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重現
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團洲際酒店與三亞華宇皇冠假日酒店業主山西華宇集團的糾紛於2012年11月仲裁開庭。據悉,三亞華宇索賠金額接近2億元(人民幣,下同)。
2011年8月30日,三亞華宇向與其合作6年的洲際酒店集團正式發出解約通知;之後,三亞華宇將洲際酒店告上仲裁法院;2012年3月,三亞華宇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要求洲際酒店賠償因其未能履行酒店管理合同義務及某些不誠信行為給三亞華宇造成的經濟損失;2012年4月20日,三亞華宇起訴洲際酒店正式立案。至今,該案仍在審理當中。
洲際酒店與三亞華宇,這對曾經合作6年的親密夥伴,如今面臨著對簿公堂的尷尬境地。究竟是什麼讓它們「不歡而散」?三亞華宇為何還要向洲際酒店索賠高達2億元的「分手費」?
業績分歧矛盾升級
合作不成「仁義」在,但洲際酒店與三亞華宇之糾紛卻有越鬧越凶之勢,這背後有什麼特殊原因?
三亞華宇負責人李濤介紹,雙方的合作始於2006年,當時華宇集團在三亞5億元的商業地產專案竣工,華宇集團旗下的三亞華宇引進了洲際集團,成立「三亞華宇皇冠假日酒店」。之所以選擇洲際酒店集團旗下的假日皇冠酒店,是看中了他們在合約中承諾,每年的RGI底線至少達到 0.8(RGI數據是酒店競爭群的平均房間收入對比數據,RGI為0.8意味與周圍多個同類別酒店的業績相比,至少達到平均水準的80%)。然而在長達6年的時間裏,三亞環宇皇冠假日酒店的RGI指數從來沒有達到過0.8,僅徘徊在0.4左右。到雙方合作破裂時,該酒店年收入只有8000萬元,而周圍部分同類型酒店已達到每年2億元的收入。
沒按承諾賺到錢也罷,而虧本就讓三亞華宇無法接受了:「建造一家五星級酒店的投入約5億元,更高端的需要投入10億元,其中硬體設施完全按照洲際酒店的要求使用昂貴的硬體設施。每年支付給洲際酒店上千萬元的費用,其中管理人員的工資另付,一名酒店經理和一名財務總監的年薪在700~800萬元。我們投資一家酒店一般在8~10年收回成本,但該酒店經營6年了仍處於虧損狀態。」
不僅如此,據三亞華宇方面的說法,洲際酒店還存在客房賤賣、謊報收入、纂改經營數據、管理混亂、採購價格虛高等問題。因此,「從固定資產到無形資產,我們計算出的損失大概有2億元。另外,酒店客人的資訊全部沒有,洲際酒店告訴我們全部丟失了,我們還會將這部分進行核定。」
面對三亞華宇的種種指責,洲際酒店卻有不同意見,「中止三亞華宇皇冠假日酒店管理合同,是雙方經過友好協商的共同決定。在長達6年的合作期間,洲際酒店管理方的所有經營銷售及採購決策的每個環節,都是與業主討論後共同決定的。」
究竟孰真孰假還有待法院判決結果的出台,不過從以上事實大致可以推算出,「洲際酒店作為一個跨國酒店管理巨頭,其經營管理很可能存在一定問題。」
「分手」糾紛不斷管理隱憂凸顯
其實,對於洲際酒店來說,解約事件並不是第一起。據了解,此前洲際酒店曾與東莞富盈酒店集團、湖北天安假日酒店及廈門海景酒店等解除合約。而在與三亞華宇仲裁開庭前兩月,洲際酒店又與上海浦西洲際酒店業主鬧「分手」糾紛。這不禁讓人心生疑問:「作為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團為何頻遭『婚姻劫』?」
對此,華美酒店顧問有限公司、首席知識管理專家趙煥焱認為,「洲際與合作夥伴分手反映出其在近幾年迅速擴張中出現的一些管理隱憂。其擴張速度非常快,但管理難以跟上,人力資源、後台支撐等都有所削弱。」而洲際酒店這幾年多次與業主方產生矛盾,致使最終解約事件發生,其管理不善、業績不達標、總經理等高級人才變動頻繁等問題的出現,也確實印證了趙煥焱的觀點。
