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培养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求知,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这样说,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巨大源动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整个初中阶段,仍有不少学生不喜欢思想品德,在他们眼里,思想品德要么讲一些老生常谈的大道理,要么是脱离实际的无用或虚假之谈,但是为了考试,他们只得死记硬背,使得思想品德的可信度降低,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无法和语、数、外、理、化等学科相提并论。在这种状况下,思想品德教师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的需求等,选择适宜的教法,用新异的刺激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1 巧设导语,引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成功的导入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一个好的导入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现在的课本内容,学生自认为看得懂,不听也没关系。这就要求教师格外重视导入的设计。每当上课之始,如果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有了良好的氛围,教师教得起劲,学生也学得用心。
例如在讲述科学技术的作用时,笔者列举了众所周知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例:这种“东方魔稻”解决全世界人口温饱问题,“袁隆平”名字的品牌价值是1 008.9亿元人民币。对于1 000亿元,学生没有明确的概念,因此笔者让学生计算一道题:以万元为单位,1万元人民币(面值是100元)厚度约为0.01米,1 000亿人民币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公里?通过计算得出是100公里,相当于从公主岭到长春的往返路程。对于公主岭到长春的路程,学生就不陌生了。通过这样的计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这样,抽象的东西就被具体化,使学生明白了科技的巨大作用。
2 注重提高授课艺术,增强学生兴趣
授课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进行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知识技能和思想教育的过程。讲课的好与坏,从根本上说,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以及能否抓住学生的兴趣。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注意授课艺术。
2.1 关注新闻,紧扣时事和现实生活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最富有时代性的学科。据了解,学生大都喜欢讨论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喜欢参与式的学习,其实这正是潜在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关注时事,探究时事热点,联系社会实际,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我国综合国力增强这一问题时,笔者紧紧联系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设计,让学生列举在奥运会开、闭幕式上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充分地调动起来,列举很多事例,能够从身边的事件中感受综合国力的增强。
同时,笔者还把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适时地充实到教学中去,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例如,笔者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世界报道”这些固定栏目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从《半月谈》《时事报告》等杂志上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精彩的内容可以录制下来或摘录下来,注意保存,在课堂上使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到知识,又使之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2 恰当地进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激情,通过讨论、辩论、发言等,提高教学效果。这也能较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笔者在讲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时,就“情”与“法”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激发学生强烈的“法律”观念,培养他们自觉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的意识。
3 巧设课堂小结,激起学生兴趣
小结的语言要巧妙,要有激情,师生之间应产生共鸣;要带有悬念,让学生乐于去探索、探究,起到耐人寻味、课断而思不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例如在讲授完科学技术的作用时,笔者提问:科技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创造出巨大的财富,那我们国家该怎样做呢?我们青少年又该怎样做呢?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下一课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还有很多,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遵循新课标理念,认真钻研教材,增强教学趣味性,勇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整个初中阶段,仍有不少学生不喜欢思想品德,在他们眼里,思想品德要么讲一些老生常谈的大道理,要么是脱离实际的无用或虚假之谈,但是为了考试,他们只得死记硬背,使得思想品德的可信度降低,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无法和语、数、外、理、化等学科相提并论。在这种状况下,思想品德教师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的需求等,选择适宜的教法,用新异的刺激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1 巧设导语,引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成功的导入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一个好的导入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现在的课本内容,学生自认为看得懂,不听也没关系。这就要求教师格外重视导入的设计。每当上课之始,如果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有了良好的氛围,教师教得起劲,学生也学得用心。
例如在讲述科学技术的作用时,笔者列举了众所周知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例:这种“东方魔稻”解决全世界人口温饱问题,“袁隆平”名字的品牌价值是1 008.9亿元人民币。对于1 000亿元,学生没有明确的概念,因此笔者让学生计算一道题:以万元为单位,1万元人民币(面值是100元)厚度约为0.01米,1 000亿人民币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公里?通过计算得出是100公里,相当于从公主岭到长春的往返路程。对于公主岭到长春的路程,学生就不陌生了。通过这样的计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这样,抽象的东西就被具体化,使学生明白了科技的巨大作用。
2 注重提高授课艺术,增强学生兴趣
授课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进行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知识技能和思想教育的过程。讲课的好与坏,从根本上说,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以及能否抓住学生的兴趣。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注意授课艺术。
2.1 关注新闻,紧扣时事和现实生活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最富有时代性的学科。据了解,学生大都喜欢讨论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喜欢参与式的学习,其实这正是潜在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关注时事,探究时事热点,联系社会实际,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我国综合国力增强这一问题时,笔者紧紧联系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设计,让学生列举在奥运会开、闭幕式上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充分地调动起来,列举很多事例,能够从身边的事件中感受综合国力的增强。
同时,笔者还把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适时地充实到教学中去,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例如,笔者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世界报道”这些固定栏目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从《半月谈》《时事报告》等杂志上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精彩的内容可以录制下来或摘录下来,注意保存,在课堂上使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到知识,又使之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2 恰当地进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激情,通过讨论、辩论、发言等,提高教学效果。这也能较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笔者在讲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时,就“情”与“法”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激发学生强烈的“法律”观念,培养他们自觉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的意识。
3 巧设课堂小结,激起学生兴趣
小结的语言要巧妙,要有激情,师生之间应产生共鸣;要带有悬念,让学生乐于去探索、探究,起到耐人寻味、课断而思不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例如在讲授完科学技术的作用时,笔者提问:科技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创造出巨大的财富,那我们国家该怎样做呢?我们青少年又该怎样做呢?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下一课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还有很多,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遵循新课标理念,认真钻研教材,增强教学趣味性,勇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