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海丽: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主任,数次荣获兰州市、甘肃省的各项医学科技奖,是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软组织疼痛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青年专家委员。
采访甘肃省的第一位风湿病博士沈海丽之前,我在她所在科室的住院部墙壁上,看见许多病患贴的感谢纸条,那些简短质朴的感谢语,已然使一个认真敬业的医生形象跃然纸上。有人说医生都是冷漠的,但是从她身上散发出的知性美与亲切感彻底颠覆了这种说法。作为一名科室主任,沈海丽执著地守护着“爱病人=爱家人”的理念,和她的团队一起,誓将温暖的光芒洒向每一位病人的心中。从1996年医学院本科毕业开始,她从事医生这个行业至今已经17年了。
生命的一部分
“我现在处于理想的工作状态”
虽然沈海丽每周只出诊3次,但她每天都会在7点40之前到达工作岗位。作为科室主任,她必须对该科室里每一位病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她说这是自己必须承担的职责。
由于兰大二院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经常人满为患,沈海丽所在的风湿免疫科,人多的时候一天能挂60~70个号,午休被工作替代已是家常便饭,对于这种辛苦的状态,沈海丽坦言早已习惯:“一旦开始工作,时间就会马不停蹄地飞奔起来,有时候已经顾不得是不是吃了饭,有没有时间休息了,因为还有很多病人排着队等着我。”说到这里,沈海丽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焦虑与无奈:“人一多,每位病人的接诊时间只能缩短到5~10分钟了,但是为了不辜负他们的信任,我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详细地了解他们的病情,并做出下一步治疗方案。”为了缓解这一现象,沈海丽还会在她的个人网站上,对每一位病人的留言咨询亲自回复。沈海丽说道:“只要有时间,我都会登录网站,忙碌的工作充实了我的生活,只要想到我的付出能帮助更多的人,我就觉得很幸福。”
“我越来越热爱我的专业”
沈海丽说:“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跑医院,医生的精心治疗让我开始向往这个行业,它充满了神圣感。”这个单纯的想法变成了她最初的梦想,像夜空的星星,在她心中淡淡地闪烁着。高考的时候,沈海丽果断报考了医药学这个充满艰辛的学科。
毕业后,她来到了兰大二院的风湿病专科,这个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传统科室。“我希望能将它的优良传统发扬下去。”2010年,为了配合医院需要,沈海丽受命来到该院疼痛科担任主任,一工作就是3年多。在她的带领下,疼痛科由一个小小的门诊窗口发展成为拥有11名医生的专业性科室。而就在这样巨大的发展前景下,沈海丽却做出了一个决定:回归风湿科。很多人不理解,她却解释道:“我还是愿意回到我的本专业上,希望能在这条路上继续钻研下去,踏踏实实地将它做强、做大,因为我热爱我的专业。”
成功就像一座没有尽头的山峰
给风湿病学科一个“家”
虽然在广大医疗工作者的努力下,甘肃省的风湿病学科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沈海丽认为:“要想将一个学科向深处发展,就一定要提高它的学术水平,我省的风湿病专业比其他临床专业起步晚,在学科发展及人才建设等方面,迫切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为了弥补学科上的这一不足,她开始身体力行地展开风湿病科在学术领域的建设。在她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下,在医院大发展的环境中,2011年,甘肃省终于有了第一个该学科的硕士点——兰州大学风湿免疫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沈海丽担任该点的硕士生导师,为我省输送风湿病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奠定了基础。
总有一种力量牵引着前行的步伐
