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伦理视域下的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探析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wolf1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锐利武器,也是一项蕴含深厚伦理意蕴的思想教育方法。从政治伦理视域探析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对新时代加强党员思想道德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政治伦理的内涵,对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伦理内蕴进行历史考察,指出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巩固党内民主的政治伦理基础,彰显党内宽容的政治伦理品格,坚持党内团结的政治伦理原则。
  关键词: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国共产党;政治伦理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5-0115-03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保持初心使命的有效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目标,反复强调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1]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蕴含了丰富的伦理特质和道德要求,对破解“塔西佗”陷阱、破除党内信任危机、维护党内团结形成政治合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伦理内蕴的历史考察
  政治伦理是政治主体在处理政治关系、解决政治问题、开展政治活动中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伦理法则。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独特优势,其理论与实践离不开政治伦理的内在驱动,对这种道德价值的审视具有内在合理性。
  马克思对批评和自我批评伦理内涵的论述隐含于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当中。马克思指出,个人的发展程度实际上受到社会关系的决定,政党内部个人间的相互关系“创立了——并且每天都在重新创立着——现存的关系”[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决定着个人的发展程度,也在不断建构着人与人之间的现存关系。因此,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所形成的党员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党员个人的发展程度,也建构着党内现存的政治伦理关系。恩格斯从伦理的视角论述批评和团结的辩证关系,他指出:“没有批评就不能互相了解,因而也就谈不上团结。”[3]列宁认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党员责任是公开批评存在的弱点,应坦然接受并克服它,强调党内批评对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意义,要求党员在批评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批评与自我批评高度重视,彰显了其对构建党内政治伦理关系、维护党内团结的重要价值。毛泽东倡导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中国革命实践的现实要求。毛泽东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应该是严正的、尖锐的,但又应该是诚恳的、坦白的、与人为善的”[4],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5]。邓小平也强调:“全党提倡民主、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就能真正把全党的意志集中起来,真正做到万众一心。”[6]
  新时代,我们党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必须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7];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要敢于正视、主动改正。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敢于指出、帮助改进。对同志的提醒批评,要闻过则喜、虚心接受”[8];党员“要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9]。
  二、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政治伦理意义
  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和实践形态,不仅是处理党内政治伦理关系的有效方式,更体现着党员的道德理性自觉[10]。全面从严治党,严在党纪国法,更严在党德。从政治伦理视角探析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方面,为治党管党提供道德参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抓好党员道德建设这个基础,要求全党同志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从而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自觉。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党员队伍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要求,也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内在任务。另一方面,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利于加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建设的重要一环,事关政党共同体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端正党风、建设清廉政党的重要途径。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对党风廉政建设做出了重大部署,制度的约束、权力的监督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外在刚性制约,而批评与自我批评蕴含的民主、宽容、团结等伦理理念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道德软力量的内在引导,将这些理念融入廉政建设的内涵之中,是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党风建设的应有之义。
  三、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政治伦理要求
  批评的本质是根据一种价值标准分析和判断某种观点、做法进而展开的思想教育活动,当把自己视为批评的对象时,就是自我批评。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同于一般的制度规范,它是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全体党员为实践主体,以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准则为标准而展开的思想教育活动,因而具有独特的伦理要求。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发扬党内民主
  民主作为政治伦理的基本内容,不仅具有深厚的道德力量,也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坚持的政治伦理基础。没有党内民主的伦理保障,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党内民主为批评和自我批评解放了思想。解放思想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效开展的关键所在,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是解放党员思想,直面问题,触及本质,实事求是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前提。第二,党内民主为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了融洽的政治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党内民主,营造民主讨论的良好氛围,鼓励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允许不同意见碰撞和争论。”[11]民主的政治氛围是党员各抒己见、消除分歧、统一思想的重要条件。第三,党内民主为激发党员主体能动性提供前提。党员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主体,党员的主观能动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是影响批评与自我批评发展水平的重要力量,党内民主充分尊重黨员的主体地位和诉求,有效提高了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政治热情和积极性。第四,党内民主为批评与自我批评提供了制度伦理保障。民主作为基本的伦理取向是现实的、具体的,并非形而上的道德托词,而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贯穿于制度之中,为批评和自我批评提供有力的制度伦理支撑。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彰显党内宽容
