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时光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ping121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天,毫无预兆地,车轮碾过柏油路,漫长练习生的时光终于过去,我正式“上道”了。
  第一次從柳巷南路出发,骑行到人民北路,用时73分,骑行将近20公里。第一次骑超长路程,前段狂奔,后程乏力,几乎成就感和沮丧一同来袭。第二次至今,大约保持在82分钟。学会平衡发力,遥看交通信号灯,提前变道,预判人流……这一路,奥特曼打小怪兽,越来越熟练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是说,大约有二十年的时间,惧怕骑车上路,原因复杂。青春期沉迷电视剧,却常觉得,民国剧里,小女孩学习骑车的镜头,一点都不美好。练车时,扭扭歪歪,全然代表不了先进和发展的思想,反而有点滑稽——21世纪的人看过去的物件,可不自以为见识高明吗?其实,我并非不知那一个有关自行车的常识,就是1866年清朝派出了第一个出洋考察团,19岁的少年张德彝在游记里记载了“自行车”三个字,于是沿用至今。
  民国戏搭配自行车,其实何其般配啊!“上道”后的某一天,突然这样想着。
  骑行的时候,生活的细节常不请自来。人行道上原来有这么多的车辆,“鸠占鹊巢”,仿佛在宣告,我们如今的物质多么繁荣。曾看到柴静在纪录片《苍穹之下》的发布会上,提到自己丈夫骑车上下班。此刻,我也是环保大军中的一员了。
  途中,最快乐的时光,往往是快到龙城大街甬道前的时光。我知道,进入甬道,下坡路就要来了,而且是超长且急的下坡路。骑行在甬道里的时候,总在心里说:哇哦。意味深长,含义众多。
  但更多的时候,太原从迎泽区到小店一路,是平缓的。这个时候,我像是重新回到复杂的生活里。经过香檀一号,会所门外是琳琅满目的快递。通常我经过的时间,在六点四分到六分,各类小箱子大箱子,错落摆放,等待着主人拂去尘土。
  有一天,看到一个老人的车把上,放着一份麻辣拌和若干草莓。老人骑远了,我还怔怔出神。这样“反常”的吃食,老人是给孙女买的吗?或者是老伴、女儿的吃食?好奇心真的难以抑制。
  最爱到长风街口等红绿灯的时候,通常那个瘦瘦高高,皮肤黝黑的交警早早守候在那里。总是在绿灯亮起的前一两秒,他潇洒的一个“上”手势,最先冲出的永远是壮汉的电瓶车,老人,则是最慢悠悠地挪动。我想,他们多半不会介意再等下个绿灯。他们比时间更不惧怕时间本身。
  还有一天,我在骑行道上缓缓走着,车行道里突然传来强大的马达声,还没回神,一辆黄色的跑车扬长而去,但又被不远的前方红灯逼停。我暗暗得意:走吧,追上这跑车,骑过去。我真像要去撼大树的蚍蜉。
  很久以前听过一句话:“自由一旦扎根,就会像植物一样生长。”在骑行里,我愿如植物,迎风逆行,自由生长。
其他文献
答:  1.寻梦。  有人问作家张丽钧:文学创作是什么?张丽钧回答说:文学创作就是——在残缺的世界之外再造一个完美的世界,并让自己幸福地住进去。  确实,诸如文字、电影、电视剧、画作,甚至摄影,都是与梦有关的工作。拿文字来说,不管你想要表现得如何写实,最后呈现给读者的,一定是一个相对虚幻的梦。比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当你身处其中,你未必能感受到那份诗意,反而
期刊
◆事件◆  近日,一个有关5名中学生当着几千名师生的面将自己的手机丢进水桶里销毁的视频引发热议。事后,校方回应称,学生销毁手机系自愿,家长也支持。  ◆时评◆  其实,这类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从事后不少网友和家长表示“支持”的社会观感来看,类似事件仍将继续出现。也正因此,有必要强调指出,这种做法本身反教育而非教育。  对于视频中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一些校长、教师和家长都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
期刊