风湿病在很多人的眼中,被等同于“关节炎”、“肌肉痛”。但实际上,它范围广、种类杂,症状也会表现在包括皮肤、黏膜、关节及内脏等在内的多个层面上,“我科医生总说风湿免疫科也可以叫做‘疑难杂症科’了,”沈海丽说,“往往一些无法诊断的病情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病因。虽然在确诊的那一瞬间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但是这也时刻提醒我们,绝不能松懈对自我的完善与提高。”因此,沈海丽决定继续学业,用更丰富的学识武装自己,她继续攻读了硕士、博士学位,并前往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进修,2012年下半年,她还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医学中心完成了进一步的深造……按常理看,沈海丽完全属于人们心中的成功女性,但她并不这么认为:“成功就像一座山峰,回头看似乎已经攀登了不少,但是朝上看依旧是无尽的挑战……”
从实习医生到如今的科室主任,沈海丽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蜕变,其中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她逐渐平稳而成熟的心态。当年她还是一个从医学院刚毕业的小姑娘,初出茅庐的紧张感时刻环绕着她。“我一直记着我第一次骨髓穿刺不成功时的场景,不知所措,老师的鼓励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沈海丽回忆道,“特别感谢这些年来行医路上的老师和院里的领导,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鼓励,让我学会了如何克服困难,怎样用一颗平静的心接受挑战。”
如今的沈海丽在打造爱心团队、建设团结协作的专业科室的征程中奋斗着。她说:“我会努力做好一个学科带头人,并且以身作则。”在她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理想,那就是把兰大二院风湿免疫科打造成为甘肃省、西北乃至于全国的临床重点专科。这条路,她们正在义无反顾地行进着……
爱病人=爱家人
“我时刻用‘四心’鞭策自己”
沈海丽以前觉得,只要把患者的病治好就可以了,但这种想法很快就被她否定了。那是她来到医院不久,病房里收住了一位危重的狼疮病人,在病魔的急剧吞噬下,病人第二天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她的母亲一边哭,一边用手死死拉扯着沈海丽的胳膊,但是那位病人依旧带着无可奈何的绝望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一刻,强烈的无助感涌上沈海丽的心头,“虽然我知道,世界上没有一种神奇的药物可以让死神停止脚步,但是我们可以将最大的温暖和关怀带给病人,让他们对生命不再恐惧和不安。”她说,“刚开始从医的时候,性格也比较直爽,几乎不知道如何与患者沟通,但经历了这样的生死场面后,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四心’准则,耐心、爱心、信心和责任心,我懂得,对待病人的态度与业务上的能力相比,是没有轻重之分的。”
就这样,沈海丽将理解与爱倾注到对每一位病人的关爱中。在处理病情时,时刻为病人着想,她总是以最经济、最直接、安全有效的方案对待患者,时常与患者保持沟通,对患者出现的新情况及时电话或当面指导用药。“作为医务工作者,没有什么比面对患者痊愈更能让人幸福的事了。”沈海丽说。
她经常会教导自己的团队,让他们在心里时刻装着病人。“对病人要像对待我们的家人一样,多一句问候,多一丝微笑,因为没有人会拒绝爱,医生除了救死扶伤外,还应当扮演家人的角色,这样也有助于他们病情的康复。”沈海丽说。
“我不是‘女强人’”
家是心的栖息地
“我常对自己说,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女人总是要回归家庭。只要有闲暇时间,我都会尽可能和家人在一起。”当然,对于沈海丽来说,除了对家庭愉悦氛围的依赖之外,更多的是内心深深的愧疚。很多年以来,她家中的大部分事务都全凭爱人的操持,沈海丽的脸上写满了歉意:“我付出的确实太少了,儿子今年已经上初二了,有时候真的很想和他好好聊上一天……”
牵手逛菜市场
不同阶段的女性对人生的解读不同,爱情上也会感触颇深。沈海丽说,她如今的婚姻安稳亦不失真实,平淡且幸福。她与爱人的感情也曾经历了起起伏伏,如今汇入了宽广而平静的海洋中。8年的爱情长跑路上,他们不断孕育着信任、默契及关心,携着满满的爱意走到了今天。她说:“他曾经为了我放弃了更好的工作机会,我也在尽最大的努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很多人都会惊讶,因为现在的我们即使去菜市场逛,都会紧紧地牵着对方的手。”爱情从来不会随着年纪的增加而溜走,对于沈海丽和他的爱人来说,多年来的生活只是褪去了当时浮躁的激情,留下的却是整片温暖的岁月。
从沈海丽的办公室出来时,正好遇到了一位前来找她的患者,虽然沈海丽急着去开会,但还是耐心地听完了患者目前的情况,她轻轻地拉着患者的手,仔细地观察,不时地询问,那语气亲切而和蔼,那场景在周围嘈杂环境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温馨,就像她桌上摆的小绿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温暖的味道……
