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中华诗词文化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锻铸着民族的魂魄。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擅长诗词,出版界曾出版过《朱德诗词集》《董必武诗选》《陈毅诗词集》《周总理与诗歌》《十老诗选》等,见证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禀赋和人文素养。
在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中,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喜欢诗词,在出访中,在讲话时,常常诗词佳句脱口而出,旁征博引,恰到好处。在兰考考察时,他朗诵了上世纪90年代创作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这首词,深深表达了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以及亲民爱民,与大地山川、人民百姓相依为命的高尚情操和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赤子情怀。可见,诗词不仅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能力,而且还能夯实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凝聚中华民族的战斗力。对于党员干部来讲,加强诗词修养大有好处。
有利于展现领导者的风采。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伟大的诗人,在诗词创作方面可谓独领风骚。1945年秋天,他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在他离开重庆后的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公开刊登了他创作的《沁园春·雪》,轰动山城。重庆谈判之前,由于延安地处偏远,国民党又进行消息封锁,广大人民对毛泽东的了解局限于道听途说,真知者寥寥。重庆谈判,毛泽东和蒋介石不仅斗智斗勇,也在展示个人魅力和个人形象。《沁园春·雪》的公开发表,是毛泽东人格魅力在国统区的一次展示,不仅使人们看到了一位诗人毛泽东,也看到了革命气魄宏大的毛泽东,使国统区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对毛泽东和共产党产生了心理变化,并自觉不自觉地为今后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奠定了文化和心理基础。
有利于提高理政水平。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都是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是为政者必须最先做到的。同时,还应看到,一切政事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文学,特别是诗词,正是通过描写社会、自然来表达真情实感,言志抒情。学习运用得好,可以帮助党员干部讲理有情、寓理于情,鼓舞人心,激励斗志,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连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来比喻腐败懒政;“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来形容天下大乱,终于打破歌舞升平。他又引用唐代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来说明懒政就会误事,腐败必将亡国,以此提高人们对腐败问题的认识,激发人们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勇气。
有利于抒发个人情感。人有七情六欲,党员干部也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和内心世界,而且他们每日处理政事,忧国忧民,烦恼忧愁更是少不了。在排忧遣愁这一点上,诗词具有较强的优势。诗词的表达,其形可以大至宇宙,小若尘丝;其声可以巨如洪钟,细若耳语。用诗词描述人和事,抒发志和情,反映苦和乐、喜与忧,表达爱和憎,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950年,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彭德怀总司令提出将毛岸英遗体运回国内安葬,毛主席轻轻摇了摇头,缓缓地念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同时,还不容置辩地说道,“还是让这个孩子同其他烈士一起,就地安葬在朝鲜吧!”这两句诗,除了赞扬毛岸英及在朝牺牲的志愿军烈士的忠魂与朝鲜的青山绿水同在外,也充分地体现了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崇高情操和大海般的胸襟。
有利于陶冶道德情操。在中国古诗词中,有许多廉政诗句。北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道出了他立身的准则,坚贞的操守。
明代政治家于谦担任地方巡抚时,政绩卓著,为官廉洁,从不奉承权贵。当时,宦官当道,官场腐败,地方官员进京都要向京官们赠送金钱或土特产。于谦每次进京公务,从不带任何礼品。进京后,同僚们问他带来了什么礼物,于谦笑着举起两个袖子,风趣地说:“我带有两袖清风!”并作《入京诗》“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而今,“两袖清风”已经成为廉洁奉公的代名词。
古代的这些诗词名句,对于陶冶党员干部的情操意义重大,多学点儿古诗词,可以从中领悟到不少做人为官的真谛。
有利于减轻工作压力。在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风险同在的时期,党员干部执政压力增大,由此引发的各种事件频繁发生,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诵读古诗词在减轻党员干部工作压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早在春秋时期,诗词在心理健康保健方面的功效就被认识到,管仲就有言:“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唐代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中也提到读诗妙处:“上可稗教化,舒之济万民。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古诗词韵律悠扬,朗朗上口,抑扬顿挫,激情横溢,陶冶人的性情,提高文化素养,对减缓压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党员干部加强诗词修养的关键是要反复诵读、深入诵读,利用业余时间多看、多读,让自身充分沐浴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中。通过诵读,了解古诗词的节奏韵律,想象古诗词描绘的情景,理解古诗词表达的情感。在诵读时,要根据古诗词的语言特点,把握正确的停顿,读出节奏。更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在细细品读中,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责编 / 刘博)
