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机床的刀具设计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ssfull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组合机床以特定的加工内容为基础设计制造,专用化程度高,生产率高,但柔性化条件不好。发动机机体的三轴孔精加工工序是机体制造中的关键工序,机体的凸轮轴孔加工精度要求高。本文按照组合机床的一般设计规律,对机体的加工工序进行分析,拟定刀具方案。实现了高效加工凸轮轴的目的。
  关键词:组合机床;凸轮轴;
  1刀具方案设计
  1.1刀杆与主轴的联接
  在组合机床上,刀杆与主轴有两种联接方式:一种是刚性联接,另一种是浮动联接。刚性联接,顾名思义就是刀杆和主轴固联在一起,刀杆可看作是主轴的一部分。刀杆刚性好,允许的切削速度较高,加工效率高;而且不需要另设导向装置,夹具结构简单,没有刀杆与导套摩擦造成的磨损,刀杆寿命较长,并且可以减小整个机床轮廓尺寸。浮动联接就是主轴与刀杆联接后,刀杆相对于主轴不完全固定,有一定的浮动量。根据浮动量的大小,又可分为小浮动联接(浮动量约0.15/1000mm)和大浮动联接(浮动量约5/1000mm)。
  1.2凸轮轴孔系的刀具方案设计
  (1)凸轮轴孔系刀具的加工内容
  凸轮轴孔系刀具加工内容相对较少,仅完成凸轮轴孔的半精、精加工。
  (2)凸轮轴孔系刀具的结构特点及动作循环
  凸轮轴孔系刀具结构如图1.1所示,刀具由前刀杆、“内滚式”导向滑动套、后刀杆、ABS连轴系统组成。ABS连轴系统将前、后刀杆与“内滚式”导向滑动套连接起来,形成镗杆。
  (3)凸轮轴孔系刀具的关键技术
  如图1.2所示,ABS连轴系统有1轴端,2外圆锥螺钉,3滑销,4内圆锥螺钉,5刀端,6圆销组成。轴端端面带有一个配合孔且有一个径向螺纹孔与之垂直,轴端端面另带一个圆销孔。刀端有一个带径向孔的榫子,环面带有一个圆销孔。滑销一端为内圆锥另一端为外圆锥,分别与外圆锥螺钉、内圆锥螺钉相配。工作原理:调节螺钉1和4使滑销3的内外圆锥被顶紧,在两个圆锥接合处各产生一个法向力F1和F2,将两力沿轴向、径向分解。Fy1和Fy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抵消。Fx1和Fx2使刀端与轴端紧固。在ABS系统中,轴端和刀端大面积的连接,使它能传递大力矩。在大切削力的负荷下,两部分之间产生轻微的扭转,紧固零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也会因此导致张力扩增(可增50%),从而提高了刀具的刚度。其次当作用力突然发生巨大变化时,两部分之间产生轻微的扭转能产生阻尼作用,从而保护刀具联轴器,主轴和驱动装置不受损坏。
  2镗杆受力分析
  2.1镗杆受力一般分析
  (1)镗刀受力模型
  镗孔的最终加工尺寸由精加工的拉镗工序来保证,故以凸轮轴孔拉镗时受力状态为研究对象。镗刀在切削时受轴向力Fx、径向力Fv、切向力Fz三个力的作用。轴向力Fx相对于其他两个力数值较小,对镗杆的变形影响可以忽略。本文着重讨论径向力Fy,和切向力Fz对镗杆变形的影响。将两个力等效到镗杆的中心。Mz,是Fz对镗杆的扭距,对镗杆弯曲变形没有影响,只使镗杆发生扭转,故在镗杆弯曲变形讨论中可以忽略。为方便分析将径向力Fv和切向力Fz合成为一个合力F1。
  (2)切削力的计算
  式中t为切深(工序余量),s為进给量,HB为布氏硬度。
  (3)杆受力模型
  由图1.1凸轮轴孔刀具及简化力学模型所示。固定铰支座A为主轴端后模架,可动铰支座B为中间支撑,可动铰支座C为前模架。拉镗采用了错刀镗的方式。本模型以五把刀加工状态为对象,F1为径向力Fx和切向力Fz合力;FA为支座A的垂直反力,FAX为水平反力(对变形没有影响,可不做计算);FB为支座B的垂直反力;Fc为支座c的垂直反力。
  镗杆力学模型为双跨梁,是一次静不定梁,选取可动铰支座B为“多余约束”,并以多余未知反力B代替,静定基为简支梁。F1作用在1处、2处和3处时在B点处产生的挠度方程为:
  在1处a=185,b=1115,x=750得v1=-0.00489mm;在2处a=369.5,b=930.5,x=750得v2=-0.009mm;在3处a=519.5,b=780.5,x=750得V3=-0.0113mm:
  F1作用在4处和5处时在B点处产生的挠度方程为:
  在4处b=480,x=750得v4=-0.01146mm;在5处b=330.5,x=750得v5=-0.00896mm:B点的变形与这5个点的总和为零,得到Vb=0.0456mm;进而求出FB=101.4N;FA=31.5N;Fc=0.1N。
  结论
  本文按照组合机床的一般设计规律,对机体的加工工序进行分析,拟定刀具方案。对凸轮轴孔镗杆在加工中的受力状态,应用一般静力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在设计中,突出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如ABS接头在刀具连接上的应用。经用户厂使用验证完全达到机体加工精度的要求,并满足生产率要求。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和私家车辆的普及,交通流量增多、交通荷载增大以及行车的日益密集给现有的路桥带来了严峻挑战。时至今日,很多公路桥梁已经无法满足道路的使用要求,特别是那些修建年代已久的路桥工程,更是存在着显著问题。根据总结和分析,目前我国许多古老桥梁工程都存在着设计标准偏低、宽度不够、承载能力不足以及破损现象,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桥梁加固方法进行探讨。双曲拱桥作为桥梁工程中常见的一类
