读,让书中的人文精神内化吸收,让人文精神渗透入自己每个细胞。这样,你才能在课堂上,不自觉地散发人文的光辉,你才能在教学中展示自己,颂扬正气,针贬时弊。让学生感受到人性的教育,这样学生才有学习的榜样,从小树立人文、人情之光。
4. 充分利用教材,夯实人文基础
汉语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
教学中,我们的课本有很多的课文,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时间的投入,重要的文章要精讲,让学生能够很清晰的了解文章主题思想、文章的重要内容、文章的重要句子等等。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勇于进取,用一种独特的思维去引导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将学习作为一种乐趣长期的坚持下去,养成一种爱读书、好读书的境界。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给学生充满“科学精神”的“业”,更要挖掘富有“人文精神”的“道”。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能够拥有更广博的人文情怀,更加关心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那么,他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个高的升学分数,更重要的是他真正学会了怎样做人,成为具备人文素养的新一代。
收稿日期:2013-06-19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思想;渗透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在关心自己生存状态的前提下,去关注大众的生存状态,并且努力提高和改善别人的生存状态。如果说科学精神追求的是“真”,那人文精神追求的就是“善”与“美”,它主张一切认识和实践都要充满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比显得更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因此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信仰,用人文关怀去关照一切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要让社会充满人性关怀,就要从学校开始,从班级开始,从课堂开始。
纵观目前的语文课堂教育,大多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更多的重视结果,而忽略教育的过程,统考成了语文教学的唯一目的。这种浅薄的功利性直接导致了学习目标的混沌,人们一致认为高分才最重要,最后导致学生厌学,辍学甚至殉学等等,对于教育者来说,可谓最大的失败。
要充分体现人文情感,关键还在于我们教师深入教材,挖掘内涵,将人文思想贯穿在课文的讲授中。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 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培养情感基础,营造人文氛围
新课标已彻底摒弃了那种纯填鸭式的做法,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有一个自由思索的头脑。包括思考的自由、提问的自由,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和兴趣选择的自由。每节课前的三分钟,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给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内容,在讲课过程中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给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思想。自由的前提是有一个平等的氛围。
尊重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老师首先应是人文的榜样,课堂上多几分微笑、轻松、民主、平等与尊重,拉近师生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知识。在讲授《猎狐》时,我总是力求使用丰富多姿的态势语,真诚赏识的微笑,透着期盼的眼神,热情鼓励的话语,师生心理上零距离的交往,使孩子们的注意度、参与度、思维度全身心的投入,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才能够自主,自觉地探索其道,取得最佳效果。
2. 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更要深入挖掘和拓展教材的人文内容,处处体现人文思想
授课中我曾设计以下几个小问题:①小狐狸为什么不走,它做了哪些事来保护母狐,这让你想到了什么?②老狐狸为什么有反常举动,这又让你想到了什么?③戈文亮的父亲最后为什么会对他改变态度?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孩子们的研读,老师的引导,潜移默化地传播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这种同情心,爱心是人类起码的道德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所以我们要以丰富的情感,开启学生那智慧的大脑,培养学生崇高的人格,宽广的心胸。这样促使学生自觉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
当遇到重点段落时,若是深入研读,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充分挖掘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动态生成,就更能使学生感悟文章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华,做到“读中自有真性情,读中自有真人文” 。
科学与人文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是文明飞升的双翼。科学精神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贻害人类,关键在于人们如何运用他。这就需要人文精神的指导,也只有人文精神的指导才能让科学精神朝健康,有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如果我们所教出的学生,一味“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轻教养”,那意味整个民族文明的退步,民族文化素质,文化品质,以至民族精神的没落。
3. 树立人文观念,发挥教师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3.1 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表达教师爱心。“爱”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基石,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以爱为根,多种方法与学生产生共振,从而达到教育目的。我们不能把眼光放在知识接受上,重知识能力而轻爱好与特长教育,使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不能和平共处,缺乏融洽宽容的人文内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无私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并欣赏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都能成才,并把这种信心传递给学生,在学生心中荡起回应。
3.2 发展健康的生活情趣,展示教师个性,熏陶感悟。其实,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光辉的一面。发挥自己的长处,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让学生充分感知感悟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学生会因为教师的洒脱博学美丽优雅而崇拜而模仿学习,也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强大的动力。教师的教学应有创造性,创新具有自己鲜明的风格的教学模式,只有个性丰满的教师,才能培养也个性丰富的学生。
3.3 多读多写,颂扬正气,针贬时弊。著名语文教师于渏说过“语文教师应是杂家,应是百科全书,应是实实在在弘扬人文精神的第一人”。而多读多写,即是成为杂家的基石。广泛的阅读,让书中的人文精神内化吸收,让人文精神渗透入自己每个细胞。这样,你才能在课堂上,不自觉地散发人文的光辉,你才能在教学中展示自己,颂扬正气,针贬时弊。让学生感受到人性的教育,这样学生才有学习的榜样,从小树立人文、人情之光。
4. 充分利用教材,夯实人文基础
汉语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
教学中,我们的课本有很多的课文,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时间的投入,重要的文章要精讲,让学生能够很清晰的了解文章主题思想、文章的重要内容、文章的重要句子等等。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勇于进取,用一种独特的思维去引导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将学习作为一种乐趣长期的坚持下去,养成一种爱读书、好读书的境界。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给学生充满“科学精神”的“业”,更要挖掘富有“人文精神”的“道”。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能够拥有更广博的人文情怀,更加关心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那么,他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个高的升学分数,更重要的是他真正学会了怎样做人,成为具备人文素养的新一代。
收稿日期:201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