在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中,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喜欢诗词,在出访中,在讲话时,常常诗词佳句脱口而出,旁征博引,恰到好处。在兰考考察时,他朗诵了上世纪90年代创作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这首词,深深表达了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以及亲民爱民,与大地山川、人民百姓相依为命的高尚情操和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赤子情怀。可见,诗词不仅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能力,而且还能夯实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凝聚中华民族的战斗力。对于党员干部来讲,加强诗词修养大有好处。
有利于展现领导者的风采。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伟大的诗人,在诗词创作方面可谓独领风骚。1945年秋天,他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在他离开重庆后的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公开刊登了他创作的《沁园春·雪》,轰动山城。重庆谈判之前,由于延安地处偏远,国民党又进行消息封锁,广大人民对毛泽东的了解局限于道听途说,真知者寥寥。重庆谈判,毛泽东和蒋介石不仅斗智斗勇,也在展示个人魅力和个人形象。《沁园春·雪》的公开发表,是毛泽东人格魅力在国统区的一次展示,不仅使人们看到了一位诗人毛泽东,也看到了革命气魄宏大的毛泽东,使国统区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对毛泽东和共产党产生了心理变化,并自觉不自觉地为今后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奠定了文化和心理基础。
有利于提高理政水平。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都是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是为政者必须最先做到的。同时,还应看到,一切政事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文学,特别是诗词,正是通过描写社会、自然来表达真情实感,言志抒情。学习运用得好,可以帮助党员干部讲理有情、寓理于情,鼓舞人心,激励斗志,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连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来比喻腐败懒政;“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来形容天下大乱,终于打破歌舞升平。他又引用唐代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来说明懒政就会误事,腐败必将亡国,以此提高人们对腐败问题的认识,激发人们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勇气。
有利于抒发个人情感。人有七情六欲,党员干部也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和内心世界,而且他们每日处理政事,忧国忧民,烦恼忧愁更是少不了。在排忧遣愁这一点上,诗词具有较强的优势。诗词的表达,其形可以大至宇宙,小若尘丝;其声可以巨如洪钟,细若耳语。用诗词描述人和事,抒发志和情,反映苦和乐、喜与忧,表达爱和憎,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950年,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彭德怀总司令提出将毛岸英遗体运回国内安葬,毛主席轻轻摇了摇头,缓缓地念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同时,还不容置辩地说道,“还是让这个孩子同其他烈士一起,就地安葬在朝鲜吧!”这两句诗,除了赞扬毛岸英及在朝牺牲的志愿军烈士的忠魂与朝鲜的青山绿水同在外,也充分地体现了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崇高情操和大海般的胸襟。
有利于陶冶道德情操。在中国古诗词中,有许多廉政诗句。北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道出了他立身的准则,坚贞的操守。
明代政治家于谦担任地方巡抚时,政绩卓著,为官廉洁,从不奉承权贵。当时,宦官当道,官场腐败,地方官员进京都要向京官们赠送金钱或土特产。于谦每次进京公务,从不带任何礼品。进京后,同僚们问他带来了什么礼物,于谦笑着举起两个袖子,风趣地说:“我带有两袖清风!”并作《入京诗》“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而今,“两袖清风”已经成为廉洁奉公的代名词。
古代的这些诗词名句,对于陶冶党员干部的情操意义重大,多学点儿古诗词,可以从中领悟到不少做人为官的真谛。
有利于减轻工作压力。在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风险同在的时期,党员干部执政压力增大,由此引发的各种事件频繁发生,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诵读古诗词在减轻党员干部工作压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早在春秋时期,诗词在心理健康保健方面的功效就被认识到,管仲就有言:“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唐代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中也提到读诗妙处:“上可稗教化,舒之济万民。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古诗词韵律悠扬,朗朗上口,抑扬顿挫,激情横溢,陶冶人的性情,提高文化素养,对减缓压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党员干部加强诗词修养的关键是要反复诵读、深入诵读,利用业余时间多看、多读,让自身充分沐浴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中。通过诵读,了解古诗词的节奏韵律,想象古诗词描绘的情景,理解古诗词表达的情感。在诵读时,要根据古诗词的语言特点,把握正确的停顿,读出节奏。更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在细细品读中,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责编 / 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