而洲際酒店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柏思遠則表示:「在高速開發過程中,人力資源的確是個挑戰,因此洲際酒店正大力培養中國本土總經理,尤其是『華邑』品牌(『華邑』是洲際酒店自創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品牌。已簽約12家,有20多個專案正在洽談,未來15~20年可將『華邑』品牌遍佈大陸100個城市,其中二三線城市是『華邑』的主要選址對象。首家『華邑』預計在2014年初開業)將全部起用本土人才擔任總經理。」
興奮擴張持續未來競爭慘烈
儘管洲際酒店管理問題不斷,儘管其人力資源受到挑戰,但這些都沒有影響其擴張的步伐:洲際酒店目前在大陸市場有170多家開業酒店和160多家在建酒店,大陸地區已成為洲際酒店的全球第二大市場。未來3~5年,其在大陸酒店數量會翻一番,大中華區的新增客房數占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一。
除了洲際酒店不斷擴張外,其他的知名跨國酒店品牌也在爭奪大陸市場:萬豪計畫到2016年在大陸的酒店數量將從目前的60家增至125家左右,覆蓋大陸近75%的省份;雅高預計到2015年亞太地區酒店總數將達700家……
因此,過剩的隱憂早已潛行。有報告顯示,亞太區未來3~5年,有56%的新酒店專案都將集中在大陸。與此同時,大陸酒店市場有逐步放緩的跡象,入住率出現明顯下滑。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1~7月,大陸中端以上酒店平均入住率僅為59.9%。
業內人士指出,「酒店數量明顯地供大於求,這是管理方和投資者共同推動的。其實作為管理方的跨國酒店集團,由於不需要太大投入,所收管理費又很高,其管理得越多收入就越多,所以難抑擴張衝動。儘管從短期來看,一些跨國酒店集團不計原則地擴張雖然能增加收入,但從中長期來說,也會對他們的品牌造成損害。」
另外,隨著本土酒店的崛起,大陸酒店市場格局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從市場競爭來看,大陸酒店集團已經通過合理的借鑒逐漸提升了競爭力,部分酒店集團通過資本運作在區域性市場形成領先,而國際酒店集團的擴張趨勢必然對其市場份額構成影響。因此,在本土酒店逐漸有能力『叫板』國際酒店的情形下,未來大陸的酒店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
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團洲際酒店與三亞華宇皇冠假日酒店業主山西華宇集團的糾紛於2012年11月仲裁開庭。據悉,三亞華宇索賠金額接近2億元(人民幣,下同)。
2011年8月30日,三亞華宇向與其合作6年的洲際酒店集團正式發出解約通知;之後,三亞華宇將洲際酒店告上仲裁法院;2012年3月,三亞華宇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要求洲際酒店賠償因其未能履行酒店管理合同義務及某些不誠信行為給三亞華宇造成的經濟損失;2012年4月20日,三亞華宇起訴洲際酒店正式立案。至今,該案仍在審理當中。
洲際酒店與三亞華宇,這對曾經合作6年的親密夥伴,如今面臨著對簿公堂的尷尬境地。究竟是什麼讓它們「不歡而散」?三亞華宇為何還要向洲際酒店索賠高達2億元的「分手費」?
業績分歧矛盾升級
合作不成「仁義」在,但洲際酒店與三亞華宇之糾紛卻有越鬧越凶之勢,這背後有什麼特殊原因?
