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qi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行课改之后,为了使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得到更好地体现,许多中学都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其中尤以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实施所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
  【关键词】高中生物;小组合作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122-01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在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知识,并提高其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其合作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对于学生的学习很有必要,但在具体的应用中应注意一些问题。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是小组不可或缺的成员之一,每个人的积极参与、成员间的团结合作非常重要。同时,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勇敢、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各个成员之间的思维有碰撞,甚至激发出其创造的灵感。教师不仅要让组员之间的思想有交流,还要让组与组之间的思想也得到交流,通过思想的交流与讨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2.要重视弱势群体。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习好的学生,也要重视较弱势的学生。具体做法:在提问时,要有针对性、有层次,建议不要采用以往的自由回答或代表回答,应该让小组的各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让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这样才能把学习搞好。
  3.促进竞争机制的形成。
  教师除了把小组的各个成员都带动起来外,还要促进各个小组竞争机制的形成,只有形成了有效的竞争机制,才能让课堂更具活力与生机。
  二、小组合作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教师在小组合作课堂中的扮演角色。
  在小组合作的课堂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引路人、引导者、指导者,作用是给学生更多平等、公平的机会来进行创造性思考。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观点与想法必然会存在不同,但不管学生的观点如何,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勇敢地表达出来,并接受学生的见解,这样才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如在学习必修一的光合作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事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其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相关资料,并作整理。在课堂上,教师可做如下提问:光合作用需要什么原料?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什么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又是什么?上节课老师已经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一个实验,现在大家都来说说自己有什么样的想法?通过创设这些问题情境,引导、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学习主体。因此,教师作为引导者,必须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起来。
  2.学生在小组合作课堂中的扮演角色。
  在课堂的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应该具有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超前的学习感及其强烈的问题意识,这样才能进行高效率的学习。据相关研究表明,人在拥有充沛的问题意识时,其创造性思维会异常活跃,许多平时无法解决的问题都是在此情境下得到了有效解决。所以,当学生脑子里出现了许多问题时,其求知欲会增强,有一股非把问题弄清楚的强烈意识。此时,其大脑会十分兴奋,思维非常活跃,许多好方法就在此时应运而生了。如在学习必修一的光合作用該节内容时,通过阅读材料——英格豪斯1779植物的绿色部分,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还有谢尼伯1782发现照光时绿色植物吸收CO2,释放O2。尽管学生认真阅读了材料,但由于没有进行实验,还是会有疑惑,如为什么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为什么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为什么吸收的是CO2,释放的是O2等。由于学生此时存在很多疑问,会使其想要去探索并求得解答,教师可在此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亦可让其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其意识到自己的重要地位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又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互惠。
  3.师生在小组合作课堂中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后一个环节——师生合作。具体合作包括共同完成对每个小组学习成果的评价、共同分析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等。如在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的实验时,经常会不成功,师生在一起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时,有学生会说“实验装置有问题”“没有选择合适的天气”等……最后,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很快就可将实验失败的原因找出来。
其他文献
【摘 要】“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这些事儿不能凭空著手,都得有所凭藉。凭藉什么?就是课本或选文。“精读时候,教师给学生纤屑不遗的指导,略读时候,更给学生提纲挈领的指导,其目的惟在学生习惯养成,能够自由阅读。”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教学;培养习惯;研究心得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在新形势下,什么样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课堂和出勤情况,我想谈谈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自觉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58-02  学校道德与法治的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德
期刊
【摘 要】道法与法治单元复习课是巩固、发展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课型,不仅要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还要掌握知识间的联系,进而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学科专业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科思维方式的发展水平,对于提升学生能力非常重要,但是要上好道德与法治复习课很难,因为容易变成炒“冷饭”,学生不感兴趣,也容易让学生陷于题海战术中。如何优化道德与法治单元复习课?本文以我校开展的“互动探究课堂”模式,结合笔
期刊
【摘 要】新高考改革需要政治教师理解新新时代要求,革新教学观念,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从教学目标、教学导入、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各方面体现生活化,使学生回归生活世界,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生活化;回归生活;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72-02  新高考改革方案对考试科目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的教学需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小学语文的学习也是其他文化课学习的基础。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高兴趣;多媒体教学;转变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92-01
期刊
【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做游戏、创设情境、回忆生活经历等方法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作为作文教学的内容,把学生引入写作世界中去。  【关键词】习作兴趣;教学方式;游戏;情境;经历;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综合利用CH_4和CO_2,不仅可以合理利用自然界丰富的天然气与二氧化碳资源,而且可以缓解CH_4、CO_2等气体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对减轻环境恶化,减缓全球变暖起到关键作用。此外,从学术意义上来说,CH_4、CO_2均属于结构非常稳定的小分子,研究两者的活化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催化反应,对于认识小分子的催化过程、丰富能源转化与高效利用有着至关重要作用。Ni基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活性,综合考虑自然界含量
工业设备本身存在或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缺陷,可能引发重大的设备故障甚至安全事故。设备的内部缺陷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增加了缺陷检测难度和漏检概率。深入研究设备内部缺陷的定量识别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意义。在一些场合,可以借助设备自身的发热或外部热激励,通过设备表面红外热像反映其内部缺陷信息,将缺陷信息识别转化为一类传热学几何反问题。探索有效的反演方法,是基于传热过程识别设备内部缺陷的主要瓶颈。本
【摘 要】分组合作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分组合作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可以自主地去探索学习方法和思路,符合新课标对于教育教学的要求。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的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办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让学生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觀点和看法,使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问题讨论和解决中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组教学;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3 【
期刊
【摘 要】习作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虽然课前已准备了相关的写作素材,但却不知如何下笔;有的虽然写下来了,却只是寥寥数语,语言干瘪,甚至词不达意不知所云。研究发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学生没有丰富的语言储备,没有“厚积”自然难以“薄发”。可见,依据学生的习作学情,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借以突破学生的语用瓶颈,已成为了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习作学情;语用;瓶颈;突破  【中图分类号】
期刊