★编者按:  “精准扶贫”,才能打赢贫困攻坚战。正所谓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致贫致困原因各不相同,开对“药方”,才能拔掉“穷根”。本期,我们通过三个案例,来期许窥一斑而见全豹。   职业教育脱贫  初秋的广东暑热未消,粤菜大厨严金明坐在广州珠江畔“小蛮腰”(广州塔)旁的家中闲坐品茗,思绪却早已飞到1500公里之外大凉山的苍山翠谷中。他的几百名彝族学员们正在用学会的粤菜烹饪技能,开着农家乐,赚着厨艺钱
期刊
困境:  提笔就咬笔,半天憋不出几个字;知道要好好收尾,却总弄成了烂尾;最要命的是,费尽心思却总拟不出一个好标题,最终只能是随意应付,草草了事——甚至忘了写标题。拟题、开头和结尾,是写文章最关键的三处,可在实际写作中却成了多数人的拦路虎,令人望写作而生畏,终而没了兴趣,失了信心。  对策:  车必有辙,事有规律,文也自有文法。之所以总不得其法而入,大多是忽视了技法训练而致使无法可使,无迹可寻。多看
期刊
例文展示  “陪伴是最好的礼物。”本着陪伴孩子的初衷,不少家长选择陪读。这背后,体现的是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  这一代奉行“书包翻身”的家长,拎起孩子的书包,走上陪读之路。他们承担双份的辛苦,只为每天能给孩子一句暖心的叮嘱。而我以为:“陪伴”,绝不仅仅是“陪读”。  每一位陪读的家长,都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可有时却会起反向作用。当工作一天的家长拖着疲惫的身体坚持接送你,他们的情绪也会影响你—
期刊
综观当下高考作文题目,无一例外,都是通过材料限制命意、范围、话题和内容。为防止宿构套作,往往设定具体鲜活的情境、特定的身份、明确的对象和相应的实用文体,以此来驱动写作,如书信体、演讲稿、倡议书、发言稿、辩论词等常见文体。  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目,要求写主持词,这一实新文体,相对“小众”。既然是“遵命写作”(鲁迅语),是否就该画地为牢,如若这样,高考作文无异于戴着镣铐跳舞。  考生要有文体
期刊
问题一  生:王老师,您好!新闻评论的写作是目前高考等检测试题中常考的热点,是每一名中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能力。然而,我们高一的孩子阅读得不多,了解甚少,请您给我们做一点详细的介绍,好吗?  师:新闻评论是以国内外具有特殊意义的新闻事实为对象,对其进行分析评论,发表个人或集团意见并通过传播媒介传递的新闻体裁。从内容组成看,一般包括五部分:①标题与论述话题;②作者总观点;③对错误观点与行为的客观批驳
期刊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费孝通《乡土中国》:“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表现了乡下人对土地的珍视。  汪曾祺《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
期刊
到敦煌的次日,驱车去往剧场,一路上出租车司机都在介绍《又见敦煌》这个剧目。看过《又见平遥》的我,虽已经适应了这种新潮的表演方式,但仍不免对这座酷似水立方的湖蓝色封顶建筑充满了期待——剧场之所以采用湖蓝色为外观主色调,是因为它要着重体现敦煌为古丝绸之路沿线茫茫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我觉得,把《又见敦煌》比作沙漠中的一滴水再好不过了。进入剧场途中,你会发现它的内部结构是下沉的,从地平面看去只有一层,实际上
期刊
拿到3期杂志,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观感:高中版变了。  是的,我们变了。  新作文20年,这是我们的新起点。我们深研作文,力图变革,让它更实用,更贴近高中学子的需求。作为人生最重要的一次写作,我们深知高考作文的重量。我们做的一些改变,正是力图让每一个“我”的高考写作尽量完美。  我们研究近70年的考题,探尋高考写作的流变趋势,切脉开方。对接时代热点,关注考场话题。我们提供精品素材,但不是简单堆砌,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