期刊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实现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而保证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的必要手段,就是拥有先进可靠的建筑施工技术与科学的现场施工管理方法。本文详细阐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管理优化措施,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管理;优化措施;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1地基处理新技术  1.1.1CFG桩复合地基技术  可用于加固填土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部门正致力于开发设计25G型客车制动监测系统,为了实现列车运行中对于故障的实时监测和诊断,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对25G型客车制动监测系统的功能和设计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25G型客车;制动监测系统  25G型客车在我国铁路运输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其制动监测系统不仅实时性较强,工作稳定性高,而且对于列车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的市场化进程迅速加快,利率的市场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互联网金融也就被推进了新常态下,在新常态这个特殊环境下产生的特殊的互联网金融生态。互联网金融的特征是开放的、自由的、共享性强的,与此同时不言而喻,带来了很多与我们的先前就存在的传统金融相比较而言存在着特有的风险。本文就针对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风险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防范机制。  关键词:新常态;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防
期刊
摘 要:屋面方式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屋面防水施工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要选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来对屋面防水进行施工。而目前采用最多的施工技术就是刚性防水与柔性防水相结合的施工技术,该施工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建筑屋面施工的防水施工质量。本文就主要针对建筑施工中屋面刚性防水和柔性防水相结合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同行交流。  关键词:屋面;刚性防水;柔性防水;施工技
期刊
摘要:近几年以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交通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需要。中国河流众多,很多大城市都有大江大河经过,常常需要修建很多的桥梁。随着我国的科技进步以及桥梁建筑的发展,我国各地仍在修建各种桥梁。但是,桥梁的修建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需要我们时时警惕。  关键词:桥梁施工;临时结构;安全评估:策略  在我国的各种桥梁施工过程当中,由于临时结构的桥梁施工的重复利用率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工程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工程自身就是具备经济特点的。对于整个工程来说,要想促使其内部经济有一定增长,就需要从工程定额和工程造价管理上进行全面研究,并且在对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还需要涉及相应的工程建设成本和工程交易价格。这也从根本的角度上说明要想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利益,就需要对工程定额在工程造价管理上的应用有全面了解。  关键词:工程定额;
期刊
摘要: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和人们生活也紧密相关,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环节,对整个国家的运转都有重要意义。水稻在国内农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对水稻进行种植时,栽培方式对水稻生长时氮素的利用吸收分配的特性都有重要的影响,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也有很大影响。本文主要对栽培方法对水稻利用吸收和分配特性等进行详细研究,以便为水稻栽培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稻;
期刊
摘 要:高层住宅已经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在当今的经济大环境的支持与渗透下,相应的经济结构建设已经渐渐成熟,因此人们的生活要求就相对提升,而与之相配的建设体系就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而这在高层建筑领域就体现为新型建筑施工方式的使用。而高层建筑混凝土外墙体的保温施工一直是这一建筑领域的施工难点,因此本文在这一背景下,着重分析和探讨了高层住宅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体系的施工实践方案,以此来为
期刊
摘 要:在我国高层事业逐渐的扩大,主要使用剪力墙结构的建筑模式日益增多。然而,施工人员使用混凝土在对剪力墙进行施工时发现,因为施工期间出现钢筋的位置发生移动这样就导致保护层结构出现了一定的误差,从而对工程整体的品质收到了影响。本篇文章主要论述在开展剪力墙进行施工时如何对墙钢筋进行合理的安装,从而提高工程的品质问题做出了研究,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出相关建议,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借鉴,学习交流,仅供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