(实习编辑 悬塔塔)
采访甘肃省的第一位风湿病博士沈海丽之前,我在她所在科室的住院部墙壁上,看见许多病患贴的感谢纸条,那些简短质朴的感谢语,已然使一个认真敬业的医生形象跃然纸上。有人说医生都是冷漠的,但是从她身上散发出的知性美与亲切感彻底颠覆了这种说法。作为一名科室主任,沈海丽执著地守护着“爱病人=爱家人”的理念,和她的团队一起,誓将温暖的光芒洒向每一位病人的心中。从1996年医学院本科毕业开始,她从事医生这个行业至今已经17年了。
生命的一部分
“我现在处于理想的工作状态”
虽然沈海丽每周只出诊3次,但她每天都会在7点40之前到达工作岗位。作为科室主任,她必须对该科室里每一位病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她说这是自己必须承担的职责。
由于兰大二院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经常人满为患,沈海丽所在的风湿免疫科,人多的时候一天能挂60~70个号,午休被工作替代已是家常便饭,对于这种辛苦的状态,沈海丽坦言早已习惯:“一旦开始工作,时间就会马不停蹄地飞奔起来,有时候已经顾不得是不是吃了饭,有没有时间休息了,因为还有很多病人排着队等着我。”说到这里,沈海丽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焦虑与无奈:“人一多,每位病人的接诊时间只能缩短到5~10分钟了,但是为了不辜负他们的信任,我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详细地了解他们的病情,并做出下一步治疗方案。”为了缓解这一现象,沈海丽还会在她的个人网站上,对每一位病人的留言咨询亲自回复。沈海丽说道:“只要有时间,我都会登录网站,忙碌的工作充实了我的生活,只要想到我的付出能帮助更多的人,我就觉得很幸福。”
“我越来越热爱我的专业”
沈海丽说:“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跑医院,医生的精心治疗让我开始向往这个行业,它充满了神圣感。”这个单纯的想法变成了她最初的梦想,像夜空的星星,在她心中淡淡地闪烁着。高考的时候,沈海丽果断报考了医药学这个充满艰辛的学科。
毕业后,她来到了兰大二院的风湿病专科,这个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传统科室。“我希望能将它的优良传统发扬下去。”2010年,为了配合医院需要,沈海丽受命来到该院疼痛科担任主任,一工作就是3年多。在她的带领下,疼痛科由一个小小的门诊窗口发展成为拥有11名医生的专业性科室。而就在这样巨大的发展前景下,沈海丽却做出了一个决定:回归风湿科。很多人不理解,她却解释道:“我还是愿意回到我的本专业上,希望能在这条路上继续钻研下去,踏踏实实地将它做强、做大,因为我热爱我的专业。”
成功就像一座没有尽头的山峰
给风湿病学科一个“家”
虽然在广大医疗工作者的努力下,甘肃省的风湿病学科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沈海丽认为:“要想将一个学科向深处发展,就一定要提高它的学术水平,我省的风湿病专业比其他临床专业起步晚,在学科发展及人才建设等方面,迫切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为了弥补学科上的这一不足,她开始身体力行地展开风湿病科在学术领域的建设。在她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下,在医院大发展的环境中,2011年,甘肃省终于有了第一个该学科的硕士点——兰州大学风湿免疫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沈海丽担任该点的硕士生导师,为我省输送风湿病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奠定了基础。
总有一种力量牵引着前行的步伐
风湿病在很多人的眼中,被等同于“关节炎”、“肌肉痛”。但实际上,它范围广、种类杂,症状也会表现在包括皮肤、黏膜、关节及内脏等在内的多个层面上,“我科医生总说风湿免疫科也可以叫做‘疑难杂症科’了,”沈海丽说,“往往一些无法诊断的病情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病因。虽然在确诊的那一瞬间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但是这也时刻提醒我们,绝不能松懈对自我的完善与提高。”因此,沈海丽决定继续学业,用更丰富的学识武装自己,她继续攻读了硕士、博士学位,并前往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进修,2012年下半年,她还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医学中心完成了进一步的深造……按常理看,沈海丽完全属于人们心中的成功女性,但她并不这么认为:“成功就像一座山峰,回头看似乎已经攀登了不少,但是朝上看依旧是无尽的挑战……”