  宽容是化解党内矛盾、降低潜在摩擦风险的重要价值纽带,也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遵循的伦理品格。一般来讲,批评意味着对某种观点、行为的否定性评价,但人之本性所向是以他人的肯定和赞美为荣,批评易使人们被肯定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生不满甚至抵触情绪。宽容作为党员处理人际交往关系的一种与人为善的态度和优秀品格,具有独特的调和性价值,反映着批评者与被批评者之间的充分尊重和对不同意见的包容自制,有利于化解党内矛盾,增强彼此信任。其次,宽容为批评与自我批评拓展了表达空间,使批评和自我批评具有开放性。在批评过程中,宽容在主体理性的基础上鼓励表达自由,反对压制和贬低,容许党员在平等的前提下发表意见,关照每位党员的批评权利,有效克服和规避了党员不敢、不愿、不会批评的问题。再者,宽容为促进党员共同发展提供内驱动力。宽容是对党员主体的德行要求,是被批评者对正确意见的主动接纳,这种宽容的伦理自觉能够激发党员主动承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道德责任,从而发挥个体禀赋优势,弥补自身阈限,促进共同发展。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加强党内团结
  党内团结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生命线,也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增强战斗凝聚力、维护团结统一的有效武器,是保持党内生机的“生命要素”。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诞生之日起,其目的就指向党内团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就是在不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方面,加强党内团结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过程,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本质是通过思想教育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形成强大的政治合力。因此,党内团结不是表面上一团和气,而是在团结的基础上通过真诚坦率的批评汇聚力量实现新的团结,这恰是“团结—批评—团结”方针的应有之义,也是维护党内生活健康运行、协调发展的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方法和目的的辩证统一。另一方面,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强化党内团结,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筑牢根基。加强党内团结要求党员不仅要有较强的规范意识,更要付诸积极的实践行为,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员的核心意识和大局观念,将思想上的同心同德转化为行动上同频共进,是巩固党内团结的内在要求。
  四、结语
  新时代,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充分利用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形式,持续推进党内民主的制度伦理安排,发扬宽容纳谏的政治伦理品格,加强党内团结的政治伦理指向,通过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责任自觉,彰显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价值遵循。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17-10-28(01).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5.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423.
  [4] 毛泽东文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9.
  [5] 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38.
  [6] 鄧小平文选(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7.
  [7]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82.
  [8] 习近平.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1-13(01).
  [9]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17.
  [10] 郗芙蓉,石艳娇.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政治伦理内蕴[J]. 人民论坛,2019(24):240-241.
  [11]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中共文献出版社,2014:352.
  (责任编辑:邹宇铭)
其他文献
摘 要:“双高计划”是当下保证我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办学目标,着力培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本文主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以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探究双高院校行政管理“三化”创新与实践路径,提高行政管理的实效性,促进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双高院校;行政管理;创新与实践;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基本矛盾的转化和正在展开的文化强国建设伟大实践,为文艺行业媒体焕发新生机提供了良好机遇,对做好新时代文艺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对文艺类传统新闻媒体的调查,分析了文艺类传统新闻媒体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文艺行业媒体要清晰认识自身存在的传播渠道单一、内容生产创新能力不足等发展瓶
摘 要:阳城方言的体范畴与普通话相比,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阳城方言的体分为经历体、完成体、进行体、持续体和起始体五类,共同构成阳城方言的体系统。本文运用比较与共时描写的方法,指出了阳城方言体范畴的一些语法特点,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阳城方言;体范畴;方言描写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5-0070-03  阳城,隶属于
摘 要:在真理观问题上,虽然黑格尔实现了对于真理的辩证的、总体上的理解,但是其理论的前提与内容本身都是“抽象”的。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内核”的批判性继承,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性“颠倒”,实现了对黑格尔哲学的总体上的超越与变革。进而在真理观问题上,马克思以实践为根基,使真理问题从认知领域变革为实践领域,使真理在唯物史观的样态中得以体现,使真理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得以实现,完成了对黑格尔真理观的实践
摘 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英语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了跟随时代教育潮流,推进英语教育信息化进程,必须要创新英语教学模式。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明确了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校英语;信息化;教学现状;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
摘 要:我国已在多地开展了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试点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试点中也暴露出了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对各地政策进行比较分析,从主观、客观两个层面对问题进行阐述。个人信用体系作为一项长期运行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文章从公民权利意识和立法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个人信用体系;诚信;信息自决权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
摘 要: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群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应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断完善教育目标,运用多重资源来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选择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群作为研究的对象,立足于时代改革的背景之下,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促进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从而更好地推动专业的进步,为社会的发展输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