三亞華宇負責人李濤介紹,雙方的合作始於2006年,當時華宇集團在三亞5億元的商業地產專案竣工,華宇集團旗下的三亞華宇引進了洲際集團,成立「三亞華宇皇冠假日酒店」。之所以選擇洲際酒店集團旗下的假日皇冠酒店,是看中了他們在合約中承諾,每年的RGI底線至少達到 0.8(RGI數據是酒店競爭群的平均房間收入對比數據,RGI為0.8意味與周圍多個同類別酒店的業績相比,至少達到平均水準的80%)。然而在長達6年的時間裏,三亞環宇皇冠假日酒店的RGI指數從來沒有達到過0.8,僅徘徊在0.4左右。到雙方合作破裂時,該酒店年收入只有8000萬元,而周圍部分同類型酒店已達到每年2億元的收入。
沒按承諾賺到錢也罷,而虧本就讓三亞華宇無法接受了:「建造一家五星級酒店的投入約5億元,更高端的需要投入10億元,其中硬體設施完全按照洲際酒店的要求使用昂貴的硬體設施。每年支付給洲際酒店上千萬元的費用,其中管理人員的工資另付,一名酒店經理和一名財務總監的年薪在700~800萬元。我們投資一家酒店一般在8~10年收回成本,但該酒店經營6年了仍處於虧損狀態。」
不僅如此,據三亞華宇方面的說法,洲際酒店還存在客房賤賣、謊報收入、纂改經營數據、管理混亂、採購價格虛高等問題。因此,「從固定資產到無形資產,我們計算出的損失大概有2億元。另外,酒店客人的資訊全部沒有,洲際酒店告訴我們全部丟失了,我們還會將這部分進行核定。」
面對三亞華宇的種種指責,洲際酒店卻有不同意見,「中止三亞華宇皇冠假日酒店管理合同,是雙方經過友好協商的共同決定。在長達6年的合作期間,洲際酒店管理方的所有經營銷售及採購決策的每個環節,都是與業主討論後共同決定的。」
究竟孰真孰假還有待法院判決結果的出台,不過從以上事實大致可以推算出,「洲際酒店作為一個跨國酒店管理巨頭,其經營管理很可能存在一定問題。」
「分手」糾紛不斷管理隱憂凸顯
其實,對於洲際酒店來說,解約事件並不是第一起。據了解,此前洲際酒店曾與東莞富盈酒店集團、湖北天安假日酒店及廈門海景酒店等解除合約。而在與三亞華宇仲裁開庭前兩月,洲際酒店又與上海浦西洲際酒店業主鬧「分手」糾紛。這不禁讓人心生疑問:「作為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團為何頻遭『婚姻劫』?」
對此,華美酒店顧問有限公司、首席知識管理專家趙煥焱認為,「洲際與合作夥伴分手反映出其在近幾年迅速擴張中出現的一些管理隱憂。其擴張速度非常快,但管理難以跟上,人力資源、後台支撐等都有所削弱。」而洲際酒店這幾年多次與業主方產生矛盾,致使最終解約事件發生,其管理不善、業績不達標、總經理等高級人才變動頻繁等問題的出現,也確實印證了趙煥焱的觀點。
而洲際酒店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柏思遠則表示:「在高速開發過程中,人力資源的確是個挑戰,因此洲際酒店正大力培養中國本土總經理,尤其是『華邑』品牌(『華邑』是洲際酒店自創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品牌。已簽約12家,有20多個專案正在洽談,未來15~20年可將『華邑』品牌遍佈大陸100個城市,其中二三線城市是『華邑』的主要選址對象。首家『華邑』預計在2014年初開業)將全部起用本土人才擔任總經理。」
興奮擴張持續未來競爭慘烈
儘管洲際酒店管理問題不斷,儘管其人力資源受到挑戰,但這些都沒有影響其擴張的步伐:洲際酒店目前在大陸市場有170多家開業酒店和160多家在建酒店,大陸地區已成為洲際酒店的全球第二大市場。未來3~5年,其在大陸酒店數量會翻一番,大中華區的新增客房數占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一。
除了洲際酒店不斷擴張外,其他的知名跨國酒店品牌也在爭奪大陸市場:萬豪計畫到2016年在大陸的酒店數量將從目前的60家增至125家左右,覆蓋大陸近75%的省份;雅高預計到2015年亞太地區酒店總數將達700家……
因此,過剩的隱憂早已潛行。有報告顯示,亞太區未來3~5年,有56%的新酒店專案都將集中在大陸。與此同時,大陸酒店市場有逐步放緩的跡象,入住率出現明顯下滑。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1~7月,大陸中端以上酒店平均入住率僅為59.9%。
業內人士指出,「酒店數量明顯地供大於求,這是管理方和投資者共同推動的。其實作為管理方的跨國酒店集團,由於不需要太大投入,所收管理費又很高,其管理得越多收入就越多,所以難抑擴張衝動。儘管從短期來看,一些跨國酒店集團不計原則地擴張雖然能增加收入,但從中長期來說,也會對他們的品牌造成損害。」
另外,隨著本土酒店的崛起,大陸酒店市場格局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從市場競爭來看,大陸酒店集團已經通過合理的借鑒逐漸提升了競爭力,部分酒店集團通過資本運作在區域性市場形成領先,而國際酒店集團的擴張趨勢必然對其市場份額構成影響。因此,在本土酒店逐漸有能力『叫板』國際酒店的情形下,未來大陸的酒店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