从实习医生到如今的科室主任,沈海丽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蜕变,其中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她逐渐平稳而成熟的心态。当年她还是一个从医学院刚毕业的小姑娘,初出茅庐的紧张感时刻环绕着她。“我一直记着我第一次骨髓穿刺不成功时的场景,不知所措,老师的鼓励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沈海丽回忆道,“特别感谢这些年来行医路上的老师和院里的领导,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鼓励,让我学会了如何克服困难,怎样用一颗平静的心接受挑战。”
如今的沈海丽在打造爱心团队、建设团结协作的专业科室的征程中奋斗着。她说:“我会努力做好一个学科带头人,并且以身作则。”在她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理想,那就是把兰大二院风湿免疫科打造成为甘肃省、西北乃至于全国的临床重点专科。这条路,她们正在义无反顾地行进着……
爱病人=爱家人
“我时刻用‘四心’鞭策自己”
沈海丽以前觉得,只要把患者的病治好就可以了,但这种想法很快就被她否定了。那是她来到医院不久,病房里收住了一位危重的狼疮病人,在病魔的急剧吞噬下,病人第二天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她的母亲一边哭,一边用手死死拉扯着沈海丽的胳膊,但是那位病人依旧带着无可奈何的绝望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一刻,强烈的无助感涌上沈海丽的心头,“虽然我知道,世界上没有一种神奇的药物可以让死神停止脚步,但是我们可以将最大的温暖和关怀带给病人,让他们对生命不再恐惧和不安。”她说,“刚开始从医的时候,性格也比较直爽,几乎不知道如何与患者沟通,但经历了这样的生死场面后,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四心’准则,耐心、爱心、信心和责任心,我懂得,对待病人的态度与业务上的能力相比,是没有轻重之分的。”
就这样,沈海丽将理解与爱倾注到对每一位病人的关爱中。在处理病情时,时刻为病人着想,她总是以最经济、最直接、安全有效的方案对待患者,时常与患者保持沟通,对患者出现的新情况及时电话或当面指导用药。“作为医务工作者,没有什么比面对患者痊愈更能让人幸福的事了。”沈海丽说。
她经常会教导自己的团队,让他们在心里时刻装着病人。“对病人要像对待我们的家人一样,多一句问候,多一丝微笑,因为没有人会拒绝爱,医生除了救死扶伤外,还应当扮演家人的角色,这样也有助于他们病情的康复。”沈海丽说。
“我不是‘女强人’”
家是心的栖息地
“我常对自己说,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女人总是要回归家庭。只要有闲暇时间,我都会尽可能和家人在一起。”当然,对于沈海丽来说,除了对家庭愉悦氛围的依赖之外,更多的是内心深深的愧疚。很多年以来,她家中的大部分事务都全凭爱人的操持,沈海丽的脸上写满了歉意:“我付出的确实太少了,儿子今年已经上初二了,有时候真的很想和他好好聊上一天……”
牵手逛菜市场
不同阶段的女性对人生的解读不同,爱情上也会感触颇深。沈海丽说,她如今的婚姻安稳亦不失真实,平淡且幸福。她与爱人的感情也曾经历了起起伏伏,如今汇入了宽广而平静的海洋中。8年的爱情长跑路上,他们不断孕育着信任、默契及关心,携着满满的爱意走到了今天。她说:“他曾经为了我放弃了更好的工作机会,我也在尽最大的努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很多人都会惊讶,因为现在的我们即使去菜市场逛,都会紧紧地牵着对方的手。”爱情从来不会随着年纪的增加而溜走,对于沈海丽和他的爱人来说,多年来的生活只是褪去了当时浮躁的激情,留下的却是整片温暖的岁月。
从沈海丽的办公室出来时,正好遇到了一位前来找她的患者,虽然沈海丽急着去开会,但还是耐心地听完了患者目前的情况,她轻轻地拉着患者的手,仔细地观察,不时地询问,那语气亲切而和蔼,那场景在周围嘈杂环境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温馨,就像她桌上摆的小绿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温暖的味道……
(实习编辑 悬塔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