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们经常能听到,或从媒体上看到中学生视生命为儿戏,动不动就自杀或他杀,杀人事例及报道越来越多,数不胜数,也越来越触目惊心,令世人痛心。可见,目前中学生对生命意识淡薄,导致常常出现轻视生命的现象,因此,關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生命,已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既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我们更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语文资源,开展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从而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丰富他们的生命内涵,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实施渗透生命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呢?经过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抓住相关课文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悟生命
语文课不仅要对学生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还应责无旁贷地承担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相关课文,让学生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珍贵,感受人类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让学生更好地感悟生命的意义。
如七年级语文课本《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小草凭借那稚嫩的身体,也要顽强的钻破土层的束缚来迎接春风,阳光和雨露的洗礼。学生们可从自然界中的生命的力量,从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中获得感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欣赏到自己,欣赏到他人,欣赏到世间的万物;热爱生命不仅是热爱自己的生命,也是热爱他人的生命。再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他们都把生命作为一个过程,充满着生命的真实,生命的性灵,作者正是在欣赏生命、体验生命的过程中写出来,通过阅读感悟,学生吸取的应该是生命的精华,感悟的是生命的鲜活与滋润,感受生命的美好。
二、创设课堂情景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关于生命的课文,对蕴含生命哲理丰富的课文,我们要善于挖掘文章的内涵,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真实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同时要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或他人的人生经历,来体会生命的可贵,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
比如,通过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借月亮的阴晴圆缺,感叹人生的悲欢离合,表达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体味到生命的意义:虽然时光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结合生活中看到的一些浪费光阴的事例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人生最精彩,我们是学乞丐苟且偷生一辈子,是像电视报道的那个饿死家中的大学生?还是让自己的生活有滋有味,丰富多彩。使强烈的生命意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如在教学《向生命鞠躬》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向蚂蚱鞠躬”通过引导学生圈划令人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学生很快就被蚂蚱悲壮逃生的一幕震撼了。那种用尽最后的力量也要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那种无论被捉几次,人不放弃求生的顽强生命力,都让人不能不表示敬佩。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弯腰鞠躬仅仅是对这个顽强生命的敬佩吗?除了表现对这个顽强生命的敬佩外,作者还要表达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呢?”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通过深入学习,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很好的把握了作者选择蚂蚱这一害虫表现主题的意图。在人们的眼里,蚂蚱虽然是害虫,但是害虫益虫都是人类根据对自己的厉害关系来划分的,动物其本身只是遵循着它的本能而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作者选择蚂蚱的用意是呼唤人类尊重一切生命,让我们懂得生命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于世上,都是应该得到尊重的。
三、通过阅读教学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
我们知道,在当代中学生中都还有一大部分受中国几百年来封建等级制度和门户观念的影响,习惯性地将人分成三六九等,这些等级让他们歧视那些家境贫寒或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轻视、冷漠甚至摧残这些同学的生命。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可从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
如教授《故乡》一文时,很多教师仍然停留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上,而没有上升到尊重生命伦理教育的层面。“杨二嫂“这一人物往往被师生定格为”可笑可悲“的小人物,而没有继续挖掘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再如《孔乙己》,很多师生看来,鲁镇上”短衣帮“只是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一个标志。实际上,我们从生命伦理这一角度分析,则不难了解到“短衣帮”对“孔乙己”所持的冷漠和嘲笑的态度,无疑是促使“孔乙己”走向死亡的催化剂,而现在我们的身边都还有大量的这种人存在。通过这样的分析和讨论,学生们会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和道德的震撼,他们会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形成尊重生命伦理的意识,让学生们都知道生命力是无比强大的,任何拥有生命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负责。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懂得:世界之美,生活之美是生命所赋予的,生命充满了美好,我们要懂得珍爱生命。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必然需求,也是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语文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去,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丰富他们的生命内涵,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让他们的生命之花鲜艳绽放、芳香远播。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实施渗透生命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呢?经过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抓住相关课文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悟生命
语文课不仅要对学生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还应责无旁贷地承担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相关课文,让学生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珍贵,感受人类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让学生更好地感悟生命的意义。
如七年级语文课本《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小草凭借那稚嫩的身体,也要顽强的钻破土层的束缚来迎接春风,阳光和雨露的洗礼。学生们可从自然界中的生命的力量,从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中获得感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欣赏到自己,欣赏到他人,欣赏到世间的万物;热爱生命不仅是热爱自己的生命,也是热爱他人的生命。再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他们都把生命作为一个过程,充满着生命的真实,生命的性灵,作者正是在欣赏生命、体验生命的过程中写出来,通过阅读感悟,学生吸取的应该是生命的精华,感悟的是生命的鲜活与滋润,感受生命的美好。
二、创设课堂情景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关于生命的课文,对蕴含生命哲理丰富的课文,我们要善于挖掘文章的内涵,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真实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同时要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或他人的人生经历,来体会生命的可贵,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
比如,通过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借月亮的阴晴圆缺,感叹人生的悲欢离合,表达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体味到生命的意义:虽然时光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结合生活中看到的一些浪费光阴的事例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人生最精彩,我们是学乞丐苟且偷生一辈子,是像电视报道的那个饿死家中的大学生?还是让自己的生活有滋有味,丰富多彩。使强烈的生命意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如在教学《向生命鞠躬》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向蚂蚱鞠躬”通过引导学生圈划令人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学生很快就被蚂蚱悲壮逃生的一幕震撼了。那种用尽最后的力量也要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那种无论被捉几次,人不放弃求生的顽强生命力,都让人不能不表示敬佩。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弯腰鞠躬仅仅是对这个顽强生命的敬佩吗?除了表现对这个顽强生命的敬佩外,作者还要表达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呢?”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通过深入学习,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很好的把握了作者选择蚂蚱这一害虫表现主题的意图。在人们的眼里,蚂蚱虽然是害虫,但是害虫益虫都是人类根据对自己的厉害关系来划分的,动物其本身只是遵循着它的本能而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作者选择蚂蚱的用意是呼唤人类尊重一切生命,让我们懂得生命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于世上,都是应该得到尊重的。
三、通过阅读教学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
我们知道,在当代中学生中都还有一大部分受中国几百年来封建等级制度和门户观念的影响,习惯性地将人分成三六九等,这些等级让他们歧视那些家境贫寒或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轻视、冷漠甚至摧残这些同学的生命。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可从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
如教授《故乡》一文时,很多教师仍然停留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上,而没有上升到尊重生命伦理教育的层面。“杨二嫂“这一人物往往被师生定格为”可笑可悲“的小人物,而没有继续挖掘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再如《孔乙己》,很多师生看来,鲁镇上”短衣帮“只是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一个标志。实际上,我们从生命伦理这一角度分析,则不难了解到“短衣帮”对“孔乙己”所持的冷漠和嘲笑的态度,无疑是促使“孔乙己”走向死亡的催化剂,而现在我们的身边都还有大量的这种人存在。通过这样的分析和讨论,学生们会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和道德的震撼,他们会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形成尊重生命伦理的意识,让学生们都知道生命力是无比强大的,任何拥有生命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负责。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懂得:世界之美,生活之美是生命所赋予的,生命充满了美好,我们要懂得珍爱生命。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必然需求,也是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语文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去,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丰富他们的生命内涵,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让他们的生命之花鲜艳绽放、芳香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